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对社区老年牙周病患者的影响

2013-01-04 12:57徐宗盛郑晓云
当代临床医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菌斑指数口腔卫生牙周病

徐宗盛 郑晓云 亓 峰

(1.山东省泰安市泰龙集团职工医院口腔科 271000 2.莱芜市莱城区张家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71112)

牙周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两大口腔疾病之一,80~9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患,是造成成人失牙的首位原因[1]。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时代,口腔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重视老年人口腔疾病的防治,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证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120例参加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老年牙周病患者运用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进行干预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对社区老年牙周病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标准(1)轻、中度牙周病患者以《临床牙周病学》[2]为标准;(2)治疗前未接受任何牙周治疗和口腔宣教;(3)治疗前3个月未口服任何抗生素;(4)无全身性、慢性疾患;(5)无烟酒及其他不良嗜好;(6)能够按时复诊(7)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上述标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牙周常规治疗,主要包括龈上洁齿、龈下刮治、菌斑滞留因素去除等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在上述治疗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内容包括:正确刷牙法(BASS法);正确使用牙线和牙间隙刷;餐后漱口;纠正不良卫生习惯;日常口腔卫生维护的重要性。组织患者参加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如:定期举办口腔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处方、实物指导、观看教育短片等,不断强化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更新口腔健康理念。每次根据患者的牙周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牙周维护建议和方案,但不给于牙周治疗。3个月内患者每2周复诊1次,以后1个月复诊1次,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1、3、6、12个月复诊牙周情况。

1.3 疗效评定 采用Turesky改良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为检测标准,详见《预防口腔医学》[3]。由同一医师进行检查和记录,所有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及1、3、6、12个月复诊时进行评定。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1、3、6、12个月复诊时,两组患者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 1、3、6、12 个月复诊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相对稳定、数值变化不大,而对照组治疗后与之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不稳定、数值变化大,详见表2。

表2 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检测结果(±s)

表2 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检测结果(±s)

组别 例数 菌斑指数 牙龈指数对照组治疗前 60 4.31 ±0.15 2.41 ±0.16治疗后 60 0.41 ±0.12a 0.16 ±0.05a 1 个月复诊 60 1.24 ±0.12a 0.61 ±0.04a 3 个月复诊 60 2.17 ±0.17a 1.01 ±0.03a 6 个月复诊 60 3.44 ±0.15a 1.87 ±0.04a 12 个月复诊 60 4.08 ±0.14a 2.06 ±0.01a治疗组治疗前 60 4.26 ±0.16 2.37 ±0.17治疗后 60 0.40 ±0.11a 0.15 ±0.06a 1 个月复诊 60 0.42 ±0.13abc 0.17 ±0.05abc 3 个月复诊 60 0.48 ±0.11abc 0.19 ±0.06abc 6 个月复诊 60 0.49 ±0.15abc 0.20 ±0.08 abc 12 个月复诊 60 0.51 ±0.16abc 0.22 ±0.12abc

与组内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bp<0.01;治疗组组内1、3、6、12个月复诊与治疗后比较,cp>0.05;而对照组组内1、3、6、12 个月复诊与治疗后比较,cp <0.01

3 讨论

牙周病是菌斑微生物与宿主免疫反应相互作用所致的牙齿支持组织破坏的炎性疾病,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2];还与口腔行为习惯有关: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的不足是导致老年人口腔卫生状况不佳的直接原因[4],老年人还存在“老掉牙”观念,刷牙方法不当,不良习惯难改变等,口腔卫生状况较差、相应的菌斑控制欠佳。本研究表明:治疗后及1、3、6、12个月复诊时,2组患者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是因为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发生的始动因子已得到广泛认可,定值于牙面上的菌斑以生物膜形式存在,不以被局部防御机制及各种抗微生物治疗所完全控制,只有通过机械手段如洁齿,有效刷牙,使用牙线,牙间隙刷等才能有效控制菌斑;而菌斑控制在牙周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维持牙周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5]。同时研究还表明:1、3、6、12个月复诊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1、3、6、12个月复诊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与之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这说明治疗组中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值变化不大,相对稳定,而对照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值变化大,不稳定,这是由于患者牙周常规治疗的同时,利用社区健康教育平台,不断强化对患者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普及口腔卫生常识,提高老年患者的保健意识,增加了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从而改善了口腔卫生环境,有效控制牙菌斑生成,使牙周治疗效果得以持久维持。

总之,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是提高人类牙周健康和口腔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础,而口腔健康是提高人类全身健康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优秀措施之一[6]。社区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工作的开展,可以促进老年人口腔健康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口腔健康教育的不断强化和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可有效控制牙菌斑,从而获得牙周治疗效果的长期维护,对预防和治疗牙周病具有重要意义。

[1] 孟焕新.我国牙周病学的临床现状及思考.中华口腔医学杂志[J].2008,43(5):257 -259.

[2] 曹采方.临床牙周病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M].2006:69-161.

[3] 2卞00金4有.预防口腔医学[M].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32-33.

[4] 张震康.试论我国口腔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中华口腔医学杂志[J].2004,39(1):27 -31.

[5] 路振富.辽宁省中老年人群口腔疾病就医观念和行为2调82查-.2中86华.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08,2(3);

[6] 胡文杰.重视和规范牙周基础治疗的必要性.中华口腔医学杂志[J].2008,43(5):286-289.

猜你喜欢
菌斑指数口腔卫生牙周病
美日荷三国口腔卫生士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护理的启示
口腔卫生师
益肾坚骨汤配合米诺环素与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研究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延续性护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情况的影响
968名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戴用及口腔卫生情况调查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对居民口腔卫生的影响
牙周病致错畸形正畸治疗中邻面去釉治疗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