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围术期血清脑钠肽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3-01-11 07:04陈胜家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临床意义围术期

陈胜家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清脑钠肽水平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60例患者,动态监测患者术前、术后6、24、48 h及术后1周血清脑钠肽水平。 结果 术前心功能Ⅱ 级、Ⅲ级、Ⅳ级患者血清BNP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48 h及术后1周血清 BNP 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浓度最高,术后1周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NP水平的变化可以准确反映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术期心功能的状况,对术前病情评估、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处理的指导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心脏瓣膜;围术期;血清脑钠肽;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R65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1-114-02

Serum BNP concentration chang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heart valve perioperative

CHEN?Shengjia

The First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 Jiujiang 33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erum BNP concentration change in heart valve perioperative and explor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60 cases in our hospital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the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from June 2010 to June 2012 were selected. The serum BNP levels of patients in preoperative, 6 h of preoperative, 24 h of preoperative, 48 h of preoperative and after one week were dynamically monitored. Results The level of serum BNP level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preoperative cardiac functional class Ⅱ, class Ⅲ and Ⅳ (P<0.01).The BNP levels of 24 h, 48 h after operation and 1 week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operation (P<0.05).The concentration of 48 h after operation was the highest, and declined significantly within 1 week after operation, but still higher than preoperative (P<0.05). Conclusion The BNP level changes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status of perioperative cardiac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heart valve surgery, and can offer important references to the preoperative condition assessment, the choice of the timing of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guidance.

[Key words] Heart valve; Perioperative; Serum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Clinical significance

心脏瓣膜病是指各种原因,主要包括炎症粘连、组织纤维化、先天发育畸形和黏液瘤样变引起的心脏瓣膜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造成单个或多个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类疾病[1-2]。目前,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主要途径是进行外科置换手术[3]。脑钠肽(BNP)主要是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利尿、排钠、扩张血管的作用,是临床上心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4]。近年来,BNP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备受关注,应用日益广泛。本研究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60例患者,动态监测患者术前、术后6、24、48 h及术后1周血清脑钠肽水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60例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严重感染、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疾病。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2~76岁,平均(48.7±9.5)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级患者16例,Ⅲ级患者33例,Ⅳ级患者11例。术前进行CT、B超、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1.2?BNP检测

采用美国雅培公司全自动免疫发光仪(Axsym Plus)及雅培公司BNP试剂,术前静脉采血2 mL,患者实施置换手术后,入住监护病房,应用多巴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稳定。于术后6、24、48 h及术后1周静脉采血2 mL,离心取血清,应用免疫荧光分析法快速检测患者血清BNP浓度。正常人BNP在82~258 pg/mL,心力衰竭患者的BNP血浆浓度值一般>100 pg/mL。

1.3?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NYHA分级为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无乏力、心悸、心绞痛等症状;Ⅱ级:轻度体力活动受限制,安静时无明显不适,活动量低时容易造成乏力、心悸、心绞痛等症状;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一般活动即会引起上述症状;Ⅳ级:患者有心脏类疾病,休息时有心绞痛症状,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对各组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和BNP水平比较

术前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BNP浓度,各级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心功能损伤程度越高BNP浓度越高。见表1。

2.2?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血清BNP水平变化

通过对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血清BNP水平检测发现,术前BNP浓度为(571.36±296.42)ng/L,术后6 h BNP浓度为(706.17±436.20)ng/L,术后24 h BNP浓度为(1 227.41±683.11)ng/L,术后48 h BNP浓度为(1 655.34±930.37)ng/L,术后1周BNP浓度为(1 097.89±646.85)ng/L。比较发现,术后24 h、48 h及术后1周血清BN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浓度最高,术后1周明显下降。

3?讨论

脑钠肽是由心室合成分泌的利尿利钠肽家族的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脑脊液,肾脏和心肺组织,因其最先在猪脑中发现,故名脑钠肽[5]。BNP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包括增加肾小球滤过作用,排钠利尿;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等。血清中BNP浓度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健康人群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女性普遍高于男性,且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临床上,BNP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也对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BNP可以直接反应心室压力及室壁张力,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及疾病的进展情况,是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6]。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4 h、48 h及术后1周血清BN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浓度最高,术后1周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也是反映心脏瓣膜手术后病理生理改变和恢复生理代谢的标记物。患者经过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损伤,术后心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动态监测BNP水平可以反应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的情况,也是心功能恶化的有效参考指标,同时有利于术后治疗药物的选择和疗效观察。通过对患者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和BNP水平比较发现,术前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血清BNP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BNP浓度越高,心功能损伤程度越高。

综上所述,BNP水平的变化可以准确反映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术期心功能的状况,对术前病情评估、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处理的指导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长征,李秋萍,荣根满.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与前瞻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34-35.

[2] 李传伟,曾春雨,曾智.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3):345-349.

[3] 林益民,张奕,朱元佑,等.重症心脏双瓣膜置换术26例治疗体会[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2):226-228.

[4] 史信宝,周青云.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14-816.

[5] 丁青松,陈鑫,肖立琼,等.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患者围术期血浆ANP和BN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J].现代医学,2009,(3):223-226.

[6] 张真路,杨政玲,朱团结,等.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后BNP浓度的变化[J].微循环学杂志,2008,18(2):38-40.

(收稿日期:2012-09-03)

猜你喜欢
临床意义围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服务全过程用于足踝骨折围术期的临床价值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针对性护理在子宫肌瘤围术期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影响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