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绿色物流系统评价指标构建

2012-12-23 03:51蕾陈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运输农产品物流

王 蕾陈 飞

(石河子大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

1915 年,阿奇·萧在其著作《市场分销中的若干问题》中首次提出“物流”这个名词,经过近一百年的历史实践,物流已被认为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加速器”,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的物流运营效率的低下,导致其存在巨大的“负外部效应”,大量的物流垃圾、运输废气、资源浪费等现象严重的污染及破坏着生态环境。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1997 年的“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中,中国学者王之泰教授对物流的长远发展冠之“可持续发展”的标签,从此,绿色物流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今低碳经济时代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利润源。

(一)绿色物流

国内外对绿色物流的研究尚处于初期,对绿色物流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描述:

H.J.Wu 和S.Dunn 认为绿色物流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 (an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logisties system),既包括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仓储、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正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也包括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逆向物流绿色化管理。

Jean-Paul Rodrigue,Brian slaek 和Cluade Comtois 认为,绿色物流是与环境相协调的物流系统(compatibility with the environment),是一种环境友好而有效的物流系统。

李春香(2009)认为,绿色物流是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以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规划和实施的一系列物流活动。

我国2001 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本文对绿色物流的定义为:绿色物流,即在整个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过程中,以对生态环境负责为宗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为目标,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对物流过程进行管理,实现对物流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绿色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内容,包括以下内容:①集约资源。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及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②绿色运输。合理布局与规划运输过程中的线路与节点,通过减少运输线路及空载率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及燃油消耗,同时要求使用清洁能源以及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油料泄露等对环境造成污染。③绿色仓储。合理安排仓库的布局,以不危害所在地环境为目标,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加强仓库本身的防污染能力,降低仓储物损失率。④绿色包装。尽量使用可回收、无毒害的包装材质,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包装物的损害,同时提高包装技术,减少包装所占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⑤逆向物流。对在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物等进行回收处理,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生产及消费占有很大的比重,大量的农产品进入了流通环节,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由于我国物流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作为整个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农产品物流系统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农产品物流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物流系统运作问题

鲜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特点,如易腐性、运量大、运输设备专用性强等,这些特点对物流设备及过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大大的限制了运输范围及交易期限。

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规模较小,技术与设备设施比较落后,导致物流成本过高。近20 年来,中国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已由1991 年的24.0%下降到2011 年上半年的18.0%,但此比重仍是美国物流成本占GDP 比重的两倍。(见图1)

图1 1991 年-2011 年物流成本占GDP 比重

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薄弱,物流渠道多环节、多主题造成流通效率低下、无序状态严重。基础设施严重匮乏,物流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提供专业化、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增值服务,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很大。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2009 年11 月发生在广西的“爱心香蕉”事件,就是因为香蕉采摘费用比卖价高,农民宁肯选择让香蕉烂在地里。这起事件暴露了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技术体系脆弱。我国的物流同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同时表明我国的物流存在着巨大的成长空间。(见表1)

表1 中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比较

(二)物流系统组织问题

农产品物流组织结构中,运作主体多元化,占较大比例的分散农户、个体运输商等规模小,实力弱,组织化程度低;而实力雄厚的大型连锁超市、销地批发商则较少。农产品行业协会及中介组织作用薄弱,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形式主要还是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规模较小、离散度强、层次低、组织化程度弱等不足不仅增加了流通的环节,提高了成本,加大了损耗率,而且大大的较低了物流的效率。物流运作中的大多农户和商贩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物流运作主体间缺乏合作意识,且专业化程度低,带有很强的盲目性,从而造成节点企业间关系淡漠、缺乏信任,农民在流通中的利益没有可靠的保障,农产品交易中易发生投机行为。

由于“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第三方物流对现代物流的重要作用还没有被广泛的认识,发展企业自营物流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导致物流效率低、消耗高、流转慢、成本高。信息的不对称、不通畅导致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换为有效需求,因此农产品物流市场化程度较低。与美国及西欧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外包比例仍有很大差距。(见图2)

图2 2005 年中国与美国、西欧物流外包对比

(三)物流系统支撑问题

物流基础设施缺乏配套性,兼容性及系统功能较弱,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区域运输系统之间的衔接枢纽及相关服务建设不到位,交通运输线路规模总量不足,地区发展欠缺平衡,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缺乏紧密的衔接。交通运输硬件设施总体技术水平低,专用车辆少,多为敞篷卡车,极易导致农产品腐烂变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虽然承担着全国70%以上的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活动,但相应的冷冻冷藏设施却极为缺乏。

作为现代农产品物流重要标志之一的信息处理不健全是制约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一个关键因素。供应链的总体信息化程度低,农业信息网络覆盖不全面,缺乏网络间的资源整合,节点企业之间缺乏信息共享。

此外,物流系统支撑平台还存在物流技术水平落后,行业人才缺乏,国家相关政策不到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意义

鉴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性,农产品绿色物流作为衔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积极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民增收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迎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会造成农产品大量积压而导致腐烂的现象,极大的浪费了社会资源。在农产品绿色物流中,强调在物流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安排,减少农产品在物流过程的损失,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随着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一路攀升,对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不变质、不污染、不浪费、低成本、高效益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理念。

(二)有利于农产品实现自身价值,提升其附加价值

由于地域原因导致的许多特色农业产区在生产和消费上空间的矛盾,充分利用物流系统的作用,扩大农产品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合理安排绿色物流的各个环节,高效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利用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绿色内涵和形象,增加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增加其市场竞争力,提升其附加价值。

(三)有利于农产品冲破绿色壁垒的限制,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2008 年以来,世界农产品贸易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农产品价格波动异常,由于受“绿色壁垒”的限制,我国的农产品面临巨大的压力。通过切实推行农产品物流体系,在物流的各个过程中严密把关,努力冲破绿色贸易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四)农产品绿色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产品绿色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涵盖了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中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按照物流性质的不同,物流可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有利于企业盈利而从事的物流活动的企业物流。

建立农产品绿色物流的评价体系,首先就要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根据农产品物流的特点、绿色物流的评价范围,以及指标的性质,参考一些相关文献,对一些评价指标进行归纳,最终形成由六个一级指标、24 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农产品绿色物流系统评价指标。

①技术设施基础指标

技术设施基础指标包括农产品冷链运输占农产品运输的比例、采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的比例、信息化水平、合作伙伴设施设备的配套程度、环境友好的物流技术使用率。具体指标设置如下:

⒈农产品冷链运输占农产品运输的比例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Low temperature logistcs)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

⒉采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的比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平台协助物流企业的日常运作,提高物流工作效率,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与范围,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损耗。

⒊合作伙伴设施设备的配套程度

用于衡量供应链企业之间在协同作业过程中生产设施设备的相互衔接程度,前后工序衔接度越高,供应链物流效率越高。

⒋环境友好型物流技术使用率

衡量一定时期内物流过程中绿色物流技术的使用情况,包括节能设备、清洁能源设备等。②物流装配水平指标⒌车辆结构比例

物流运输中各种运输车辆包括敞篷卡车、箱式货车、冷藏车、环保型车辆等车型的结构。

⒍各种运输方式分担率

物流运输中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四种运输方式在物流系统中对物流运力的分担率。

⒎各种运输方式能源消耗量

物流运输中各种运输方式对石油、柴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量。

⒏基础设施及装配综合效率

基础设施包括仓库、厂房、办公室、机器设备、车辆、网络信息系统等的利用效率。

③农产品市场需求指标

⒐农产品消费结构

某个地区的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需求量及可接受程度。

⒑农产品市场需求

某个地区农产品市场的结构、规模大小及发展水平。

⒒消费者安全消费意识

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的需求越来越浓重,从而要求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对农产品新鲜度的保留。

④农产品供应物流指标

⒓订单货件破损率

在物流运输途中农产品破损、污染、腐烂的数量。

⒔订单交货准确率

交货的数量、品种、质量、地点等与订单相符的程度。

⒕准时交货率

准时交货与否反应了物流系统的可靠程度,同时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质,交货时间的误差会造成农产品品质不可逆的破坏。

⑤农产品绿色包装指标

⒖包装材料的回收比例

物流中包装材料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回收的包装材料占总包装数量的比例。

⒗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比例

利用可循环使用的材质造成的包装材料,在回收后还能够循环使用。这种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的数量占总包装数量的比例。

⒘包装材料与货物重量的比重

包装材料的越轻,则在物流的过程中就可装载更多的货物,提高实载率。包装材料与货物重量的比例越小越好。

⑥农产品绿色仓储指标

⒙仓库存储货物的破损率

仓储货物破损、变质污染的数量占总仓储货物数量的比重。

⒚仓储货物的周转率

仓储货物停留的时间越短,周转越快,仓储的使用率越高。

⒛仓储的利用率

仓储的利用率越高,物流越有效率。

综上,构建农产品绿色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农产品绿色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五、结语

我国处于农产品绿色物流的起步阶段,对于绿色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实施绿色物流的热情不高,这也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本文探讨了适用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目标下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系统绩效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全社会农产品绿色物流系统的发展。

[1]王静.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物流发展研究.经济问题.2008 年12 期.40~42.

[2]杜道华,郑国华,张力敏.适于两型社会的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物流论坛.2011(4):13-17.

[3]王刚.绿色物流的评价标准与实践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年.

[4]潘文军.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绿色物流发展评价体系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7 月,42~46.

[5]裘炜毅.国外社会物流评价指标的比较研究[J].物流技术,2004,59~62.

[6]赵丽君.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绿色物流评价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175~178.

[7]王长琼.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经济管理,2005,38~40.

[8]王中军.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经验简述.世界农业.2007 年.8~9.

猜你喜欢
运输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