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肥育猪生长速度的技术措施

2013-01-24 22:10朱惠仙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1期
关键词:肥育胴体猪舍

朱惠仙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中枢镇农业中心,陆良 655600)

提高肥育猪生长速度的技术措施

朱惠仙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中枢镇农业中心,陆良 655600)

1 生长肥育猪的营养需要

猪的营养需要包括能量的需要、蛋白质的需要、维生素的需要和矿物质的需要,营养水平不仅影响猪的增重速度,而且还影响猪的胴体品质,即影响猪的肌肉、脂肪、骨骼的比例。猪的生长发育具有规律性,生长发育的早期,骨骼生长最快;生长中期,肌肉发育最快;后期脂肪沉积最快。为此,猪营养物质的供给。应根据各组织在其不同生长阶段的重点不同而有所侧重,前期与中期应满足矿物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需要,而后期应当供给大量的能量饲料,营养水平采用前高后低式,粗蛋白质含量由前期的16%~18%逐渐过渡到13%~14%,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超过5%,过高会影响到饲料的消化率、降低增重效果。

2 影响猪肥育的因素

2.1 品种和类型

猪的品种和类型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的,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和经济利用性,这就决定了品种间、类型间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上的差异。

2.2 年龄和体重

根据猪的生长规律,利用猪幼龄时肌肉生长强的特点,提高增重速度,以利于降低饲养成本和改善猪的胴体品质。同时根据不同品种和肥育目的、找出一个最经济适宜的屠宰年龄和体重。

2.3 饲料组成和营养

饲料是保证猪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肉、脂、肾、皮等组织营养形成的主要原料。因此饲料的组成状态,营养水平的高低对增重和胴体品质有显著的影响。

2.4 健康水平

在哺乳期没有患过疾病的仔猪,健康状况良好,断奶体重大、生长发育比较正常。这种断奶仔猪肥育增重迅速、饲料利用率高,饲养周期短,相应地降低了饲养成本。

2.5 温度

幼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0℃~35℃;成年肥育猪的适宜温度为15℃~23℃,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猪的肥育效果。当温度过高时(超过32℃),猪的食欲下降,采食量大大减少而影响增重效果;温度过低时(4℃以下),猪的散热较多而加速了猪体热源的分解,食量显著增加,但增重速度不一定加快。

3 提高肥育猪生长速度的技术措施

3.1 育种

生长速度是猪育种中选择的第1个重要环节,在猪生长育肥过程中,猪的品种对肥育效果,(日增重、饲料的利用率、胴体品质)影响较大,例如: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猪等瘦肉型品种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报酬高,适合精料喂养,而且瘦肉型猪价格较高、销路好,市场竞争潜力大。脂肪型猪、兼用型猪生长速度较瘦肉型猪慢,饲料报酬低。在猪的生长中,开展不同品种成品系间的经济杂交。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具体表现在:杂交猪一般生活力提高,生长发育加快,肥育期缩短、日增重,饲料的利用率,胴体品质明显提高,商品猪整齐一致,生产成本大大下降,因此,养殖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瘦肉型优良品种猪,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效益。

3.2 营养

3.2.1 及时补料 一般应在仔猪出生后7日龄开始诱食,这样在母猪泌乳量下降时,就能正式补上料,以弥补母猪泌乳量的不足。开始以香、甜、脆、好消化、易吸收的饲料为主,这样高标准的乳猪料使用到断奶后12 d之后用普通乳猪料饲喂到23 kg,逐渐改为育肥饲料。

3.2.2 营养 要使用优质猪料,做到饲料营养要全面均衡、达到蛋白质平衡,氨基酸平衡、钙、磷平衡饲料,要合理的加工、调制。不仅改善了饲料的物理性和适应性,增加采食量,而且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

3.3 环境

3.3.1 猪舍 商品猪生产中一般实行群饲,能有效的利用猪舍建筑面积与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肥育成本,而且还可以利用猪的抢食性,使其多吃饲料,从而提高增重速度。因此,在肥育过程中,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与吃食快慢等情况合理分群,避免大欺小,强欺弱与生长不均的现象、实践证明、每群10头左右为宜,每头猪占地面积以1 m2左右为宜。

3.3.2 温度与光线 猪在肥育期间需要适宜的气温,过冷过热都会影响肥育效果。猪体越小,所需要的适宜温度越高,随着体重的不断增加,猪的适宜温度也逐渐降低,一般猪的适宜温度为20℃~23℃。为此,在商品猪肥育过程中,夏季要防止暴晒,注意猪舍与运动场的遮阴与通风;冬季要注意猪舍的保温与防寒工作。在肉猪的肥育期,要保持猪舍安静,光线暗淡可使猪能够充分休息,利于生长肥育。

3.4 饲养管理

3.4.1 饲喂方法和饲料 饲喂次数等对猪的增重和胴体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瘦肉率和胴体品质,并考虑到要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在肥育前期体重20~60 kg时采用自由采食,保证猪有充足的采食量,提高肌肉组织的生长速度,肥育后期体重60~100 kg时,采用适当限量的方法(限喂正常量的90%左右),采用干湿拌料饲喂,有利于猪的消化吸收和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饲喂次数一般按3次/d为宜。猪的饲喂要做到“四定”、“四净”,即定时、定量、定温、定质;圈净,料净、槽净和体净。

3.4.2 合理安排去势、防疫和驱虫 供肥育用的公、母猪,一般先去势再肥育。因为去势可以降低猪的基础代谢,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猪肉品质。一般去势应在35~45日龄进行、亦可在断奶后进行。肉猪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肺丝虫,疥螨和虱子等体内外寄生虫,通常在90日龄时进行第1次驱虫,135日龄左右再进行第2次驱虫。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猪的防疫注射,同时,供给清洁的饮水。

3.5 适时出栏

出栏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过早屠宰或过迟屠宰在经济上都不划算,肉猪生长到了一定时期,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随着体重增加急剧下降。同时,随着饲养期的延长,脂肪比例增大,影响肉的品质,在实践中,肉猪体重达到100 kg左右时屠宰上市,经济效益较好。

通过时间问题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对策,养殖户应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适时有效的办法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达到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猜你喜欢
肥育胴体猪舍
猪胴体冷却降温特性及耗能分析
肉牛育肥技术
架子牛肥育技术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育肥肉牛屠宰率与活体、胴体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胴体原本没那么美
羔羊肥育技术
味精与高脂日粮对生长猪胴体性状与组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