天砺斯人——《张志烈文录》序

2012-12-18 18:44张天健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中文系

张天健

作者:张天健,作家,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611830。

初夏,应四川师范大学老校长皮朝纲之约,张志烈、王重纲和我去狮子山四川师大文学院小聚。学子来归,文学院用一间清静闲雅的屋子,一杯清茶的简朴接待了我们。

志烈要我为他新近将出版的书著,写一篇序文,我难堪重任又盛情难却。

时光回溯五十年,我和志烈都受业四川师范学院(今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素心相契,最慕他天资绝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川师中文系良师满庭,汤炳正、王文才、屈守元、徐仁甫……学生受业除师长课堂口讲指画而外,更多还须自我意识觉醒,去跋涉书山,伐柯琼林,采珠大海。志烈的作为定然有备,他平时除校授的一门外语,另还自修一门外语,英、俄并进,在他,还不满于一位普通师范合格生院校需求,志存高远。学业中,他对各门功课无一偏废,基础、专业全部精进,不落后尘。凡此种种,并不证明志烈为死钻学业百事不顾掉书袋的学生,他兴趣广泛,出任校文工团乐队队长,参加校内外演出,服务社会,炼自己多方面能力。那时候,我眼中的志烈,还只认为他成绩优异突出,精力弥漫而已。年级渐高,对于志烈,从我接触温江籍同学中,知道他的情况渐多,他毕业于温江中学,那是整个专区十余县共有的一所重点高中,学生来源又从各县重点中学拔尖保送,可谓重点中重点,志烈属于温中重点尖子班的尖子生。他曾是学校学生会主席,并在中学阶段读完了资本论,他的理科成绩也十分优异,曾在全专区物理统考中荣获第一。毕业后立意考北大哲学系,本以为对于志烈,只不过探囊取物,结果录入第六志愿,入选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是他高考临场失误吗?是川师独具慧眼选中了他吗?那是政治灼热的年代,谁也不敢也不会询问因由。

狮子山的垂柳情牵志烈,他心无怨艾,青年英锐,一路风华,同学几年,他相处和睦,有几件事我深深感佩,一是在三年级受业古代文学时,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大悲剧作品《窦娥冤》,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誉为“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因此,要求全文背诵这部代表作品,同学们都以皓首穷经姿态全力投入,一时,琅琅书声成天在楼廊回响,唯有志烈,邻室室友来告知,他读了六遍就全文背诵。我暗暗吃惊,这种强记能力实属少见。志烈属于用记忆读书的人,又是用思考读书的人。六十年代,对古代诗词,中文系大学生是盲区,导师讲古代声韵、韵书,很多人没有弄清,不只是学的艰难,课业也不作要求,所以,中文系大学生毕业后不通声律,不懂诗词,遑言创作?一次,我偶然走进志烈寝室,见他临窗用小字书写贴了一首自撰的小令词《西江月》,只记得末二句:“清风明月半壶茶,那管长冬短夏。”大约抒怀写他读书问学状态,这已见他迥出时流的水平。

岁月匆匆,四年大学生活行将结束,凡学子都必须接受洗礼,红专兼备,表态的汇报都要贴在墙头,相互观摩,志烈的纸页十分简明,要以全优总成绩向祖国汇报,这四年的所有功课,包括非专业的公共课,他都做到了全优,我一惊回首,这不仅令同辈汗颜,而且惊异;我深为感佩、仰慕,心中总想,志烈可算奇才。

1963年,国家忽然公布,收录研究生,凡应届大学毕业生均可报考,将规定合格的师范生只能作中学教师的规则打破,对于志烈,是天降奇缘,转变的机遇。绝大部分同学自感大学毕业报考研究生也是可望不可即的遥远,要与全国五年制名校那么多高材生争胜文场,都望而却步。志烈以一个四年制普通师范院校应届生资格参考应试,考的四川大学中文系庞石帚教授门下的唐宋文学研究生,谁也没有料到,他的考分竟高列龙虎榜,一时间惊爆了锦官城教育界。据传,北京大学两位考生考分总和,才与志烈相匹。川大自己推出的高材生应考,都无法与之竞争,自称“考不赢狮子山”。初录仅是第一关,其次尚有论文、面试答辩,师范院校毕业生并无论文必备,对于志烈,应当是慌了手脚!志烈不然,却从容面对,在系主任屈守元教授亲自指导下,志烈潜入书海,师高弟子强,时川师名师雷履平在课堂神采飞扬讲道,没有想到我们教出了敢与所有名校争胜的高水平学生,现在,学校甲级图书室(只有中文系教师才能进去的善本,秘笈书室)为他单独开放,享受这样规格的待遇。志烈论文的选题是《论孟浩然》,在短短的两月时间,研究便出成果。临暑假前,我因大儿子出世回崇州老家看望,返校后,同组陈开良同学告知我,志烈意欲请我帮助抄誊论文,可惜等不及而未果。我后来曾问及志烈,他说已完成答辩。我再问及考研情形,他说中山大学的考研题为陈寅恪制定,就是将李白的一首绝句诗按平仄临场翻作,据说,将考生才情、智慧、辞章、文法都一一考核。这很新鲜,确实也难坏了当年的高材生。我想,如果志烈,也绝不会被难住,他离校前自作律诗有句:“雄心欲与秋鹰奋,令节思成菌桂香。”才情、学识、志向都能以见一斑。

天砺斯人,扬旌分袂,志烈如愿入四川大学深造,我分配大邑县山乡鹤鸣中学,从此殊途各异,几年后又逢文革,天下混茫,我在乡野,暮云春树,秋水蒹葭,与志烈相与书函,时有诗作切磋,他有:“白卷人生过,青春纸上流”之句,知他心情不适,源于川大城府深宅,颇有门第观念,但我知志烈秉赋与实力,劝他与庸流决裂,与成见断交,“板凳宜坐十年冷”,他的诗中有“汉史闲评空激情”,“十年碌碌”,“梦醒扬州”之句。

志烈守正教坛,其教学踔厉风发,激扬慷慨,深得川师名家教授教学风范的蓄养。他1979年参与《宋文选》选注,并撰写前言,游历京华,在全国众多前辈学者欣许下起跃、腾飞。

三十余年过去,时间检验,历史认同,志烈的成果已广为国内外学界认知。他受前辈学者重托,身挑杜甫研究学会与苏轼研究学会会长重任,主编《杜甫研究学刊》、《苏轼研究》,主编《杜诗全集今注本》,承担古籍整理项目《苏轼全集校注》等重大工程。

志烈为人,坦诚爽直,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认识志烈乡友杨作章(温江某乡中学校长),谈及志烈从前,都分外感叹。1958年灼热的政治,已悄然伤及身心,他虽出身农家子弟(贫农),却不容于时。那年秋收,中学生参与劳动收割,稻谷过秤上报产量,一挑挑过秤,都以惊人数字填报,这是为了放“卫星”。志烈少不知事,在田间放言,是换了秤砣?是谷挑藏了石头?本意揭露虚报浮夸,可是听到乡、村、大队干部耳中,变成攻击大跃进和三面红旗。风声鹤唳,反映到校中,高考,时志烈已铸定的政审材料,大学不录取是必然的。据杨作章说,是校领导惊动温江地委领导,去省招办力争,才成为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入学的由来。我的母校慧眼识灵根,一代奇才,几乎取湮当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昌盛繁荣,我也从蓬窗茅户乡村中学调入教育学院(成都大学),一些书著与志烈交流。2005年,我的又一部《唐诗答疑录》新著出版,其中几篇关于研究杜甫之作,都曾经由志烈主编的《杜甫研究学刊》先行发表,感谢故友相知,我寄赠志烈书时,并撰《赠志烈》绝句一首:

诗花笔砚浪风流,宦海情场两罢休。

一剑横天曾笑傲,风霜忽老少年头。

志烈以和诗回赠:

笑说沧桑岁月流,纵横健笔自难休。

青城高卧轻千乘,几度红尘未白头。

两诗后来载入我出版的“红尘系列”散文集《逝水流伤》,我与志烈无杯酒接殷勤之欢,诗来书往,记录我们弥足珍贵的交谊。

2010年秋,我受邀去湖北黄冈参加“东坡国际文化研讨会”,其时我寓居上海,长天寂寞,秋水怀人,想此次将与志烈重逢,叙旧。去黄冈后,方知他因事未临,会间得识四川大学邱俊鹏、曾枣庄二位教授,他们莅会是为黄州东坡纪念馆揭幕剪彩,邱俊鹏、曾枣庄、张志烈先后都是苏轼学会会长。对于1963年志烈考研事,邱教授还知一些备细详情。他当时是文学史教研室副主任,参与其事,取录志烈时,另有教授以为志烈属师范院校生,虑其先天不足,主张另择名校高才,这种门户观念,几乎葬送志烈一生。听邱教授所述,更感真金火炼,人生多艰。1965年,庞石帚教授病逝,两名研究生改由文学史教研室主任杨明照和副主任邱俊鹏指导。

小聚已过去一个多时辰,我向老校长古典美学家皮朝纲汇报说:“志烈是川师大学子中翘楚奇才,学术精英。”校长高兴地笑了说:“是的,师大校史承载了光荣,都记录了他。”回头我问志烈现在还忙什么?他有些无奈,辞谢了很多工作邀请,包括全国最有影响的古代文学刊物《文学遗产》邀他写文,他都辞谢了。我恍然一悟,是他的家庭。志烈大学时,与曾繁萍相恋,繁萍是中文系我班级的淑女,品貌温文娴雅,临毕业,恋情似才公开。据传,因为志烈是农家子,并不被她的家庭看好和接受,在世俗观念城市接受乡村的矛盾中,尽管他才华出众,如果一旦分配中学教师,就会远走天涯。所以要求志烈必须考取研究生为前提,志烈做到了。志烈入川大深造,繁萍被分配到成都市28中任教,1967年二人才走入婚姻殿堂,伉俪携手。记得那时期,我的爱人因病远从县城来住省人民医院,他们二人同来看望,我从心里希望他们或如陆(侃如)冯(沅君),或如程(千帆)沈(祖棻)珠联璧合,或充满红袖添香的助学情事。当然,繁萍的付出又是不同,中学的繁重教学,子女的生育教养,她完成了贤妻良母的职责,也就支持了志烈事业的成功。时代的波峰浪涌,她们风雨同行,挽手四十余年。谁料风云莫测,繁萍几年前身患癌症,直接撞碎了志烈身心,事业的盛年,夫妻的濡沫,他一起兼顾,但必有主次,他首选照料繁萍,分担痛苦,亲侍汤药,须臾不离,这使繁萍生命至今已延续数年,我曾经于前两年两次到他家看望,繁萍形色虽减,健康仍在,令人欣慰。当我问及繁萍近况,志烈伤情地说,近已多病沉疴,失忆,痔疮交并,他抄与我一首诗作,并说小聚后他将尽快回到繁萍身边。诗抄录如下:

2011年冬,与繁萍住东大肛肠医院,深夜,繁萍忽又失忆因彻夜不眠,流泪书此:上帝怜卿太苦心,删除记忆赐安宁。春蚕蜡炬前身梦,死别生离对面情。两小无猜俱白首,如宾相敬念青衿。诚知此痛人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

志烈苦心,繁萍病状,读来荡气回肠。

人生是一场圆梦过程,穿越50多年时光,我惊叹,感慨,春去秋来,多少人浑浑噩噩生老病死,没留印记;潮起潮落,多少人随波逐流,不著痕迹。然而志烈,怀愐梦想,让命运与灵魂碰撞,擦出一束束明亮耀眼的火花,让生命的豪迈气度在春花秋月里谱写了壮美的豪华篇章。虽然明明暗暗有那么多曲折,过来了,成功了,过程的经历是一笔沉甸甸的财富。临别,我对他说:“人生能够如此,朝华夕秀,案牍劳形,足矣。”

时间让我考述了志烈的人生碎片,完整起来,我只为志烈的学术人生写了生活的旁面,无能直及他的学术成果。序说是自由的,因此,不避高下,不避琐屑,申说愚衷,希望有片羽吉光,能为知者采撷。我问志烈,这可是“文录”全部,他说不是,随即才知道,这只是他三百余篇已发表论文的一部分。这部“文录”,只不过斑澜一角。《文录》的文章,分为“杜甫研究”、“苏轼研究”和“习学从稿”三部分,都是志烈数十年教学之余艰难笔耕的成果,读者一览自知,我就不再多谈了。是为序。

猜你喜欢
中文系
王海龙作品选
中文系何为?
中文系有什么用?“心底有个泉永不枯竭”
读中文系的人
读中文系的人
民国时期高校中文系课程设置对当下的启发
大学阅读的四个“度”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
黄振东作品
吟诵对中文系大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