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锁定加压掌侧双柱接骨板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3-01-24 04:26曾赛华孙绍裘周昭辉陈希龙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7期
关键词:掌侧万向骨板

曾赛华 孙绍裘 周昭辉 陈希龙 杨 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三科,湖南 长沙 410008)

万向锁定加压掌侧双柱接骨板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曾赛华 孙绍裘 周昭辉 陈希龙 杨 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三科,湖南 长沙 410008)

目的临床研究采用万向锁定加压掌侧双柱接骨板治疗AO-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将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AO-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并对其采取掌侧入路并使用AO2.4mm万向锁定加压掌侧双柱接骨板进行固定,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48例患者经过临床手术治疗,在8~16个月的随访中,采用X线片进行复诊,其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关节面较为平滑,桡骨轴向长度均恢复;其中优33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达91.67%。结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中采用万向锁定加压掌侧双柱接骨板治疗方法,由于其内固定符合三柱理论而显得更为牢固,同时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有效性。

桡骨远端骨折;万向锁定加压掌侧双柱接骨板

在临床骨创伤疾病中桡骨远端骨折属于较为常见的,据相关研究报道[1]显示,其临床发生率为20%,其中大部分患者可采用石膏、闭合性复位或外固定等非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均较为显著,但是对于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医学工作者普遍认为可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将选取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AO-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万向锁定加压掌侧双柱接骨板进行临床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均选自于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48例AO-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为22~71岁(平均45.7岁);患者自伤原因:坠落伤7例;跌倒致伤30例;车祸伤9例;机器压伤2例;骨折位置:右侧30例,左侧18例;本组患者合并其它骨折病症:2例为下尺桡关节脱位,10例为尺骨茎突骨折,3例为尺骨骨折,4例问哦其他骨折;本组患者的AO分型:10例为A3型,5例为B1型,12例为B2型,4例为B3型,8例为C1型,6例为C2型,3例为C3型;本组患者术前均经X线片显示为桡骨远端骨折,部分严重者行CT检查,准确掌握患者关节内的压缩及移位情况;在本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术前尝试采用手法复位,效果不佳而转行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手术切口选取前臂掌侧,然后从桡侧腕屈肌桡侧缘采取纵向直切方式进入(在进入时需注意保护正中神经、桡动脉),再将旋前方肌以及骨膜切开,以能够完全显露出骨折断端,如有需要可将关节囊部分切开,以此来显露出桡骨的关节面;将压缩骨质进行撬拨,同时对嵌压软组织进行清理,之后对骨折进行复位;在手术中采用C臂机进行透视,对桡骨茎突高度以及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平整度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将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尺偏角和掌倾角进行恢复处理。待C臂机确认复位之后采用克氏针进行临时性固定,以此来维持骨折复位,选用桡骨远端AO2.4mm万向锁定加压掌侧双柱接骨板(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直接置于掌侧的骨面,再使用万向锁定钢板导向器进行钻孔、测深及拧入万向锁定螺钉。为了确保螺钉未钉入腕关节,需要在不同角度下(如:20°斜位,标准侧位)采用C臂机进行确认。术后切口放置橡皮引流条。

1.3 术后处理

本组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3d左右的抗生素;术后12d左右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拆线。术后第1天可指导患者进行手指伸屈活动;术后24h后拔除引流条,便可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腕关节伸屈及旋转功能锻炼;术后7d便可进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本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均参照Dienst[2]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执行,其中优:患者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外形恢复正常且无疼痛感;良:患者腕关节功能基本正常,外形恢复正常且无疼痛感;可:患者腕关节功能存在一定的障碍,外形存在畸形,但无疼痛感;差:患者腕关节功能存在障碍,外形明显畸形,有疼痛感。

2 结 果

本组48例AO-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经过临床手术治疗,在8~16个月的随访中,采用X线片进行复诊,其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关节面较为平滑,桡骨轴向长度均恢复。根据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判定疗效,其中优33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达91.67%。

3 讨 论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主要表现为干骺端皮质骨粉碎及松质骨压缩,若采用手法复位等非手术治疗方法无法达到解剖复位,即便是采用石膏、夹板固定同样难以维持桡骨长度、掌倾角、关节面的支撑,因此极易再次出现移位。为了能够有效达到解剖复位并有效固定,目前临床医学研究者普遍认为可采用手术治疗方式。

3.1 手术指征

在腕关节结构中桡骨远端关节面是最重要的结构之一。相关研究文献报道认为:当桡骨的远端关节面移位>2mm时,其可能会增加50%的局部应力,同时也极易引起骨折愈合后出现骨关节炎症。在临床治疗方面需尽量恢复桡骨的高度、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完整以及其正常的生理角度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恢复腕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临床行手术治疗的基本指征:关节面移位达到1.5~2.2mm,桡骨短缩>2mm,尺倾角变化达到3.5°~6°,掌倾角变化达到>10°,上述情况下均需行手术治疗。

3.2 掌侧入路的优势

由于人体桡骨远端的掌侧较为平整,因此在锁定接骨板时比较容易安置并被旋前方肌覆盖,进而可有效降低术后引起钛板外露、肌腱炎或者皮肤感染、坏死等并发症状,从而利于提高术后患者腕关节生理功能的恢复程度。除此之外,术中显露掌侧的关节面可比较容易恢复掌倾角以及实现骨折复位。但是临床手术时采取掌侧入路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损伤植骨[3];对于骨远端干骺端向背侧移位情况,可能因背侧骨皮质的压缩或者粉碎等因素而出现支撑不完整情况,尤其是对复位后的骨缺损更为严重,因此需要另外镶嵌支撑植骨。

3.3 固定钢板选择

临床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病症,普遍认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效果最佳。在本文研究中,笔者主要采用的是AO2.4mm万向锁定加压掌侧双柱接骨板,其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万向锁定技术主要融合了锁钉衬套方法,其可实现成角稳定性的同时可多角度置入螺钉,这样可在多个平面进行固定,从而有效提升了固定的抗变形能力;②其边缘因为高抛光,因此切迹较小,可减少对骨外膜的损伤以及对骨折周围软组织的影响;③万向锁定螺钉可实现在15°内从各个方向以成角置入,并可适量调整螺钉置入的角度而牢固抓持移位骨块[4];④掌侧双柱接骨板完全符合人体桡骨解剖结构,因此不需要对其进行再次精确预折弯;⑤双柱造型可实现有效固定桡骨远端关节面、中间柱以及外侧柱,因此比较适用于粉碎性骨折疾病。

综上所述,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桡骨远端骨折的了解也更为深入,因此在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时,在借助三维CT扫描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在准确掌握手术指征情况下采用万向锁定加压掌侧双柱接骨板固定术进行临床治疗,术后积极指导患者开展康复锻炼,从而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白建忠,愈思勤,陈舰,等.B、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03,6(2):141-143.

[2] Dienst M,Wozasek GE,Seligson D.Dynamic external 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J].Clin OrthopRelat Res,1997(338):160-171.

[3] 唐佩福,黄鹏,崔庚,等.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6):1201-1209.

[4] 王平,王伟,李俊.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8):53-54.

R683

B

1671-8194(2013)17-0243-02

猜你喜欢
掌侧万向骨板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基于有限元的球铰万向轴剩余强度及偏载分析
一种组合式万向虎钳的设计
A Survey on the Relational Processes of experiential metafunction
接骨板内固定参数对骨愈合过程的影响分析
掌侧与背侧置入固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掌侧锁定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DVR解剖型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髁锁定接骨板断裂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