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救治儿童药物中毒17例临床应用与护理

2013-01-30 11:12肖志文肖群益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透析器灌流体外循环

肖志文肖群益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救治儿童药物中毒17例临床应用与护理

肖志文1肖群益2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儿童中毒

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是通过吸附和透析的原理使血液通过高效、大面积的清除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由于疗效快速而操作简便,救治成功率高,近年来,血液灌流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药物或毒物中毒的抢救与治疗。小儿误食毒物、药物引起急性中毒症状发生迅速需要及时救治,但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小儿血液灌流存在较大的难度,HP+HD尚未在患儿中毒的救治中广泛开展和应用,然而只要掌握好适应症及操作规程,使可在临床很好地推广和应用[1]。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经外周动、静脉置管进行床旁HP+HD的方法救治急性中毒患儿17例,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患儿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12岁,平均6岁;体重15~35kg,平均21.4kg;毒鼠强中毒10例,安眠药中毒3例,蘑菇中毒1例,蜂蛰伤1例,有机磷中毒1例,不明毒物1例,深昏迷11例,浅昏迷2例;中毒至就诊时间2~20h。患儿入院时Glows评分5~7分6例,入院后立即行内科常规洗胃,解毒处理,然后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

1.2 操作方法采用GambroAK-90血液透析机和儿童专用血液管路,YTS-60灌流器,GFSplus12透析器,透析膜面积1.2m2。采用6.5F型股静脉双腔导管行股静脉插管术,建立体外循环血管通路,具体实施HP+HD。

1.2.1 治疗前准备及护理

1.2.1.1 连接灌流器与管路并预冲将抢救药品和透析器械准备到位。根据操作常规连接灌流器与血液管道,首先将动、静脉管路连接成闭路,然后使用含100mg肝素的0.9%生理盐水2000ml冲洗和排气,排净气泡后用0.9%生理盐水500ml对管路进行预冲,手轻拍及转动灌流器尽可能排净灌流器内空气以抗凝。

1.2.1.2 建立患儿的血管通路由于患儿血管纤细,血容量、血压稳定性差,配合不好,首选双腔血透用留置导管,选择合适的中心静脉做深静脉置管。针对各年龄段患儿行血液灌流时,经外周动脉、静脉置管法均适合。对于新生儿,如果脐部血管通畅,可经脐静脉将导管送至腔静脉内,婴儿身体细小,深静脉穿刺程序复杂,危险性高,用14mm×25mm透析穿刺针直接穿刺动静脉快且安全,可穿刺患儿头静脉,作为静脉回路[2]。

1.2.1.3 血液灌流中的抗凝预冲入管路后立即接体外循环,启动血泵开始治疗,血泵速度维持6~8ml/(kg•min)。输血预冲前需加入肝素,用量根据患儿凝血情况确定,低分子肝素用量按小儿体重占成人(按60kg)体重的比例估算,防止灌流器和透析器凝血。有出血倾向者于治疗结束后用鱼精蛋白中和并维持内环境稳态。推注肝素时需匀速、剂量准确,防止出血。早期发现凝血倾向,及时处理。在对17例患儿治疗时,血流量控制在100~150ml/min,凝血时间均保持在45~60min,即无灌流器和透析器凝血,也无治疗后出血[1]。

1.2.2 HP+HD治疗中的护理

1.2.2.1 保护血管通路,监测透析器及灌流器内血流情况HP+HD治疗中,与成人药物中毒相比,患儿血流量低,肝素应用剂量小,透析器、灌流器更易发生凝血。考虑到灌流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时限和饱和度,注意及时掌握透析器及灌流器内血流情况。如观察到血浆清除率低,部分被吸附的物质开始解析而又再次进入血液,这时应更换灌流器;当发现血液颜色加深,体外循环管道血液灌注差,静脉压、跨膜压增大较快说明出现凝血[2]。本组病例共发现2例出现凝血迹象,经及时输入生理盐水或加大肝素追加量处理后,改善良好。

1.2.2.2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由于患儿血容量少、体重轻,危险性明显高于成年人,应做好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0min测血压1次,面罩吸氧,密切观察心率、呼吸,防止发生心律失常、肌肉痉挛、血小板等并发症。及时观察穿刺点是否肿胀、渗血、出血,血流量是否充足,及时发现并处理。患儿躁动还会造成静脉针脱落,防止患儿躁动,保护好血管通路,也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护理重点。

2 结果

17例患儿治愈16例,抢救成功率94%,治疗效果良好,1例百草枯中毒由于服药量过大而死亡。

3 讨论

血液灌流是目前被证实能治疗各种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HP+HD通过体外循环直接的方法,能更有效地清除人体内生性炎性因子和外源性毒性物质,减少脏器功能衰竭,在危重患者抢救中显示出绝对的优势和良好的治疗效果[3]。儿科急症中误服中毒发生较多,病情进展迅速、症状重、病死率高,HP+HD在患儿中毒的救治中尚未普遍开展和应用,仍以药物救治为主。血液灌流技术在儿童急性中毒抢救中的应用难度较大,一旦凝血,患儿将血压降低、丢失血量,从而危及生命。然而,采用HP+HD提高了危重患儿救治成功率,有效地建立血管通路是小儿急诊HP+HD治疗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患儿进行血液灌流还有一个困难是血压和血容量的稳定,特别是小龄儿童。HP+HD过程中,因灌流器对血浆和血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损耗,应动态监测血常规。由于较多的血液流入体外循环,体内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应注意监测血压、循环、呼吸。因此,提高HP+HD抢救患儿中毒的成功率,探索研究HP+HD在抢救患儿中毒时的最佳血流量、相关药物剂量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极为必要。

[1]周菊.小儿急诊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15(1):43.

[2]修云红,王立红,赵德燕.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药物中毒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4-19.

[3]潘国权,严纯雪.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的血液灌流治疗[J].小儿急救医学,2002,9(2):80.

R473.72

A

1673-5846(2013)08-0165-02

1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江西吉安 343000

2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

猜你喜欢
透析器灌流体外循环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体外循环教育和人材培养
两种方法预防透析器反应的体会
床边血液净化治疗高通量透析器局部凝血分析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