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解剖学教学的比较

2013-01-30 11:12许晓利叶雁杰刘宇炜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解剖学医学院校人体

许晓利 赵 珊 叶雁杰 何 婷 刘宇炜

中美高校解剖学教学的比较

许晓利 赵 珊 叶雁杰 何 婷 刘宇炜

本文对中国和美国高校人体解剖学教学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医学院校的解剖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中国;美国;解剖学教学对比

中美两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差别较大,在课程设置、教育理念、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两国医学院校均有不同,这种差别也体现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学的一门主干课和必修课,是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后接触到的第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在医学教育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内解剖学界已经能够客观地了解医学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解剖学课程现状,学习并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模式。笔者最近有幸去美国探亲接触和学习了部分医学基础课,并获得一套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解剖学系人体解剖学多媒体课件,现就中美两国解剖学教学做一比较,旨在为中国医学院校的解剖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1 解剖学课程设置的比较

目前国内解剖学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大体解剖结构模式。有调查显示,国内有两种解剖学课程设置模式:第一种是将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第二种是将两者合二为一,称人体解剖学[1]。课程内容仍主要是大体肉眼解剖形态结构。解剖学课程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一样都是各自独立设置,如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各门学科内容既有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又相互重复。课程设置过多导致教学资源浪费、教学相互重复等弊端。近年来国内有部分医学院校开始探索多学科协同教学之路,如中国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等均开展了形态整合、神经整合等多种层次的教学,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与医学影像学整合成一门课程;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整合成一门课程,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教学。也有一些医学院校将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内分泌学等整合为神经科学,使学生对脑功能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结果表明,整合后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知识面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一些,更能适应国家临床医师考试制度的运行[2]。

而美国的解剖学课程是大体解剖结构+人体发生发育+生物功能+临床疾病的“人体解剖学”。许多美国医学院校将解剖学与胚胎学设置为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讲述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内容,随后讲述胚胎发育和组织器官的形成,强调人体组织及器官的来源及发生过程,再讲述人体胚胎结构及其发育至成体的过程,最后讲述胚胎发育的缺陷及临床表症[3]。美国哈佛大学则将大体解剖学和组织学设为一门课程(国内也有部分院校如此设置)。美国的一门人体解剖学课程涵盖了国内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细胞生物学三个学科、教学资源的利用充分而合理、教学人员的配备更加优化组合。美国医学院校在课程安排时充分考虑了各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2 解剖学课件和教材的比较

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关键是选用何种解剖学教材,目前国内的医学院校普遍使用人卫出版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国内高校解剖学教材,全部都是大体解剖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教案的编排以及教师上课的内容是以教科书为基准,基本不涉及其它如组织学、病理学的内容。而美国解剖学教材内容涉及面广、突破了传统的人体解剖结构范畴,是以人体局部为顺序、大体结构为主线,有机整合了与大体结构紧密关联的胚胎发生发育、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临床疾病等内容,如运动系统的骨学,从骨的构造、骨的细胞学、骨的发育(包括膜化骨和软骨化骨)、婴儿骨的特点、小儿骨化中心、骨的形成、骨的机能、骨的理化特性、四肢骨的结构,成人骨质疏松的形成,骨折的病理变化。在整个课程最后阶段还包括专门的神经解剖学内容。因此,美国解剖学教材和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了大体与微观、形态结构与功能、解剖结构与临床疾病的联系。

3 教学方法的比较

美国大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以讨论课为主,教师除使用讲授法外,还充分利用答疑、小组工作、读书报告、社会调查、实习、实验等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在美国医学院校已被广泛采用。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教师通常将教学内容变成问题提出,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在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学习掌握解剖学相关内容。课堂上学生讨论的时间远超过教师讲解的时间,课堂气氛热烈,所学内容记忆深刻。教师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既不回答学生的提问,也不给学生提供答案,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起把握方向、布置任务及总结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4]。

我国目前的教学模式仍基本维持传统学科型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方法单一,主要手段就是板书跟PPT演示。教师讲授围绕教材展开,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对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学习要求。这种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系统的知识,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有效调动,久而久之,学生几乎没有能力提出教师讲授内容之外更深刻的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所掌握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灵活运用,在需要用到这些知识时显得无所适从。按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人才。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我国医学人才的成长和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目前国内许多医学院校已经开始尝试采用模块式教学、PBL和CBL教学的方法来进行理论以及实验课的教学,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充分激发,但PBL和CBL课程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中的比例仍然较低。

4 考试评分方法

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人体解剖学考试成绩通常采用课程结束时一考定乾坤的考试方式,学生成绩的评定以在期末考试中得分为主。其实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偶然性,无论是何种题型的考试如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论述题,一旦考试内容偏差将影响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也使学生养成了平时不学习、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不良习惯。对于一门课程的最终成绩,我校采用平时成绩加卷面成绩来算的,平时成绩占30%(其中考勤和平时作业占10%,实验成绩占20%),卷面成绩占70%,虽然各个学校有不太一样的考核标准,但都大同小异。

综上所述,美国与中国在解剖学教学方面有很大差异,美国的教学比较灵活,互动比较多,教材不是规定哪一本,而是给你提供几本作参考,音像教学也比较多,学生在网上能找到以前的音像视频以及mp3版本提供下载,即使缺课也可通过这些资料来补上,可以找到上课时的录像和提问以及答案,也可找到全部课程的学时及教学安排,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教授与学生的提问和回答的安排,以及所有的练习/讲解等。美国医学教育的许多优点,值得我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借鉴。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医务工作者,笔者认为应对我国人体解剖学课程设置,人体解剖学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教学人员的组成和培训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1]李正莉,周厚伦,蔡瑞鹏.国内解剖学课程设置分析及我院的改革实践[J].解剖学研究,2008,30(1):71-72.

[2]柏树令,王军.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的创建与运作[J].解剖学杂志,2005,28(2):241-243.

[3]车向新,江会勇,付文学.密西根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学[J].解剖学杂志,2005,28(1):113-114.

[4]张威,谢长勇,潘晨.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与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2.

R324

A

1673-5846(2013)08-0312-03

江汉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湖北武汉 430056

猜你喜欢
解剖学医学院校人体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人体可笑堂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