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绍周教授治疗多发性硬化经验

2013-01-22 19:44崔名雯
中医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周教授重楼肾虚

赵 铎,崔名雯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3区,河南郑州450000)

郑绍周教授为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全国第3批、第4批名老中医,从事中医脑病临床研究50余年,运用补肾解毒法预防治疗多发性硬化在临床实践中证实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地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复发,现介绍如下。

1 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

本病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首见于《素问·痿论》,《素问·生气通天论》有“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的记述,说明本病与湿、热之邪致病有关。郑绍周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为肾虚、毒邪与本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1.1 肾虚是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基础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为生命活动之根。先天禀赋不足,或由于后天房劳所伤,或有某些易患因素,容易在后天受到致病因素的侵袭而发病。大病久病伤精耗精,致肾精亏虚。肾虚则五脏六腑皆虚,致脏腑功能低下,致痰生瘀。精不化气,肾阳亏虚,气血不足,肌肉百骸失于濡养,则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肢体无力,甚至瘫痪。精生髓,髓又可分为骨髓、脊髓、脑髓。若肾精不足,髓失充养,将会影响骨、脊髓和脑的功能,导致骨骼痿软无力,动作笨拙,平衡障碍,及步态不稳,清窍失养而见头晕耳鸣,视物不清,或神志异常等症状。

1.2 邪毒是多发性硬化的致病因素

毒损脑髓是多发性硬化的重要病机,其中尤以湿毒、热毒为突出。毒邪(六淫、七情、痰饮、瘀血等)蓄积不能疏散,郁结日久而发病。由于正气不足或治疗不当,湿热邪由表入里,湿性重浊黏腻,易困阻气机,导致疾病缠绵难愈。脾恶湿,湿邪最易困脾,脾不能运化水谷,气血生化乏源,水湿停聚生痰,导致骨骼、肌肉、官窍失养,而见肢体痿弱无力、视物模糊、言语不利、眩晕、健忘等症。热邪伤津耗气,蒸腾气血津液,导致痰浊、瘀血的形成。痰浊、瘀血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进一步加重痰瘀的形成。痰浊随气而动,无处不到,流于脑、四肢肌肉、脏腑,致病多端,终至体内日久积毒。

2 多发性硬化的分期论治

郑教授根据多发性硬化肾虚、毒邪这一致病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始终抓住补肾解毒这一基本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的临床表现随症加减,取得了明显疗效。多发性硬化分为3期:急性发作期,慢性进展期,缓解期。

2.1 急性发作期

郑教授认为急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应重在祛邪,标本同治并配合激素治疗。此期肾虚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外感湿毒、热毒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根据毒邪的性质采用不同的解毒方法:化湿解毒常用薏苡仁、土茯苓、泽泻、苍术、马鞭草、茵陈等,清热解毒常用射干、重楼、连翘、六月雪、大黄、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化痰解毒常用半夏、胆南星、茯苓、僵蚕等。毒邪往往具有兼加的特点,几种解毒方法往往联合应用,并配以淫羊藿、巴戟天等温补肾阳,菟丝子、沙苑子等补肾阳、滋肾阴,黄芪、党参、白术等补脾益气,酌配赤芍、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全蝎、蜈蚣、水蛭等祛风通络止痛。中药治疗的同时应选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程冲击治疗,首选药物为泼尼松龙。

2.2 慢性进展期

郑教授认为慢性进展期病情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应重在扶正或扶正祛邪。此期正邪抗争,正气受损,肾气不足,邪气尚未完全消退,病情呈现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本期扶正多用山药、山茱萸、女贞子、黄精、淫羊藿等补肾气,温肾阳,肾气得补,扶助一身之正气,提高机体抗病御邪能力;同时采用鬼箭羽、重楼、莪术、荔枝核、六月雪、半夏、胆南星等清热、活血、化痰解毒;酌配益母草、泽兰、红花等活血化瘀,鸡血藤、海风藤、羌活、僵蚕等祛风通络,补肾解毒并重,以期促进疾病好转。

2.3 缓解期

郑教授认为缓解期以正虚为主,治当以扶正为主,攻邪外出,防止复发。此期邪气虽去,正气已虚,也有正气虽虚、但邪气留恋不去的表现。正气不足是本期的主要病机。此期治疗以补肾益精为主,常选用巴戟天、淫羊藿等温补肾阳;肉苁蓉、沙苑子、山茱萸等以阳中求阴,阴中求阳,共起益精填髓、扶助肾气之作用。加用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理气,何首乌、黄精、山药等益气养阴生血。补肾的同时仍需配合适当的解毒的方法,或化湿解毒,或清热解毒,或化痰解毒。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20岁,2010年5月10日初诊。主诉:左侧肢体无力、麻木,头昏4个月余。现病史:左侧头部不适,左眼视物模糊,左侧肢体无力、麻木,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MRI检查示:脱髓鞘改变。VEP示:双眼视诱发各波分化差,双眼P100波幅降低。西医诊断:多发性硬化。中医诊断:痿证,证属湿热侵淫。治宜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处方:薏苡仁30 g,半夏 10 g,白芥子 20 g,荔枝核 20 g,重楼30 g,六月雪25 g,苦参20 g,全蝎10 g,黄芪30 g,党参20 g,葛根30 g,赤芍20 g,泽泻30 g。治疗半个月余。2诊:患者左侧头部不适、左眼视物模糊、左上肢麻木、无力较前减轻,左下肢麻木,行走后缓解,小便频数,脉沉细,舌质红,苔白。治宜补肾健脾,兼以解毒。处方:山茱萸20 g,女贞子20 g,黄芪30 g,白术30 g,山药30 g,半夏10 g,白芥子20 g,荔枝核25 g,重楼 30 g,六月雪 25 g,全蝎 10 g,僵蚕15 g,莪术30 g,金樱子25 g。治疗1个月余。3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余左侧膝盖以下麻木,小便频数,大便3次/d,脉沉细,舌苔稍厚,质暗红。激素改为1片/d。治宜滋补肾精,生髓益气。处方:仙灵脾30 g,巴戟天20 g,沙苑子15 g,女贞子20 g,菟丝子 30 g,党参20 g,白术 30 g,黄精30 g,荔枝核20 g,重楼25 g,砂仁10 g,丹参30 g。期间激素渐停用。4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为防止复发,随症加减,继服3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 a,无复发。

4 讨论

多发性硬化症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且易复发。郑绍周教授观其脉症,认为脾肾亏虚、痰瘀阻络、浊毒内蕴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补肾通络解毒法是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选药侧重不同:急性发作期重在祛邪解毒,但仍需佐以补肾益气之品;慢性进展期病情由虚转实或虚实夹杂,原则宜扶正祛邪;缓解期以正气虚衰为主,故治以补肾扶正,防止复发。临症施治,常取良效。

猜你喜欢
周教授重楼肾虚
湖南一教授在美国遭持枪抢劫,用中国功夫击退劫匪
“肾虚湿瘀”理论下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方修《重楼小诗》中的《红楼梦》情怀
“赶走”肾虚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透视“肾虚综合征”
出身寒门就是过吗
多叶重楼与云南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的积累差异
基于HPLC指纹图谱鉴别云南重楼和长柱重楼
自测是否肾虚你中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