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2012-12-23 03:51曹志强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农副产品冷链农产品

海 峰 曹志强 王 磊 陈 磊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一、引言

现阶段,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各种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需求从单一发展多样化、方便化。随着我国的近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繁发生,让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所以从源头上就应保证食品安全,使农产品新鲜、卫生、安全、营养。同时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要求配送迅速及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使对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增加。要求运输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方式发生改变,使冷链物流急骤升温。所以如何更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冷链物流产业基地提上了日程。

二、国外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美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为“生产地——配送中心——超市与连锁店”,流通环节少,流通成本低。面对吞吐量极大的鲜活农产品市场,冷链体系完全能够支撑。以美国最典型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蔬菜物流为例,美国实现了农产品产业现代化,农副产品要求从生产地到消费区始终处于所需的低温条件,形成一条生产地预冷——冷库——冷藏运输——冷藏批发——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的冷链。提高农副产品质量的同时减低了损耗,据测算美国在农副产品加工运输环节中的损耗率很少,仅占总重的1%~2%。美国的农副产品供应链体系十分完善,实现了全方位服务,从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分布服务。

日本是由于自身的资源匮乏,采用礼物先进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并且适合自己本国的农副产品冷链发展模式。

1、日本农产品物流模式为“生产商——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中间商批发市场——零售商”,日本农产品要经过多级批发市场的交易,流通渠道环节多、流通成本高,日本农产品市场零售价格是世界上最高的。

2、实现农副产品与物流的无缝对接。日本全国建设高密集约化、专业化的冷库,实现农产品的预冷,运输、保管到批发的无缝对接,实现了农产品的高效保鲜。在这期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一直起到核心作用,几乎所有农副产品都要经过批发市场实现销售全国。

三、我国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模式

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包括冷链网络系统、冷链物流支撑系统、冷链物流运行系统,三大系统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体系服务的对象选择合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而投资比例决定了建设模式,建设模式又决定了运营管理模式,本文对国内外的冷链物流建设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总结概括,抽象出了一般模式,希望对我国的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和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具体地说,在选择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模式时,应根据投资方情况、经营需求状况等来具体确定,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政府主导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企业合资合作开发模式、综合模式。

(一)政府主导模式

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投入很大、回收期长,对于单个企业来说有时难以承担建立冷链物流基地的庞大费用,并且建设冷链物流体系需要用地,需要政府的力量。而且中国冷链物流体系中交通系统、仓储系统、信息系统等建设水平较低,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在政府和企业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政府将冷链物流体系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有组织的开发和建设,在运作上,主要由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政府部门以基础运输、仓储等设施的投资支持,以及政府以土地优惠、既有设施资源整合和置换等方式支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并通常由具有政府授权的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营。

对于当地的一些支柱型的产业,也可由当地政府筹建,而委托企业经营,实行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而结合国外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冷链物流经验,也可以由政府投资建设冷链物流体系,供冷链物流的主要需求者租赁使用。

(二)企业引导模式

企业引导模式是指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大型生产企业、大型连锁超市或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发展,进而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使冷链物流领域得到发展,实现冷链物流产业大体系得到开发建设。

1、以生产企业为主导

大型生产加工企业,依靠自身的资源通过建立专卖店,控制销售终端,并将自建的整条冷链物流体系扩展到整个行业或整个冷链物流体系。如武汉市光明奶业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先推广乳制品“冷链保鲜”概念的企业,光明乳业的物流中心以冷藏物流为特色,全部采用进口冷藏设备运输光明保鲜产品;近两年在全市推广的送奶上门服务中,也采用了恒温送奶车和密封奶箱,保证了光明牛奶的新鲜营养。

2、以大型连锁超市和品牌餐饮连锁为主导

大型连锁超市通过投资兴建配送基地或与生产、加工企业联合,与能提供稳定货源的产品生产商实现长期合作,进而实现向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上游延伸,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保鲜度,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减少店铺的损耗,有效控制存货,利于超市自创品牌。是目前以及以后冷链物流的主流模式。

3、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

第三方冷链物流可以为大型生产制作企业和大型超市卖场提供优质的冷藏运营服务,从而达到冷链运输的完整性。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通过发展,形成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企业,可以对整个冷链过程实时监控和监管,其作业环节涵盖生产预冷、冷藏运输、冷藏储藏、分拣配送等几乎涉及上下游的所有环节。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冷藏运输、低温储藏、低温配送等至少一方获得竞争优势,同时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营策略。

(三)工业地产商模式

工业地产商模式就是由工业地产商先选地建成相关物流设施后,再转租给客户,比如生产企业、连锁超市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等,之后,将有一个资产管理队伍进行物业管理,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提供物业相关服务。工业地产商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运营与管理专用物流设施,而且采用本地与全球的专业技能开发物流配送设施,与客户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其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的地点,提供合适的现代物流设施。为了不断增加客户的财务目标,工业地产商还可以采用收购的方式,将客户目前拥有的物流配送设施购买回来,将其设计规划后,根据长期业务关系签订租约再回转给客户,让客户继续使用这些现代物流设施。通过工业地产商提供的收购与回租方案,冷链物流需求方削减了固定资产,将其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因此提高了资产回报率,减少了企业负债率。

(四)企业合资合作开发模式

由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型连锁超市、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等冷链物流主要参与者发起,独立完成或通过招商引资共同开发和建设冷链物流体系。企业联合可以是上下游企业间的联合,也可以是冷藏食品生产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的联合,也可以是同行企业间共同合作建立配送中心。企业间共同出资建立冷链物流网点,共担费用,共担风险,共享信息。企业间集资建立冷链物流网点可以依市场的不同情况建立不同的网点,在离生产地近的地方多建立的是物流中心,在离销售市场近的地方多建立的是配送中心。冷链物流的上下游企业间建立的物流中心多由生产企业管理,生产企业通过与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商品的销售情况,预测生产量,及时向下游企业提供商品,保证下游企业的商品现货率。冷链物流的上下游企业建立的配送中心可由上游企业管理,也可由下游企业管理,其目的也是通过信息共享,预测需求,及时生产、运输、配送、销售,形成一条龙的冷链物流服务,降低冷链物流成本。冷藏食品生产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合建立的物流网点多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除冷藏食品的生产以外的冷链物流的其他功能,实现冷链物流的一体化。在我国同行企业共同合作建立配送中心的例子很少,但在国外7-ll 便利店的共同配送系统,就是由几个供应商合作建立共同配送公司,将商品集中后一起进行配送。共同配送一方面可以扩大业务批量,提高单车装载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削减在途运行车辆数量,缓减汽车运输对社会产生的外部不经济。对于客户而言,共同配送能在实现物流效率化(减少运费,减少物流人力成本)的同时,利于少量、多频度、小单位配送业务的推广。从配送服务提供者的角度来看,可以提高配送业务量,降低配送成本,实施共同配送是一个主要的业务方向。对公路交通而言,共同配送排除了交错运输,减少了配送车辆,能实现缓和交通以及减少交通环境污染等社会效益。

(五)综合模式

结合以上四种模式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进行冷链物流体系开发建设和运营,即为综合模式。如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企业主导再引进地产商投资建设等模式。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由政府先统一规划,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然后交由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此外政府还参与部分投资和招商引资。

四、我国冷链物流基地运营管理模式

(一)冷链物流基地的运行管理模式

冷链物流基地的管理模式主要有4 种类型:管理委员会制、股份公司制、业主委员会制和租赁制。

1、管理委员会制是指政府仿照开发区的管理模式,组建管理委员会对物流园区进行管理,提供企业登记、土地使用、人事代理等服务,物业管理等具体工作则委托专业公司来做。这种形式适合规模很大的物流园区。此种模式可以较好的实现政府预期规划。

2、股份公司制主要是采取公司制管理园区,设立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与相关部门,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对园区进行管理。如果开发商是物流龙头企业,采用这种模式的可能性比较大。此种模式运营效率很高,但对于冷链基础建设来说可能会片面追求短期效益。

3、业主委员会制是指参与园区开发建设的物流企业组成业主委员会,成为园区决策机构,组建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经营。可以充分调动业主的积极性。但管理结构比较分散。

4、租赁制是指投资商完成土地开发、基础物流设施建设之后,把土地、仓库、办公楼、信息平台等设施出租给物流公司,投资商自己成为" 房东",只收取租金,不参与经营。此种模式前期设施建设较为完备,给业主带来较少的经营风险。

(二)冷链物流基地的运作模式

1、以企业为主体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①以“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在该模式下,企业和农业合作社通过合作,以本地区优势的农产品为重点,进行种植、加工和销售。通过该模式使农户增收,提高企业利润,为都市提供优质的农副产品,促进农业生产者、流通企业和最终消费者的有机结合。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模式,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持。

②以大型农产品经营公司或加工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

大型农产品经销公司通过自身的资源和优势通过和中小加工企业合作,并通过自建和联合建社区专卖店,控制终端销售,最终使鲜活农产品到达消费者,通过这种物流模式,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价值。大型加工企业通过和农产品基地合作或直接参与农产品生产,实现对农产品的控制,并通过集团采购,实现产品的流通,这样物流环节少,市场灵敏度高,并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实现冷链物流的高效运作。如图1 所示。

图1 以大型经营公司或加工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

③“连锁超市+配送”的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连锁超市为了有效避免易腐食品变质对自己品牌带来负面影响,或为了保证食品的有效供应和上游企业对超市产品的价格控制,所以通过投资建设生鲜基地或者入股产品经销公司、加工企业,保证稳定的货源和产品的质量,并自建物流配送中心或采用第三方物流,来实现对门店的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供应,保证新鲜水果、多品种配菜,实现产品质量、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有效控制和减少店铺的损耗和存货。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提供效率的同时,获得价格、质量和品种的优势,保证超市品牌的品质。

连锁超市为农产品交易提供了信息平台、物流平台、客户数据平台和销售平台,从而连接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和消费者,实现产品从生产基地到配送中心,再到各大超市,最终到达消费者的物流模式。如图2 所示。

图2 “连锁超市+ 配送”的冷链物流模式

2、“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交易的重要载体。但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是十分原始,存在大量的浪费和损耗。特别是物流系统落后,运输方式和保存都缺少低温仓储设备,所以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的冷链模式可以解决现阶段我国损耗严重的问题。该模式是以农副产品批发中心为依托,根据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形成区域主导产品,建立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沟通连接产运销商户,为其提供一个交易平台。

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通过与农产品经销公司、专业合作社联结,形成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储存保鲜、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接受用户需求的拉力和基于利润需求的推力,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并作为供应链的链主企业驱动各参与主体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链物流模式如图3 所示:

图3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的冷链物流模式

3、以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

现阶段农副产品越来越多样化、规模扩大化,中小型食品企业很难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物流服务需求,所以需要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专门提供综合服务。这样可以使食品企业增强自己在核心竞争力上,同时利于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提供多样化的服务。目前国内的许多第三方物流公司都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从包装、运输到分拣、配送,甚至与顾客进行FTF(face to face)交货。

五、结语

发展我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农民增加收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保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是发展物联网必要的一环。我国目前物流热正在持续升温,相对的冷链物流建设也在加快进行,但现在的建设并没有从全局考虑,只是针对局部区域的服务范围,建设也有重复建设的趋势,建设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也趋于相同,本文总结国内外的模式目的是给我国冷链物流建设模式多样化提供参考,让冷链既在政府的宏观调控的有序发展同时又在市场经济中开拓创新。相信中国的冷链物流体系会逐步步入正轨,越来越好。

[1]兰洪杰,韩占飞,李汝仙.2008 北京奥运食品冷链物流系统规划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08(5).

[2]胡秀前.肯德基供应物流模式对企业供应链的启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

[3]李静宇.山绿冷链引领新鲜生活[J].中国储运,2011(1).

[4]喻甫成.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新建2 万吨冷库[J],肉类工业,2001(1).

[5]韩祥民.连云港外贸冷库冷链物流规划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12).

[6] Hans Rediers, Marijke Claes, Luc Peeters, Kris A. Willems.Evaluation of the cold chain of fresh-cut endive from farmer to plate[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9.

[7] R. Montanari. Cold chain tracking:a managerial perspective[J].Trends in Food Science&Technology,2008.

[8]K.Likar,M.Jevsˇnik.Cold chain maintaining in food trade[J].Food Control,2006.

[9]http://dalian.runsky.com/2011-01/18/content_3802196.htm.

[10]http://www.whbsz.com.cn/Market.aspx.

[11]http://sannewal.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443.

[12]http://www.fourseasonschina.com/lengdong1.aspx.

猜你喜欢
农副产品冷链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农副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考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