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应用PBL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3-01-31 07: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太医教学效果教学法

姜 萍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

中医内科学应用PBL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姜萍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

中医内科学;PBL;多元化教学;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传统课堂教学法,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这种授课模式的结果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变成单纯的背诵、被动的模仿,学生虽然学会但不会运用,很少主动思维,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用说创新能力。教学和实际应用脱节明显,给后期实习和将来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急需改革。

PBL为主的教学法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和理念,为中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改革途径。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开始试行PBL教学法,目前其已经逐步为众多学校和一线教师所接受,成为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中医院校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实践[1-2]。

1 问题

从2002年开始,我们进行了PBL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法研究,并不断改进[3-4]。结果显示PBL教学班的学生在知识运用、创新能力及临床技能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应用传统教学班,但在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存在着以下不足:

1.1缺乏系统性目前国内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研究仅独立运用于一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尚未出现像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知名院校所实施的完全整合性的PBL课程体系,因此缺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缺乏系统性、联合性,对学生的长期培养不利,很难达到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

1.2缺乏有机的融合临床教学涉及面广,需要综合知识和综合分析方法,如果仅仅是单独应用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很难避免其局限性和片面性。

1.3缺乏客观性目前的教学效果评估尚未达到标准化、客观化。对于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估,大多是根据教师的个人经验进行主观评价,缺乏客观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2 思考

中医学的教学有其自身特点。中医学的接纳、领悟,中西医的联系、运用,都需要一个必须经过的长期自身思辨的成长过程。《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其临床教学包含很多创造性元素,经过教学,最终要求学生根据庞杂的临床资料,应用所学知识,创造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教学的最终体现。它要求学生不单记忆知识,而且必须融汇贯通,更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分析、思考,养成长期独立思考的习惯,具备学习的独立性、创新性和知识整合能力,尽快将所学知识内化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这很适合PBL教学法的实施。

因此如何“授人以渔”,使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具备学习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就成为当前中医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对临床学科尤为重要。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不断修正,形成以PBL教学法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如下经验和体会:

2.1系统地实施PBL教学法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将《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等相关性较强的基础临床课程一并纳入到课程改革方案当中,形成PBL教学课程体系。从一个教学班入手,从入学伊始,系统、循序渐进地逐渐融合PBL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越早系统实施,学生越容易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思维模式,受益越多。

2.2《中医内科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需要多元化教学模式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模式和承传特色,以及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不适合单一实施PBL教学法。

首先,必须结合学科教学、学科壁垒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根据各科情况确定传统课堂教学法的授课学时数和PBL研究性学习课时数的比例,详细划分讲授内容和自学、思考、讨论的部分,周密地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次,必须将多种教学法有机融合,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达到最佳的授课和吸收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引入了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重点突出PBL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应用,加大临床问题和病案题的比重和讨论部分,再现、重塑师带徒的情景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在不同授课科目和环节中选择与教学内容最贴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2.3重视课程设计、教案和教学问题的编写课程设计、教案和教学问题的编写是最关键的问题,需要多位有经验的教师的协作。同学科教学问题的提出、深化,乃至各学科之间教学问题、知识点的延续,教师的经验、协作都很重要。课程设计中定义、历史沿革、诊断及鉴别诊断部分可以作为自学查找资料部分,病机部分主要进行小组讨论,分证论治部分自学后作为重点小组讨论,以病例为最终总结,检验自学能力和效果。要求教学紧扣课本、教材,但是必须充分扩展。中医学自身的特点提供了相当广阔的思考和创造性空间。在病例讨论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理论、四大经典等知识分析处理临床病例,有理有据,有个人观点和困惑,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我们把教学问题分为:简单问题,主要有定义、基础知识的复习、方剂组成配伍,针对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做简要的复习;中级问题,主要有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和简单的病例,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在复习的基础上深化讨论,主要用于辨证分型的复习深化;高级问题,用于涉及多学科、综合中西医知识的病例分析探讨,答案不唯一,用于开拓视野,拓展思维。所有病案的提出,都采用多媒体方式,运用摄像、图片,最好以真实病例展示。

授课中还需要注意,无论从展示或讨论、总结,信息量都非常大,一定需要多媒体教学的介入。尽管是相同课程,但针对不同教学班和不同层次,必须设计不同的教案,充分体现个体化,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4教学效果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我们综合基础与临床等多个教研室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采取每门课程的课堂随机汇报答辩、研究报告、病案试题考核、笔试考核、标准化病人分析、真实病例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以量表的形式展现,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评价系统的客观性、公正性。

总之,在中医教育中,PBL教学法逐渐趋于成熟,联合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系统融合,进行中医课程的教育实践改革,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1]李佶,刘敛,汤倩珏,等.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2):15-17.

[2]高晓芬.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疮疡模块中的应用初探[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1):44-45.

[3]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在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4,23(5):43-45.

[4]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104-106.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2.047

:1672-2779(2013)-02-0067-02

王志华

2012-12-26)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No:2010GG160]

唐代的医事制度

唐朝时我国建立了集管理、医疗与教育于一身的太医署,太医署隶属于太常寺,太医署的规模相当庞大。太医令是全署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管医、针、按摩、咒禁四科的教学和考试,太医丞是太医令的助手,医监、医政是专司监察的官吏。上述人员构成太医署的“领导班子”。从有关史籍记载看,太医署下设医学和药学两个医疗教学部门:医学部各科都由博士和助教负责教学工作;药学部的府、史主管行政事务,主药和药童负责教学业务,药园师负责药园的栽培、管理,掌园专门负责药材的收藏保管。太医署的考试制度相当严格,考试按月、季、年进行,分别由各科博士、太医令、太常寺少卿主持,根据学业成绩分别授予医师、医正、医士或医人等不同称号。

猜你喜欢
太医教学效果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皇上的药太医的汤
太医不好当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