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止痛方熏洗治疗跟痛症83例

2013-01-31 07:00袁瑞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痛症熏洗局部

袁瑞斌

(四川省广元市中医院骨伤科一病区,广元628000)

跟痛症属于中医 “骨痹”范畴,由外感风、寒、湿所引起,甚则履地艰难 。跟痛症是由跟脂肪垫变性 、骨刺刺激、跖腱膜炎、足底滑囊炎、跟骨内高压、跟腱炎 、类风湿性跟骨炎等引起的,以足跟部疼痛为主的综合征。跟痛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女性多于男性,表现为足跟一侧或两侧以及足底部疼痛,站立、行走时疼痛加重,严重时呈针刺样疼痛,难以举步,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医生的目标。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采用中药熏洗方法治疗跟痛症病人8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3例病人中男31例,女52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25岁,平均年龄55.3岁。其中女性、肥胖者、体力劳动者、年龄偏大者居多,发病年龄多在44~67岁之间。少数患者曾有足跟部外伤史或骨折史。有7例病人足底部麻木,静息疼痛。

1.2诊断标准参照 《中医骨伤科学》中关于跟痛症的诊断标准[1]:①患者近期无重大外伤史;②疼痛位于足跟,行走时痛感增加;③长时间坐姿突然起身站立或者早起突然站立时疼痛加剧;④按压脚跟骨侧面或跖面有痛感;⑤X线片结果常见骨质增生现象。

1.3治疗方法

1.3.1方药组成香附15g,杜仲15g,川牛膝15g,桂枝15g,酒白芍25g,赤芍25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丹参25g,制乳没各15g,木瓜30g,防风25g。

1.3.2使用方法用冷水3000ml将上药浸泡2h,煮沸并加陈醋300ml,小火煎煮25min后倒入木盆里,以长短适中木棒横置于盆口,患足放于上方熏蒸,外覆盖一干毛巾以聚积热气,待水温下降适宜后将患足浸入药液中,每天2次,每次不少于30min。再次使用时将药液加入适量冷水,加热至沸即可 (7天为1个疗程,共治3个疗程)。

2 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治愈:足跟痛消失,行走自如,足跟压痛消失。好转:足跟痛不甚明显,行走自如,足跟压痛基本消失。有效:足跟痛有所缓解,行走时略有疼痛,足跟仍有轻微压痛。无效:足跟痛缓解不明显,行走疼痛,足跟压痛仍然存在。

2.2临床疗效全部病例得以回访,未见药物过敏、胃肠道症状及肾毒性等不良反应。最终评定结果,优:62人,占74.70%;良:15人,占21.69%;差:3人,占3.61%。

3 讨论

跟痛症属于中医 “痹证”范畴,《诸病源候论》中称之为 “脚跟颓”, 《丹溪心法》及后世医家都称之为“足跟痛”。究其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曰:“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说明劳累和肾气不足引起本病。究其病位,《灵枢 · 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后,别入跟中。”足跟为足三阴经循行之处,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中尤以肾为关键。由此本病以肝肾不足为本,或复感风寒湿邪,蕴结机体及慢性劳损等导致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发本病。治疗以滋补肝肾、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舒筋活络为法,标本同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既补肝肾之不足,又使局部气血通畅,筋脉荣通,则疼痛自消。本院采用中药熏洗方法治疗原理有二:①热熏可开泄腠理,便于中药药性直达病所,吸收快捷;“血得热则行”,热力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泄。方中香附味辛,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其:“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肘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 目、齿耳诸痛……”,故为君药。臣以赤芍、丹参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桂枝温经散寒,寒热并用,共助君行气血、化瘀蠲痹。君臣相伍气血行,通则不痛。乳香、没药辛散温通,活血行气止痛,《本草纲目》述二者 “虽主入血分,而兼入气分也”。酒白芍养血活血止痛,木瓜、防风、透骨草、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共为佐药。牛膝、有杜仲引导诸药达病所为使。陈醋可溶解中药有效成分还可散瘀止痛。诸药合用使寒湿去、气血畅、疼痛自除。

注意事项:①足部皮肤溃破或感染者慎用;②孕妇慎用;③用药期间少立少行;④注意保暖,防足部潮湿;⑤穿鞋宽松,底软;⑥使用跟骨垫以减少足底部软组织受挤压。

本病西医属 “跟骨骨质增生症”、 “跖腱起点筋膜炎”、“跟下脂肪垫炎”等。足跟部是人体负重的重要部分,由于长期反复受挤压、摩擦等,从而产生局部软组织的充血水肿及肥厚等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内分泌失调,足跟部骨刺形成,跟骨血液循环遭受破坏,导致跟骨内瘀血或充血,使内压升高,从而形成跟痛症[3],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或无骨质增生现象。常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和类固醇类激素药痛点封闭治疗,但疗效欠佳且副作用大,药效维持时间短,有潜在感染风险,况且有部分病人对针刺有恐惧感,难以实施或继续接受治疗。对顽固性跟痛症多采用跟骨骨刺切除、跟骨钻孔或神经切除术治疗,但这些手术要注意钻孔数、间距及切除神经分支的选择,非根治方法[4]。中药熏洗治疗是通过外用给药,不增加病人胃肠道负担,对机体无毒害,病人无痛苦,疗效确切,故其优势凸显。在新的药理研究中发现,很多中药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如本方中的乳香、赤芍、防风等,外用通过渗透同样可消除局部炎性反应,且赤芍还能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通过温热对局部的刺激,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改善局部或全身的组织营养、代谢,调节全身神经、肌肉、器官功能[6]。总之,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安全、有效、经济,方法简单,无明显副作用,病人易接受,值得推广。

[1]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唐传其,陆强益,梁燕芳,等.中医药治疗跟痛症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0,32(2):302-306.

[4]毛宾尧.足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98-200.

[5]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3.

[6]张瑞涛,王晖.透皮给药系统促渗方法研究的进展[J].中南药学,2005,3(1):46-49.

猜你喜欢
痛症熏洗局部
王培民教授辨治跟痛症经验浅析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中医治疗跟痛症的研究概述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吴中朝 他用一根银针直击“痛症”
国医大师熊继柏运用金铃子散复方治疗痛症验案5则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治阴道霉菌
局部遮光器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