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护理体会

2013-01-24 14:06柳小美曾令秀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5期
关键词:胸骨早产儿气管

柳小美 曾令秀

(湖北省监利县人民医院,433300)

新生儿死亡率是衡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发布的统计数字,新生儿的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41%,其中死于窒息和产伤的新生儿占23%[1],由此可见,窒息是新生儿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提高新生儿复苏水平仍具有重要意义[2]。笔者对本院113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及护理体会归纳如下。

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呼吸的一种缺氧状态。窒息的发生与胎儿在子宫内的环境和分娩经过密切相关。①呼吸中枢发育未成熟,多见于低体重的早产儿。②呼吸中枢受到抑制: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使用全身麻醉、吗啡等镇静剂。③呼吸中枢损害:颅内创伤、出血或水肿及长时间缺氧导致脑部损伤,均可使呼吸中枢受到损伤。④呼吸道阻塞:呼吸道为黏液性羊水等所阻塞,无法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⑤胎儿宫内窘迫缺氧未获得及时纠正,胎儿出生后表现为窒息。⑥器质性病变:心肺疾病,宫内肺炎等。⑦母亲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严重贫血、心衰等。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

凡有上述高危因素存在的产妇在分娩时做好抢救复苏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的准备和复苏设备及药品的准备。

复苏流程:①清理呼吸道,刺激患儿。②建立有效呼吸。③维持正常循环。④药物治疗。在完成上一步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骤;评估、决策、措施三项程序循环进行,贯穿始终。

快速评估:婴儿出生后即根据Apgar评分法快速评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初步复苏。

复苏步骤:①保暖:低温对于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的早产儿生命具有严重威胁,可将新生儿放在辐射保暖台上。②体位:保持头部轻度仰伸,使后咽部、喉气管位于一条线上,此时气道最通畅。③清理呼吸道:在胎肩娩出前,助产者用手将新生儿的口咽、鼻中的分泌物挤出,娩出后用专用婴儿吸痰管先吸口咽后鼻腔清理分泌物,吸引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喉痉挛和心动过缓。④擦干全身并移去湿毛巾。⑤刺激:清理呼吸道与擦干身体均有刺激作用。如仍未建立呼吸可用手拍或手指弹足底,刺激2次后仍无效则需进行正压气道。

正压通气:指标:①呼吸暂停或抽泣样呼吸。②心率<100次/min。③持续的中心性紫绀。方法:①起初可用2~3次30~40cmH2O正压呼吸使肺泡充分膨胀维持在20~25cmH2O。②频率40~60次/min,可根据心率、胸廓起伏、呼吸音及肤色来评价正压通气效果。③经30s纯氧充分人工呼吸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min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人工呼吸。如心率<60次∕min,继续正压呼吸并开始向外按压。复苏用氧:足月儿推荐当紫绀或需要正压通气时给100%氧。

气管插管:以下情况需要气管插管:①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无活力。②气囊、面罩正压通气无效。③胸外按压需要。④需经气管内给药。⑤先天性膈疝或极低出生体重儿。气管插管时应根据患儿体重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套管。

胸外心脏按压:指征:100%氧气充分正压人工呼吸30s后心率<60次/min。在正压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按压。方法:按压部位为胸骨体下1/3,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①拇指法:双手拇指端压胸骨,根据新生儿体型不同,双拇指重叠或并列,双手环抱胸廓支撑背部。②双指法:右手食、中指两个手指尖放在胸骨上,左手支撑背部。按压深度约为前后胸直径的1/3,产生可触及脉搏的效果。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1,按压30s后重新评估心率,如心率仍<60次∕min,除继续胸外按压外,考虑使用肾上腺素。

药物:绝大部分窒息经上述处理后,可取得良好的复苏效果,仅有少数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复苏效果不佳时需用药物。常用药物为肾上腺素、扩充血容量的药物、碳酸氢钠、纳洛酮等。严格遵医嘱使用。

新生儿的护理

保暖: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要注意保暖,因为低温可加重新生儿的酸中毒[3]。尤其对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更要注意保暖。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新生儿头偏向一侧,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呼吸、心率,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注意出血倾向: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应尽量减少搬动,避免诱发颅内出血,特别是早产儿由于生发基质血管的系统特点,容易出现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4]。尤其是在缺氧酸中毒等情况下,脑血流波动增大,更增加了出血风险。故复苏时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高糖、高渗液体的快速推注,避免碳酸氢钠的不当使用,避免高浓度大剂量的肾上腺素的使用,从而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氧气吸入:相关资料报道,窒息复苏中持续高氧吸入可能导致肺损伤,并增加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5]。故在窒息复苏中,尤其是早产儿复苏,应尽量避免使用纯氧。在复苏后应及时调低用氧浓度,尽快停氧。

神经系统异常的护理:注意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如有无抽搐发生,需记录其类型、持续时间、抽搐次数等,另如强直、前囟饱满等症状均需采取适当的处理。

喂养:窒息新生儿吸吮能力差,易发生呕吐,故应延迟哺乳。对于病情稳定有吸吮力的患儿可吸奶喂养,吸吮能力差者可以鼻饲或滴管喂养。吸奶时密切注意面色和呼吸,避免呛咳。呼吸不规则时暂停哺乳,考虑静脉补充。应鼓励母乳喂养。

注意防止感染,尤其是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

新生儿窒息必须争分夺秒抢救及采取有效的措施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1]李秋平,封志存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11):875.

[2]石小东,杨军,李秋平,等 .广东省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2(11):1688-1691.

[3]杨和平,任小英 .疾病护理常规[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32.

[4]陈惠金 .我国早产儿脑室出血的早期诊断的防治现状[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1):3-7.

[5]虞人杰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热点与挑战[J].中华儿科杂志,2007,49(9):641-642.

猜你喜欢
胸骨早产儿气管
胸骨柄体脱位一例
成人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入路术后胸骨闭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在成人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狭窄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