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2013-01-31 08:06曹惠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风池颈性风池穴

曹惠雄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中医医院,灵山535400)

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曹惠雄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中医医院,灵山535400)

眩晕;穴位注射;综述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其相关软组织,如肌肉、韧带和血管、神经等组织退变劳累损伤产生功能性改变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诉并有视物旋转的颈椎病。近年来医者使用针灸、推拿、牵引或针药结合等方法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疗效不一,经临床研究实践证明,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总结如下。

1 诊断标准

1984年在桂林召开全国第一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统一颈椎病诊断标准。1992年10月在青岛召开了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对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为[1]: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椎-基底动脉系缺血症状: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聋。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MRA示椎动脉受压、迂曲、移位、梗阻。MRI轴位、冠状位示椎动脉受压、变细、双侧不对称。④多伴有交感神经激惹征。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等其他性质的眩晕。

2 临床分型

目前常用的临床分型[2]:上颈性眩晕和下颈性眩晕。①上颈性眩晕是指以上颈椎(C1~3)为主要病变部位的眩晕。表现为枕颈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X线片可见枢椎棘突偏斜、齿侧间隙不对称等。②下颈性眩晕是指以下颈椎(C4~7)为主要病变部位的眩晕。表现为下颈部僵硬、活动不适、眩晕症状时轻时重,X线片示颈椎退变增生、生理曲度消失或反突等。

3 发病机理

颈性眩晕属于中医的“眩晕”范畴,其病机为血瘀阻滞脑络,血运不畅,或痰浊上扰于脑,脑窍失养而致。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颈椎或软组织病变引起的颈椎不稳是发生颈性眩晕的重要始发因素[3]。另外,许多眩晕症状与颈部肌性因素有关,肌肉痉挛,可刺激椎动脉,从而影响脑组织缺血而致眩晕。

4 穴位注射

刘同龙[4]选双侧风池、天柱、风府穴,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物:当归注射液2ml、2%利多卡因1ml、复方丹参注射液2ml、血塞通注射液2ml、VitB12注射液1ml混合,每穴注1ml左右,5次为1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6.67%。李碧生[5]选双侧风池、C2~C7夹脊穴、肩中俞,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物:当归注射液4ml,麝香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2ml混合,每穴注入药液0.5~1ml,1次/d,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5d,结果总有效100%。柳爱红[6]按摩后将维脑路通注射液0.2g(4ml),维生素B12注射液0.1mg(2ml)混合后分注在两侧风池穴上,日1次,5次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果治愈率达94.00%。龙志红等[7]取双侧风池穴,抽取归红注射液(湘卫药剂(97)05第006号)4ml,每穴注2ml,隔日1次,10天为1疗程,3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88.00%。归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功效。魏林等[8]取风池穴、阿是穴得气后各注入眩晕I号注射液(确炎舒松5mg、VitB1100mg、VitB120.5mg、注射用水2ml),5日1次,3次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0%。眩晕1号注射液可改变局部微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缓解椎动脉的低血流状态。李燕等[9]双侧风池穴注复方丹参各1ml,隔日1次,3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隔3日,结果:有效率95.00%。王朝阳[10]取双侧风池穴,注入川芎嗪注射液,每穴1ml,1次/d,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0d,治疗1~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98.30%。王宗江[11]取风池(双侧)、百会、C2~7夹脊穴(一侧或两侧压痛点),注入:红花注射液5ml、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混合液,结果总有效率96.40%。袁庆东等[12]取风池、大椎、肩外俞、颈夹脊穴、阿是穴,注入复方丹参复合液:2%利多卡因10ml,曲安奈德25mg,确炎舒松A黄子孙20mg,维生素B120.5mg,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加注射用水20ml。复合液剂量依病变范围和注射点而定,总量不超过20ml。每周1次,2~4次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4.70%。吴钊[13]选取双侧风池、天柱、肩外俞、颈夹脊穴、阿是穴为主,每次4穴,轮流交替使用。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抽取:利多卡因3ml、罂粟碱注射液1ml、川芎嗪注射液1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每穴注射药物约1.5ml,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连续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89.66%。魏建梅等[14]选用天麻素0.2g风池穴注射,结果总有效率100%。廖美容等[15]取双侧风池穴,用5ml注射器抽取天麻素注射液2ml,加入注射用水2ml混合,双侧风池穴局部消毒后,注射器针头在风池穴进针,沿鼻尖方向刺入0.5寸,隔日一次,14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1.70%。邹永英等[16]选取特定穴位:双足三里、双侧风池、双侧全息颈穴,足三里注1ml当归注射液,风池、全息颈穴各注0.5ml当归注射液,1次/d,左右轮注,5d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100.00%。

5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颈部肌肉由于急、慢性劳损发生痉挛、炎症、粘连,继而僵硬,造成颈部力量平衡失调,从而损害颈椎的外源性稳定性因素,导致椎间排列紊乱,加上颈椎本身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变窄、扭曲,使血液动力改变,引起头晕耳鸣、颈项酸痛、头痛等症状。穴位注射[17]可以直接用药物注射病变部位,改善了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激发神经冲动的传导,有利于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同时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改善颈肌痉挛,相对松驰或增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调整椎间关系,起到疏通经络、醒脑开窍的作用,有效缓解眩晕、疼痛等症状。

[1]屠永华,王玉锦.眩晕症状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294-295.

[2]左金良,韩建龙.颈性眩晕的分型治疗及疗效分析[J].中华现代外科杂志,2005,2(18):1657-1658.

[3]邱昌岳.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50例[J].福建中医药,2006,37(3):17.

[4]刘天龙.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1,2(20):32.

[5]李碧生.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65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3,3(25):46.

[6]柳爱红.推拿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134例[J].按摩与导引,2004,2(20):36-37.

[7]龙志红,娄必.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4,5(6):656-657.

[8]魏林,刘德鹏.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90例[J].光明中医,2005,3(20):40.

[9]李燕,陈晓波.风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74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6,8(28):604.

[10]王朝阳.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60例[J].江苏中医药,2009,1(41):36.

[11]王宗江.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28):90-91.

[12]袁庆东,刘冰.小针刀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38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4(25):547-548.

[13]吴钊.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57例[J].光明中医,2010,1(9):1680-1681.

[14]魏建梅,葛宝和,李菲.电针颈夹脊配合风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30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27):256-257.

[15]廖美容,周义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48例[J].广西中医药,2012,35(8):16-17.

[16]邹永英,曹少华.特定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5(9):104-105.

[17]孙良秀.穴位注射结合中医热敷治疗颈椎病52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1):32-33.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9.099

1672-2779(2013)-09-0155-02

张文娟

2013-04-28)

猜你喜欢
风池颈性风池穴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风池穴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墨风池诗词选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