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经营挤压文化空间

2012-12-22 18:52徐娟
检察风云 2012年23期
关键词:书店实体商业

文/徐娟

文化

多种经营挤压文化空间

文/徐娟

日前,浙江绍兴市民赵先生陪儿子到市区某新华书店看书时,对近期刚调整的格局颇感新鲜,在卖的东西大多数并不是图书,感觉有点像综合文化商店了。据报道,在该书店的格局中,图书的比例已经非常小,除了保留热门、畅销图书外,基本被文具、音像制品、手机、手表、玩具等占据。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不少读者注意。(11月11日《天天商报》)

不可否认,网上书店和数字出版日益活跃,实体书店的生存的确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多种经营”成了许多书店另辟蹊径的优先选择,将书架换为货架,不少书店变得不伦不类,空有书店之名而无书店之实。有人甚至说,现在要在城市里找一两家大型的专营书店已经是一种奢求。

书店如果连基本生存都保证不了,当然更谈不上创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换一种活法”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选择,我们也可以理解许多书店“多种经营”的无奈之举。但如果仅仅在书店里辟出点地方来卖咖啡和茶,尚可包容。如果将书店变成一个大卖场,这样的多元化经营只会使书店变味走样,离文化越来越远,甚至将动摇“书店姓书”的这一根本。

书店作为经营实体,需要扩大销售、增加赢利。在书店中增添商业元素,是国际图书营销企业的通行做法,其中不乏成功的经营范例。这些成功书店都有一个共同的做法,就是让增添的商业元素为书店服务,而不是压缩书店的文化空间。依发展趋势而言,今后数字图书将会越来越成为主流,但人们总会需要一个公共文化空间,这就是实体书店存在的最大现实依据。真正的多元化是要让书店成为都市人的文化生活空间,让他们在这里有归属感,愿意待下去。对书店来说,再怎么多元经营,也不能让图书成为附庸和摆设。

很多书业人士指出,现在书店卖的已经不是图书了,卖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只有把商业元素融于文化中,才能提高书店的附加值,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如果一家书店,书没有卖几本,而是主打销售玩具、电器。售书面积被挤压得很小,休闲服务区域却出手阔绰。看书买书的人没有几个,却成了人们逛街购物的喧闹场所,这种商业元素加入之下的“书店”还能称之为书店么?书店商业元素过分挤压文化空间得不偿失,这种见怪不怪之举,不仅不能实现实体书店的自救,而且有将实体书店彻底推向消亡之虞。

实体书店的生存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更需要书店经营者们进行有益的探索。书是一个引子,从中引出与之相关的服务和文化。从简单的售卖图书场所到悠闲时光的消磨之地,再到提供多种文化服务的文化空间,书店无论如何变化,唯一永远不变的应当是保持那么一股浓郁的文化清香、一个实在的文化空间。这股清香、这个空间,在价值观不断嬗变的年代里,更值得我们所有人去珍惜和呵护。

猜你喜欢
书店实体商业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最美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