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力量加快发展智慧城市产业

2013-01-30 09:26王进应瑛杜伟杰袁畅
浙江经济 2013年19期
关键词:浙江联网智慧

文/王进应瑛杜伟杰袁畅

整合力量加快发展智慧城市产业

文/王进应瑛杜伟杰袁畅

要坚持“大集成、大协同”的原则,充分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整合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整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特色优势行业、企业和产品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和发展,我国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浙江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智慧城市产业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如何保持智慧城市建设先发优势,加快发展智慧城市产业将是攸关未来一段时间浙江发展的重要课题。

产业的基本内涵

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共享和应用城市信息资源,构建城市运行的综合信息化管理体系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互动、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为目的城市。从信息化发展阶段来看,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之后最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见表1)。

智慧城市产业是由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而产生的一系列产业组成的产业群,既包括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的智慧产业,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也包括传统产业智慧化后所表现出的新形态,如智慧农业、智慧工业和智慧服务业。

发展全国领先

浙江云计算、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拥有全国第一家专门定位于云计算平台服务的阿里云计算公司,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物联网关键元器件、设备生产商和系统集成、内容服务提供商。在物联网安防领域,海康威视、大华都分别位于全国第一和第二。作为物联网的基础产业,浙江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已建成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园区)12个、省级特色信息产业基地(园区)18个,具备对物联网产业发展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配套支撑能力。移动互联网使用和发展态势良好,据《浙江省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浙江省网民的上网设备以手机为主,占总体网民规模的7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也高出省内台式电脑网民占比3个百分点。

同时,传统产业智慧化成效显著。智慧农业建设深入推进,以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作物生产过程智能化应用等重点,逐步实现农业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农业设施装备的智能化和农业信息服务的网络化。目前,已有70多个行政村开展了“智慧农村”平台试点建设,用智能手机遥控管理的智慧大棚已有200多个。智慧工业持续推进,根据对2012年对全省企业的抽样调查统计显示,重点骨干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普及率达到55.56%,MES(制造执行系统)普及率达到23.7%,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普及率达到31.11%,SCM(供应链管理)普及率达到72.59%,采购环节和销售环节电子商务应用率分别达23.48%和24.12%。智慧服务业异军突起,中小企业上网比重、行业网站数、B2B和C2C交易额均居全国第一。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已成为国内外B2B、C2C和电子支付领域的领军型企业。

存在问题及原因

与国内其他省市一样,浙江智慧城市产业总体仍处于初创期,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缺乏省级层面的政策引导。上海、北京等市先后于2011年和2012年制定了“智慧城市”的行动计划或战略规划,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了比较具体的战略部署。浙江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出台了指导意见,编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云计算及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但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和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依然缺乏,影响了智慧城市产业整体价值的体现和效用的发挥。

表1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的比较

图1 2011年浙江省移动互联网设备与全国比较情况

优势基础产业竞争力下降。浙江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虽居全国第五,但与排名前四的广东、江苏、上海和山东差距明显,产业收入仅为上述四个省市的17.26%、17.41%、55.40%和69.78%,较之中西部地区的优势则不断缩小。

核心技术装备进口依存度较高。2011年,浙江网络与智能信息终端等产品合计消耗各类集成电路50亿多元,其中85%以上依赖进口,关键核心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创新要素积累不足。浙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高新科研平台、科研机构数量偏少,大中型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比例较江苏、山东低13-14个百分点。2012年,浙江每十万人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人数为2218人,低于同期江苏2824人、上海3556人。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04%,低于主要发达国家3%的平均水平。

市场潜力亟待开发。《2013—201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美国调研公司ForresterResearch预测,2020年全球云计算产业产值将高达2410亿美元。而当前浙江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仅近1000亿元,云计算产业不足500亿元,差距悬殊。

推动整合,加快发展

发展智慧城市产业,要坚持“大集成、大协同”的原则,充分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整合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整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特色优势行业、企业和产品。

——加强政策引领。抓紧开展智慧城市产业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浙江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现状。组织开展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重点领域与空间布局,指导浙江智慧城市产业有序发展。各试点地市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试点实际,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指导当地智慧城市产业的发展。

——完善服务平台。组建“产学研用”联盟,以现有主要研究机构、企业和产业化推广机构等为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开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发挥推动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领头羊”作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举办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报告会或高层论坛,研讨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趋势与战略,交流发展经验与模式,宣传和展示前沿技术与产品,拓宽交流渠道。加强中介组织建设,成立省智慧城市产业协会,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优化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软环境。

——强化要素保障。强化技术创新。立足现有技术优势,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关键制约瓶颈,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攻关,努力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形成一批关键技术专利,迅速占领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高端环节。注重人才培育。依托高等院校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有条件的智慧城市建设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采用“订单式”教育、“定制式”培养等方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加大资金扶持。设立智慧城市产业专项资金,对实施试点示范工程、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搭建产业发展平台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智慧城市产业。

——挖掘市场需求。加大政府采购,在政府主导的商品和服务采购中,坚持“同质同价优先”的原则扩大对省内智慧城市产品和服务采购的范围和数量,对部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倡导政府首购,以政府投入“制造”带动需求。围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推进重点行业、产业集群、龙头骨干企业智慧化,创造对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需求。注重开拓国际市场,成立省级智慧城市产业国际市场调研中心,研究浙江智慧城市产业产品出口的重点市场和针对不同国家应采取的不同策略,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国际市场信息。

——推进重点行业率先突破。发展云计算产业,重点推动云计算行业应用服务示范,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商务云平台。发展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以芯片、电子标签、系统集成等为特色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制造,以大容量数据存储传输处理为特色的物联网传输设备制造,以标准化、集成化为特色的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推动物联网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重点支持发展高性能路由器、Tbit(兆兆位)以上大容量交换设备、智能网关、网络安全等网络关键设备。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保障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浙江联网智慧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抢占物联网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