椽笔凝国魂 躬行聚民情——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特点

2012-12-21 09:34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
中国记者 2012年12期

□ 文/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

编 辑 吴长伟 mailv@xinhuanet.com

由中国记协主办的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以下简称“两奖”)是经中央批准设立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和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多年来,在中央领导和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信办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以及全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支持下,“两奖”评选成为新闻界培养、选拔、奖励优秀新闻人才的重要渠道。通过“两奖”评选出的优秀新闻作品、优秀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界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2012年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评选会于8月22日至8月27日在京举行。来自新闻界各方面的领导、编辑记者代表和专家学者84位评委,从646件参评作品中评选出了291件获奖作品,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44件(含9件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0件,三等奖154件。这些获奖作品充分展示了全党全国2011年全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集中体现了全国新闻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不断拓展、逐步深化“走转改”活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概括本届获奖作品,突出表现出了以下五方面特点:

一、主题重大,立意深远

特别奖获奖作品主题重大,立意深远,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以新闻的深度,彰显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思想引领、舆论引领作用。

高票获选特别奖的《人民日报》评论《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建党9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把90年党史放入近两百年历史中、放入中国与世界的空间中考察,融政论与抒情于一体,气势恢宏,内涵深刻,文采斐然,激情四溢,饱含对党的事业浓重热烈、真诚深厚的感情,引起党心民情的强烈共鸣,体现了《人民日报》作为中央大报的新闻品格,是新闻战线庆祝建党90周年的精品力作。李长春同志赞扬“写得很好”,并称“任仲平”是“理论宣传名牌产品”。刘云山同志批示:“文章神情并茂、文采飞扬,思想性强,可读性也强,可谓是建党90年宣传的领衔之作、点睛之作。没有深厚的感情,没有丰厚的知识,不下一番工夫是很难写出这样的作品的。”

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是新闻性和思想性高度融合的力作。全文通古博今,大开大合,大气磅礴,以红旗渠精神的历史传承和时代特质,回应时代对民族精神的召唤,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力量。通篇报道采访深入,布局精到有致,文字细腻饱满,深刻体现“走转改”精神。李长春同志批示:读了令人感动和振奋,是一篇充分体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求的好报道。刘云山同志批示:我们的媒体需要朴实鲜活的精悍之作,也需要像《守望》这样大气磅礴的鸿篇力作。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本届291件获奖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全国新闻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以新闻宣传报道的广度,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大众网《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风活动》,通过56个民族家庭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中国广播网《聚焦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记录了我国成功突破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全过程。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农耕之梦》、天津电台《津工超市,领跑中国社区商业的启示》、北京电视台《北京告别91年钢铁生产历史》、浙江电视台《温州:让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等报道从不同角度聚集我国经济发展各领域取得的成就。《经济日报》《青藏铁路:世界屋脊上的钢铁大通道》以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事实,呈现青藏铁路通车5年来青藏两地经济社会特别是生态环保方面的巨大发展变化。《南方日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从生活一线探经济热点难点》、《农民日报》的《“传言伤农”,后果更严重》、《芜湖日报》的《医药分开“芜湖模式”探路“二次改革”》等一批关注民生的作品获得评委认可。上海广播电视台《聚焦医患“第三方”》通过完整记录一起医患纠纷的调解全过程,深入报道上海创新社会管理、缓解社会矛盾、调解医患纠纷的新模式。济南广播电视台《公安微博危机公关十小时》报道济南市公安局以微博应对微博,主动公开信息,挤压谣言的生存空间,巧妙化解舆论危机过程,记载网络时代微博政务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三、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2011年8月以来,“走转改”活动在新闻战线全面展开、不断拓展、逐步深化,80余件生动鲜活、感人至深、充分体现“走转改”精神,聚焦群众、关注民生的作品,分获各等次奖项。

中央电视台《走基层·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记者和摄像同乡干部、塔吉克族老乡同吃同住同翻悬崖,用心体会,以卓越的敬业精神涉险拍下众多经典瞬间,真实记录基层干部劝学过程和皮里村孩子的艰辛求学路。《解放军报》的《红山嘴,大雪即将封山》的作者在大雪封山前赶到新疆阿勒泰军分区红山嘴边防连,与连队战士同吃同住4昼夜,并与官兵一起骑马巡逻,采访了全连官兵,报道红山嘴边防连官兵的感人故事。读者反馈说,此稿相当于一味清凉药,让人重新思考平凡与崇高。《楚天都市报》摄影作品《凿天路》作者与村民同吃同住近一个星期,在相对高度500多米的山腰最险要的绝壁间采访拍摄,期间险些被垮下的大面积山石砸中,留下了大量的村民艰辛开山修路的经典画面。大江网《对话英雄农民工——向冷漠说不》以网络视频访谈为主,结合图片、评论等报道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江西19名农民工抬车救人的典型事迹,彰显平凡中国人善良仁义的传统美德。河北电视台《三农最前线》创办7年来,始终坚持“大时代小人物、大现象小事件、大事件小角度、大政策小生活”的叙事方式,以平民化的语言说新闻、传播资讯。记者“苏老三”和其他记者都以“老三记者”的身份深入农村,进行调查报道或体验式描述,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深受河北农民朋友的欢迎。

2012年10月26日,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在京举行。(丁林/摄)

四、全球视角、回应关切

本届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对国际关注的热点新闻,加强报道时效,加大报道深度,拓展报道领域,拓宽传播渠道,出现了一大批在国际上取得良好宣传成效的优秀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中国不是中东》,是中央大报中第一个明确批评境内外别有用心的人想在中国搞“街头政治”这个敏感话题,抓住要害,逻辑严密,标题鲜明简练,及时有力地发出中国声音,有效地引导了国内外舆论。美国、新加坡、菲律宾、希腊、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及智库引用或转载了这篇报道。《中国日报》系列报道《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时效性、前瞻性强,通过数据、事实以及各方的观点,证明中国在非洲的投资目前还远远不及西方国家的规模,以客观事实有力地驳斥了西方对中国投资非洲的曲解。报道刊出后,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境外知名媒体采用或引用了报道内容。新华社《中国发生特大动车相撞事故》是我国主流媒体在动车事故中,公开发出的第一条消息,也是全球首发公开报道。报道通过采访事故幸存者还原事发情况,尽最大努力及时披露和分析事故原因,事故发生24小时内,用英文连续滚动发稿21条,被外电广为转发。凸显了新华社在重大突发事件后的第一时间报道能力,以及时、充分、客观、权威的报道积极影响了国际舆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作品《美国实施战略转移存有多重意图》运用丰富生动的论据和音响等表现素材、通过严谨的逻辑论证,剖析了美国“重返”亚太的意图,指出这一举动既与经济利益有关,也暴露出美国的力量正在下降,欲遏制中国崛起,维持超级大国地位。并进一步指出“美国这种拒绝与他国分享合作、片面维持霸权的思维,只会影响到自身发展。美国唯有摒弃冷战思维,让‘太平洋世纪’成为和谐发展、共同繁荣、共享安全的新世纪,才能真正分享亚洲发展带来的福利。”报道以意大利、西班牙等语言播出后,海外听众、网友反馈积极。

五、锐意进取、改革创新

本届获奖作品,体现了新闻战线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时期新闻宣传规律,创新报道方法,拓展报道领域,增强新闻宣传说服力、感染力和公信力,增强新闻作品时代性、思想性、可读(听)性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

中央电视台消息《胡锦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美国佩顿中学访华师生》创新领导人活动报道形式,大量运用现场音效,生动记录现场良好互动氛围,充分展示中央领导同志富有亲和力的形象。《人民日报》评论《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上海广播电视台《严禁酒驾带给社会的启示》等作品,思想性强,以社会现象为切入点,调查采访,分析解剖,对推动社会进步有着极大启示意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50多年历史和几亿听众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在11月1日播出的节目,原音重现半小时前“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现场和发言人“穿针引线”的背景介绍,充分发挥广播媒体现场感强、时效性强的媒体优势;编排的稿件中既权威发布重大时政新闻和部委新闻,又有民生新闻;“媒体早读”板块聚合新闻资源,多家报纸编辑有声播报当天独家新闻和观点。获得新闻名专栏荣誉的《金华日报》“多彩QQ群 和谐新空间”创办于2007年1月,以网络上庞大的QQ用户为报道对象,在报纸上展现网友声音,在网络上体现党报导向,报纸和网络互联互通、互取所长。新闻名专栏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上、下午时段)覆盖新闻频道整个白天时段,每天编辑制作8个小时的直播态新闻节目,开创了电视新闻大时段直播形态的编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