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临证验案举隅*

2013-01-23 00:07郭淑云李墨航
中医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诃子吴茱萸舌质

郭淑云,李墨航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大师李振华学术研究室,河南 郑州 450000; 2.河南中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8)

李振华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为中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中医药分会副会长、名誉会长,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199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2009年4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李老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急性热性病、脾胃病及疑难杂病,尤其对脾胃疾病的诊治颇具特色。兹将其治疗泄泻、痢疾的验案2则整理如下。

1 泄 泻

患者,女,48岁,2005年3月11日初诊。主诉:大便时溏时泻15 a余。现病史:患者15 a前因饮食不节致大便时溏时泻,虽服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但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且每因饮食不调或劳累使病情加重。1995年曾服中药及中药灌肠(具体药物不详),但终未痊愈。2004年10月,因饮食生冷致病情加重,经某医院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肠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有散在糜烂,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现症见:黎明前腹痛肠鸣,大便溏薄,甚或完谷不化,大便每日3~5次,食少腹胀,肛门下坠,畏寒肢冷,身倦乏力,面色萎黄,呈慢性病容,形体消瘦,舌质淡,体胖大,苔薄白,脉细弱。中医诊断:五更泻,证属脾肾阳虚,中气下陷。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治宜温补脾肾、益气升阳,给予四神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肉豆蔻10 g,吴茱萸5 g,补骨脂12 g,党参12 g,白术10 g,茯苓20 g,炒白芍10 g,生黄芪15 g,柴胡6 g,升麻6 g,薏苡仁30 g,诃子肉12 g,砂仁8 g,陈皮10 g,泽泻10 g,煨姜5 g,制附子10 g,炙甘草 6 g,生姜3片,红枣5枚。12剂,水煎服。嘱患者忌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勿劳累。2005年3月25日二诊:药后腹胀、畏寒肢冷减轻,为脾肾之阳有渐复之象;大便1 d 1~2次,为中气渐充,脾胃运化吸收功能较前好转,但便质仍溏薄,黎明之时仍需排便,左下腹胀痛,为久病不已,阴寒极盛,非短时可以温化消散;脾胃虚弱仍须补运。舌质淡,体胖大,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如前,加赤石脂12 g,12剂,水煎服。2005年4月8日三诊:大便时而成形,时而溏薄,1 d 1次,多在晨起后排便,已无下坠感,饮食增加,腹胀大减,仍时感左下腹疼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故去升提中气之柴胡、升麻及利湿之泽泻,30剂,水煎服。2005年5月9日四诊:大便成形,1 d 1次,诸症消失,饮食正常,面色红润,体质量增加3 kg,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虽诸症已失,但不可骤彻其药,为防复发,继服香砂六君子丸、四神丸以巩固疗效,并嘱患者慎饮食、防外寒,使泄泻得以痊愈,且疗效巩固。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 本案黎明之前,腹痛肠鸣,应时而泻,及肛门重坠,身倦肢冷等,乃脾肾阳虚且伴有中气下陷之五更泻。治疗以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黄芪、柴胡、升麻升阳举陷,以肉豆蔻、吴茱萸、补骨脂以温肾暖脾、收涩止泻。由于利湿有助于健脾,故本方配用泽泻;敛肝能够安脾,故本方妙用炒白芍等独具特色。

2 痢 疾

患者,女,41岁,2005年8月30日初诊。主诉:大便带有黏胨伴里急后重时常发作11 a。现病史:1994年夏季麦收时,患者因过食生冷菜肴,致腹痛,痢下黏条,有便意未尽感。到当地卫生院静脉滴注及口服西药(具体不详)治疗,症状消失,后因饮食失宜致病情时发时愈。曾到当地多家医院,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补脾益肠丸、健脾丸等),西药给予盐酸小檗碱、痢特灵、柳氮磺胺吡啶等,病情终未痊愈。现大便1 d 3~4次,便前小腹疼痛,有里急后重感,便中伴有黏胨,乏力,时常头晕,面色萎黄,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中医诊断:痢疾,证属脾气亏虚,寒湿内蕴。西医诊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宜健脾益气、温中祛寒、燥湿止痢,给予温中止痢汤,处方:白术15 g,苍术10 g,茯苓15 g,炒薏苡仁30g ,陈皮10 g,半夏10 g,香附10 g,木香6 g,厚朴10 g,乌药10 g,砂仁8 g,茴香10 g,吴茱萸5 g,桂枝5 g,诃子12 g,白芍12 g,甘草3 g。15剂,水煎服。2005年9月16日二诊:大便1 d 3次,仍不成形,黏胨稍减少,腹痛及里急后重感减轻,腰骶部有温热感,仍身体发困无力,舌质淡,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病久难以速效,故原方继服20剂。三诊:大便1 d 1次,不成形,黏胨、腹痛及里急后重感基本消失,身体较前有力。1周前出现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大便中伴有少量不消化食物。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加强补脾温中之力,兼以消食健胃。处方:白术15 g,苍术10 g,茯苓15 g,炒薏苡仁30 g,陈皮10 g,半夏10 g,党参15 g,木香6 g,炮姜8 g,乌药10 g,砂仁10 g,小茴香10 g,吴茱萸5 g,桂枝5 g,诃子12 g,神曲10 g,麦芽15 g。25剂,水煎服。四诊:大便1 d 1次,基本成形,余症消失。舌质淡,舌体稍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弦。以三诊原方每日半剂,继服30剂,以巩固疗效。

按 中医学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学“痢疾”范畴。本案系因过食生冷、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又失于根治,以致反复下痢达11 a之久。四诊合参,显系脾气亏虚,寒湿内蕴,而成虚寒湿之久痢。依据病机,治宜健脾益气,温中祛寒,燥湿止痢。以经验方温中止痢汤治之,药用白术、苍术、茯苓、炒薏苡仁健脾益气化湿,陈皮,半夏、香附、木香、厚朴、乌药、砂仁理气燥湿止痛,小茴香、吴茱萸、桂枝祛寒理气通阳,诃子涩肠止痢,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健脾益气、祛寒通阳、理气燥湿、涩肠止痢之效。本案治疗除用健脾燥湿、理气收涩药物外,重点用桂枝、吴茱萸、炮姜,非此辛温大热之品,不能温脾阳而祛年久之寒湿;尤其用温守之力独强之炮姜配合诸药,方能治愈年久痼疾之虚寒湿痢。

猜你喜欢
诃子吴茱萸舌质
永德县诃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江西道地药材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与启示
——以吴茱萸为例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不同诃子属药材多指标成分研究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永德县诃子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吴茱萸治慢性前列腺炎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藏药材毛诃子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