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扎堆”与慈善缺失

2012-12-21 14:33林萧
检察风云 2012年3期
关键词:扎堆福利院孤儿

文/林萧

“爱心扎堆”与慈善缺失

文/林萧

据报道,2011年12月至今的48天里,南京福利院的孤儿先后接待或参与了165批次、数千人次参加的社会捐赠或互动。福利院负责人称,到年底,各方关心孤儿的社会人员扎堆涌向儿童福利院,过多的造访令部分孤儿感到不适。

逢年过节,一些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慰问活动,原本无可厚非,毕竟这样的慰问能让受捐赠者感受到关怀。然而,这样的慰问多少有点“表演秀”的意味,比如南京福利院的孤儿短短48天时间里,频繁接待或参与捐赠活动。表面上看,“爱心扎堆”的爱心与关怀现象有其积极的方面,但也折射出慈善的缺失。

“爱心扎堆”中有一部分人是揣着真爱心前来。但很明显的是,有一部分人看上去是慰问、送温暖,实际却是为了政绩或形式,将慰问对象当作表演的道具,这也就导致了“爱心扎堆”的频繁出现。“爱心扎堆”之所以备受质疑,还在于类似的慰问活动大多动用财政支出或公共财产,损害的是公共利益,其“成果”却被参与慰问的有关人员分享,这样的慰问与其说是“慈善”,不如说是一种“伪善”,伤害的不仅是接受捐赠的社会弱势群体,也是对慈善的扭曲。面对“爱心扎堆”现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志愿者服务队。与“爱心扎堆”相比较,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没有装在信封里的钞票,没有光鲜亮丽的礼品,他们却默默无闻地投入到慈善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奉献爱心,温暖需要关怀的人们,给他们送去人性中最珍贵的爱意。更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志愿者们将爱心播撒在日常生活之中,与节日无关,只要社会有需要就有志愿者的身影,这样的平常之举却足以让“爱心扎堆”中的一些人汗颜不已。如果整个社会真正关爱弱势群体,又怎会出现“爱心扎堆”现象?

“爱心扎堆”暴露出爱心缺失的同时,也折射出慈善体系的不健全。政府部门在加强慈善机制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大力倡导奉献爱心、关爱互助等传统美德,让每个人真正树立慈善的信念。此外,对于“爱心扎堆”现象,相关部门有必要查查参与者的“爱心”成分,对于其中的腐败、丑恶等行为进行追责,这也是弘扬社会正气,引导慈善健康发展的必由之举。

编辑:靳伟华 jinweihua1014@sohu.com

猜你喜欢
扎堆福利院孤儿
扎堆乘凉
BABY,COME BACK
产业园区、眼镜小镇扎堆上马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孩子将亲手种植的蔬菜送至福利院
孤儿
“爱心彩笔”进入福利院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