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联合割治法及中药水丸治疗慢性湿疹90例

2013-01-22 19:44栾汝峰尹拥军
中医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耳轮皮疹湿疹

栾汝峰,尹拥军,刘 军,王 东

(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新疆阿克苏843000)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疾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复发、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由于湿疹患者往往病程较长,且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故寻找一种慢性湿疹患者能长期坚持的,可操作性强,且疗效明显的方法是目前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2010年3月—2012年3月,笔者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割治法及中药水丸治疗慢性湿疹9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阿克苏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慢性湿疹患者90例,其中男57例,女33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2 a。

2 诊断标准

按照《临床皮肤病学》[1]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

3 治疗方法

3.1 穴位埋线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辨证取穴。湿热型取穴足三里、水分、曲池、中极、血海,虚实夹杂型(血弱脾虚夹杂湿热)取穴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脾俞、阴陵泉。对于选定的穴位先用记号笔予以标记,然后常规消毒穴位,埋线针刺入穴位,轻轻提插,待酸胀感明显后埋入3号羊肠线2.5 cm,完毕后予以创口贴覆盖针孔,并嘱患者3 d内勿洗澡。穴位埋线15 d进行1次,4次为1个疗程。

3.2 耳轮割治法

对于瘙痒剧烈的患者加用该疗法,即采用刺血法,双侧均取,常规消毒,用左手固定施治之耳廓,使对耳轮部充分暴露,右手持三棱针针柄,按对耳轮弧形切线的垂直方向,用针头于对耳轮轻轻划割,长度小于5 mm,划痕间距2 mm,使之微微出血,再用消毒棉覆盖创面,约3~4 h后去掉,血痂待其自然脱落。每周1次,8次为1个疗程。

3.3 中药口服及外敷

湿热型患者,给予中药茵陈120 g、黄芩60 g、黄柏90 g、苍术100 g、白术120 g、苦参 120 g、蝉蜕 200 g、车前草150 g、猪苓100g、薏苡仁300 g、蒲公英200 g、甘草30 g,打粉加工成水丸,口服,9 g/次,3 次/d,连服2个月。

虚实夹杂型(血虚脾虚夹杂湿热)患者,给予中药党参 150 g、黄芪 200 g、白术 150 g、茯苓 200 g、当归 200 g、丹参 200 g、白芍 150 g、生地黄 150 g、地肤子150 g、薏苡仁300g、甘草60 g,打粉加工成水丸,口服,9 g/次,3 次/d,连服 2 个月。

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皮疹完全消退,瘙痒停止。显效:皮疹大部分消退,瘙痒明显减轻。有效:皮疹部分消退,瘙痒部分减轻。无效:皮疹、瘙痒无变化。

5 结果

90例患者经1~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34例,显效38例,有效16,无效2例,有效率占97.78%。

6 讨论

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根据其疾病表现有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之分,由于湿疹有反复发作、病程长、易演变成慢性,故本临床观察以慢性湿疹为研究对象,其发病多与湿热内盛或脾虚水湿内生间杂血虚生风有关。本病瘙痒剧烈、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患者往往因此痛苦不堪。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但都由于治疗时间长,患者医从性差,故多不能坚持治疗。

笔者采取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水丸口服及割治法治疗该病,穴位植入可吸收羊肠线,可对穴位产生持久的理化、生化等综合刺激,增强了穴位的治疗作用,其效能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2]。穴取足三里、脾俞、水分等以健脾利湿,曲池、阴陵泉、三阴交、血海等以清热解毒兼补血祛风,故其清热利湿、补血祛风止痒效果明显,再联合辨证的中药口服,进一步巩固了疗效。对于瘙痒剧烈的患者采取割治放血法以泻血毒而迅速止痒。且由于注入式穴位埋线操作简单,患者基本无痛苦,随到随做,一般10 min即可完成,15 d 1次,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中药水丸亦不需煎煮,吞服即可,简单方便,可接受性强。对于湿疹患者,特别是慢性湿疹患者,该疗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12.

[2]李炜,王素鹅,钟广伟,等.针刺对偏头痛大鼠血浆神经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94-2495.

猜你喜欢
耳轮皮疹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总有过敏、湿疹,可能是太讲究卫生惹的祸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耳廓无创矫正对婴幼儿耳轮粘连的疗效分析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
耳穴按摩健康三招
腰腿痛可常搓揉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