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药物煎服法初探

2013-01-31 07:00吴美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服法诸药仲景

吴美翠

(内蒙古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包头014040)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叙述中医临证为主的书籍。该书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四诊、八纲贯穿其中,辨证论治精当,方药组织严谨,确立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论体系。本文就其煎法、服法作初步归纳和分析,结合前人之见,个人所得,以呈管见,敬希同道予以指正。

1 煎法

药物由于煎煮时间的不同,其作用亦不相同。仲景根据疾病性质不同,同一药物用不同煎法,而达到不同的疗效。如大黄:在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陷胸汤、大承气汤、厚朴大黄汤、抵当汤丸、桃仁承气汤、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中均有,但其煎法各不相同。大黄黄连泻心汤,是用麻沸汤浸泡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这是因为太阳病误下方,或素体脾胃虚弱,无形邪热陷于心下,气机不畅,升降失司,而形成痞证。邪热互结,即轻而浅,痞虽可攻,但不宜峻攻,故以麻沸汤浸泡,取其轻扬清淡之气,不欲重其有形之味,而达到泻热之效速,泻下之力薄。大陷胸汤是先煮大黄,后下它药,因结胸证是邪热内陷,水热互结,邪结深而重先煮则取其缓荡邪热,不在急于攻下。大承气汤,厚朴大黄汤是先煮它药,后下大黄。大承气汤证是腑实已成,燥屎内结,故需急下大肠之积滞。厚朴大黄汤是实热内积,气滞不行,乃是通其闭而达止痛之效。正如尤氏所言:“治上者制宣缓,治下者制宜急,而大黄生则行速,熟则行迟。”抵当汤、丸,桃仁承气汤是诸药同煎,这是因为邪热与瘀血互结,取其泻热逐瘀。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是药煎成后入大黄,煮其一、二沸,是取其性升而疏荡,以泻热和胃而止谵语。

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黄芩汤,葛根黄连汤,是先煮葛根,后入它药。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一为表虚而设,一为表实而立,但都有项背强几几。先煮葛根,得其厚浊之味,以入胃,而行其津液,以濡润经脉,而解项背拘急。葛根黄芩黄连汤证是太阳表虚,误用下法,邪从热化,热追而利,表邪未解,其妙意如柯琴氏所说:“先煮葛根,后内诸药,解肌之力纯,而清中之气锐”。附子泻心汤证是热痞兼表阳虚,尤氏说:“按此证,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治邪而遗正,则恶寒益甚,或补阳而遗热,则痞满愈增……方以麻沸汤浸寒药,另由附子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

桂枝人参汤证,先煮理中,后入桂枝,如柯氏所说:“和中之力饶,而解肌之力锐”。桃花汤先煮干姜、粳米,药成后更入赤石脂末,是取其留着肠中,则收敛固涩之力更强。乌梅丸,以苦酒浸乌梅,去核蒸之米下,是取其同气相求,增其酸性,蒸米之下,以资谷气。

仲景对重用专用之药,多先煎煮,如苓桂枣甘汤,先煮茯苓;茵陈蒿汤,先煮茵陈;酸枣仁汤,先煮枣仁;百合诸汤,先煮百合;小陷胸汤,先煮瓜蒌等。并且,根据其药物的特性,其煎法亦不相同,如诸方用麻黄者,必先煎,去沫而后内诸药,“恐令人烦,以其轻浮之气,讨于引气上逆也。”《医宗金鉴》用芒硝者,药成后微火煮一、二沸,久煎则失其软坚润燥之功。豆豉性香升散,栀子豉汤,栀子生姜汤,枳实栀子豉汤,均后入豆豉,取其轻浮上行,化浊为清。阿胶滋腻收敛,煎则胶结一团,故易烊化冲服。

仲景不仅在药物先下后下,或同下有其独特见解,对煎药用水亦有深究。如欲作奔豚证的苓桂枣甘汤,以甘澜水煎服,取其不助水邪,有助利水之功。“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以清浆水煎服,清浆水,亦名酸浆水,气味甘酸温无毒,吴仪洛说:“调中宜气,解烦消食,通关开胃,解烦渴,化滞物”,诸药之合清热除烦,行气消痞。湿热兼发黄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以潦水煎煮,潦水者,地面流动之雨水,取其发散而不留湿。百合病诸方,用泉水煎煮,取其泉水性滑利寒,导热下行,使热从小便而出。另血虚寒凝,气血不通,以酒水并用煎服,如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炙甘草汤,取其温经通络,行气和血。

少阳证的小柴胡汤,方中不仅柴芩合用。透达邪热,和解表里,且煎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煮三升,温服”。亦是和解之意。徐洄溪说:“去滓再煎者,此乃和解之剂,再煎则药性合,能使经气融,不复往来出入,古圣人不但用药之妙其煎法,具有精意”。

2 服法

仲景不仅很注意煎法,亦非常注意服法,如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因桂枝虽能解肌发汗,但其力弱,所以,妙在啜粥,使谷气内充,邪气不得停留,未来之邪不得复入,而获微汗邪解之效,至于发汗之法,“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漿微似有 汗者为佳,不可令如水淋漓,病必不除”。是告人以微汗为位,禁用不可过汗,过汗则扰动营气,而表邪仍在,是病不除。并服后,“禁生冷、粘滑、肉曲、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附子汤,麻黄汤,葛根汤,虽不需啜粥,但其护理调治,余如桂枝法。

在服药上,一般一服药分三次服,二次服亦有顿服。并因个体差异,疾病轻重,给药剂量也有分寸,如十枣汤 “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三物白散 “强人服半钱匕,赢者减之。”大乌头煎 “强人强七合,弱人服五台。”可见,仲景先师用方用法之精且慎。并服药后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以损正气。桂枝汤 “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再服,则药过病所,汗出更多,津伤愈甚。”大陷胸汤,“得快利,止后服。”大小承气汤“得利则止,就是该以邪去为旨。若服后病仍未解,再服。桂枝汤 “若不汗,更服依煎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抵当汤、丸,服后本当瘀热从便而走,若 “不下,更服”。大陷胸丸 “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小承气汤 “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十枣汤 “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利,糜粥自养”三物白散 “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大乌头煎,“不差,明目更服,不可一日再服。”甘草麻黄汤 “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桂枝加黄芪汤 “温服取微汗,若不汗,更服。”乌头桂枝汤“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分,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丸者缓之,所以,麻子仁丸,八味肾气丸,乌头赤石脂丸,栝蒌瞿麦丸,乌梅丸,均是辨渐加量,以求缓图。

水饮内停,气化失司,多以白饮 (米汤)和服,如五苓散,牡蛎泽泻散。白饮和服,亦属啜稀粥之意。虚劳不足,瘀血内停,多以酒饮送服,如八味肾气丸,薯蓣丸,大黄虫丸,以酒饮送服,取其温经通络,活血化瘀。

3 尾语

仲景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其疾病性质及个体差异,在煎法、服法上灵活多样,其中有些方面,至今仍为临床所采用。药物是治疗疾病的武器,各有各的作用,但通过不同的煎法、服法,其效用也不同,值得我们临床医家重视,从中得到启发,而在临床上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服法诸药仲景
《严氏济生方》中煮散剂的应用探究
自制蜜膏治反流性食管炎
“老干爹” 难追老干妈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慢支咳嗽足浴有方
仲景食品首发过会面临经销商流失等多重风险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培养“仲景学子”的几点思考
治疗跟骨高压症验方
心血管疾病茶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