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的舒适护理研究

2013-01-15 09:36吴艳艳原小敏
中外医疗 2013年13期
关键词:肺气肿呼吸衰竭呼吸机

吴艳艳 原小敏 李 沙

河南焦作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河南焦作 454002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的舒适护理研究

吴艳艳 原小敏 李 沙

河南焦作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河南焦作 454002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采用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n=45)采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症状缓解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率77.8%(P<0.05);观察组24 h动脉血气监测指标(SPO2、PaO2、PaC02)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情况。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衰竭;舒适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为呼吸内科老年常见慢性疾病,是一组以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气腔永久性异常扩张为特征,并伴有管壁结构破坏、非典型性肺组织纤维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1]。该病易反复发作,呈进行性加重,后期多伴有呼吸衰竭,需使用呼吸机或建立人工气道辅助呼吸,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易导致病人产生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目前,为探讨舒适护理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1],临床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神志清醒、听力正常,既往无精神疾病史。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52~69岁,中位年龄65.2岁,平均病程18.6年;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55~70,中位年龄66.5岁,平均病程19.2年。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进展、持续低流量吸氧、定时吸痰等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予以舒适护理,制定护理措施干预如下:

1.2.1舒适心态调节 ①护患沟通:护士应以诚恳热情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采用深浅不一的语言沟通方式向患者解释呼吸机辅助治疗的必要性,提供各种治愈的病例,帮助患者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临床治疗[2]。②机械辅助通气期间的心理护理:呼吸机机械通气前30min~1 h内,护士应加强床边监护,并提前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提供音乐、电视或画图板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缓解其焦虑、恐惧感,病室内仪器声音降至最低,减少噪声干扰。③社会支持:动员患者亲友陪伴、鼓励患者,消除其孤独、寂寞感。

1.2.2 舒适环境 为住院患者提供舒适、清洁、宁静的病房环境,室温控制在25~28℃,湿度50%~65%;病房定期通风以保持空气对流通畅,降低空气含菌量。对病人及探视亲友进行呼吸科疾病知识宣教,提醒探视人员缩短探访次数、时间,减少潜在的交叉感染危险。

1.2.3 舒适体位 指导患者取端坐或半卧位,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吸痰、拍背护理。

1.2.4 呼吸困难护理 脱机后及时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尽快恢复呼吸功能。指导患者作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可主动舒张与收缩腹肌以加强膈肌运动,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活动耐力。

1.3 判断标准

症状缓解标准为:患者自主呼吸平稳、神志清楚,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消失,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监测指标正常(SPO2>90%,PaO2>8.0 KPa,PaCO2<6.67 KPa)。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对症治疗和舒适护理后,两组患者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均有所好转,观察组症状缓解率为9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7.8%(35/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两组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监测指标比较显示,观察组SPO2、PaO2、PaC02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0.01)。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监测指标比较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多种肺部疾病迁延发展而来的,病情长期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气促等不适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呼吸衰竭时,往往还需要采用呼吸机机械辅助通气,极易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出现焦虑、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影响医疗效果。因此,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积极内科治疗的同时,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也极为重要。

1995年Kolcaba所提出的舒适护理理论,是与整体护理紧密结合,并在基础护理中更加注重和强调患者舒适感和满意度的一种身心护理模式[3]。护理人员除继续进行治疗性操作和关注患者躯体疾病的护理外,采取满足患者需求、疾病知识讲解、分散患者注意力、心理支持等多种方法,从心理、社会、精神层面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舒适护理,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 “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该研究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良好。通过建立积极良好的护患关系,疏导患者客观存在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身心状态,使其积极配合医疗活动,提高遵医行为,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针对性地施行护理措施,尽可能的帮助患者避免各种医源性不良刺激和生理上的不舒适带来的负面影响,可加快患者病情康复[4]。资料表明,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监测指标的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取效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赵志红.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6):144-145.

[3]陈玉兰.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159-160.

[4]俞敏娟,刘华敏.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心理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112.

R473.5

A

1674-0742(2013)05(a)-0127-02

吴艳艳(1975-),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研究方向:内科护理,心理护理,通讯地址:河南焦作市人民医院呼吸科。E-mail:jnbyxyl@sina.com。

2013-03-11)

猜你喜欢
肺气肿呼吸衰竭呼吸机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诊治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
右旋糖酐联合活血化瘀方治疗肺气肿临床观察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