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述评

2013-01-31 09:23张莹
枣庄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赛珍珠大地研究

张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 西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赛珍珠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述评

张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 西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对于赛珍珠这样一位终身致力于中国书写的美国女作家,国内学者的态度褒贬不一,且一度贬大于褒。直到八十年代,国内学界对赛珍珠一边倒的批判与讨伐才逐渐消退。时至今日,我们虽然仍可在报刊以及学术论文中看到些许对赛珍珠的批评和质疑,但总体而言学者们已然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来对待赛珍珠及其作品。

赛珍珠;中国书写;接受与研究;述评①

赛珍珠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中国为题材的,因此作品一经面世,便引起了中国译者的兴趣并且很快出现了多种译本,国内对赛珍珠的研究工作就是伴随着对她的作品的译介工作一同开始的。但是对这样一位终身致力于中国书写的美国女作家,国内学者的态度却是褒贬不一,且一度贬大于褒。

一、对赛珍珠的批判和质疑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赛珍珠的作品就不断受到中国学者、作家的质疑和批判。这些质疑和批判主要集中在其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书写中国的真实性以及政治倾向性等几个方面。

对于赛珍珠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很多学者颇多微词。《大地》启明书局版的译者由稚吾就在《译者小引》中谈到:“平心而论,像这样一部作品在纯艺术的观点上,不应能博得这样的虚名。”[1](P55)朱雯以笔名“司马圣”发表的《我对<爱国者>的感想》一文,认为“赛珍珠的小说,平心说一句,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尤其是对于中国人和事的描写,简直浅薄得可笑”。[1](P55)祝秀侠撰文《布克夫人的<大地>—一本给高等白人的绅士太太们看的杰作》,大力鞭挞赛珍珠的《大地》,认为“我(祝秀侠本人)之所以反对布克夫人的态度,并不由于浅狭的民族观念,而正是反对她站在统治者的代言人的方面来麻醉中国大众,巧妙地来抹煞帝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残暴的实事”。[2](P58)胡风也在《<大地>里的中国》一文起首提出了质疑:“这本书在欧美读者里面的惊人的成功,是由于她的艺术创造底成功呢,还是另有原因?”他认为《大地》的内容“是被一个略带架空色彩的故事贯串着的”,它之所以吸引欧美读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浓厚的异国情调,而赛珍珠“只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基督教徒”,她“并没有懂得中国农村以至中国社会”,因此,她“对农村经济构成是非常模糊的”,“把握不了贫农底命运”,忽略了吸干“中国农村血液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和侵略,也丝毫无视几十年来中华民族求解放的斗争。[3](P91~100)巴金也素来对赛珍珠没有什么好感。对于一些翻译者受利益的驱使抢译《爱国者》,巴金就曾表态道:“我不明白赛珍珠女士的《爱国者》为什么会被中国(上海)著作家和出版家注意。我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文化人’抛开别的更有意义的工作,抢着翻译一本虚伪的书。”[1](P55)通过这些批评和质疑可见,当时的中国学者和作家大都认为赛珍珠的作品“浅薄”、“狭隘”“虚伪”,并没有多少值得大家称颂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对于赛珍珠的作品并未真实地反映中国以及中国农民这一点一直以来也是中国学者、作家批判的焦点。《大地》一书最早的译者伍蠡甫在1932年出版的《福地》译本做出了长达28页的“译者序”。该序在分析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经济关系后指出,正是封建势力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勾结才阻碍了中国农业的发展,这正是外国人不愿意正视的。伍蠡甫认为《大地》中所描绘的并非中国的真实情况,赛珍珠在做这些描写时必定带着某种白人的优越感,认同需要通过侵略来拯救中国。[4](P19)另一位激烈批判赛珍珠作品的真实性的学者是旅居美国的江亢虎。他于1933年发表了《一位中国学者对布克夫人小说的观察》一文,指摘赛珍珠的《大地》中关于泡茶、殡葬习俗和一些生活细节的描写不够真实,只能代表中国人生活中黑暗方面的一个特殊方面。江亢虎显然不知道赛珍珠从小就习读中文和文学经典,他说:“一个西方人,尽管他是诞生在中国或永在中国,一天不能自己读中国人的原著,一天要依赖着中国的苦力与阿妈充任介绍的源泉,原始的翻译,那便很难望有真正的了解中国与阐明中国的一天。”[5](P15)茅盾先生也曾在文章中提到:“我告诉美国的读者,他们从赛珍珠的《大地》等小说中看到的中国农民和农村,是被很大地歪曲了的。”他还说:“正在英勇地担负起历史任务的现代中国农民,和《大地》中的主人公没有一丝一毫相像的!”[6](P304)

鲁迅先生也曾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质疑过赛珍珠的作品的真实性。他说:“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即如布克夫人,上海曾大欢迎,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的立场而已……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只有我们做起来,方能留一个真相。”[7](P496)由于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学界的权威地位,这段短短的评价遂成为了指引众多评论者的方向标,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影响着中国的赛珍珠研究。然而,在做以上评论时,鲁迅事实上只读了《大地》三部曲第一部的一个质量不一定很高的译本,这导致他难以对赛珍珠的作品有一个全面的总体的把握。1936年,鲁迅在另一封信中谈到:“关于《大地》的事,日内即转胡风一阅。胡仲持的译文,或许不太可靠,倘如是,对于原作者,实为不妥。”[8](P396)从中可见鲁迅也曾试图重新评价赛珍珠,并对之前的评价抱有些许歉意。

赛珍珠的作品当时在中国受到如此多的诟病其实并不难理解。赛珍珠开始中国写作的时间正值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最艰难的时期。当时很多进步的知识分子,在对民族苦难历史的反思过程中,逐渐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倾向于引进西方文化来救亡图存。正如学者所指出的:“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开始大规模地引进西方文化,并用西方文化来对中国文化进行改造。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展开迅猛攻击、对西方文化表示热情欢迎的,恰恰是那些最有爱国激情的知识分子。鲁迅应一个杂志社之邀为青年开列必读书目时也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沈雁冰在‘五四’时期主持《小说月报》认为,最要紧的工作是对外国文学的切切实实的译介工作,以此来救治中国古典文学‘主观的向壁虚造’等弊病”。[9](P97)在这样的语境下,赛珍珠这样一位在作品中以欣赏的眼光来细致描绘“旧中国”的作家自然不会受到中国文化界的欢迎。

而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由于中美两国在政治上长期处于对峙状态,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严重,致使赛珍珠再次陷入舆论的漩涡,被中国文艺界当做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靶子之一大加批判。当时的《世界文学》、《文学评论》等重要刊物都曾集中组织对赛珍珠的批判,代表文章有徐育新的《赛珍珠——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的急先锋》(1960)、李文俊的《美国反动文人赛珍珠剖视》(1960)、思慕的《猫头鹰的诅咒——斥赛珍珠的<北京来信>》(1960)。徐育新认为赛珍珠是“从反动的观点来考察中国社会”,她歪曲事实,声称中国社会之所以贫穷落后是“由于自己的贫困、天灾、疾病、无知等等所造成,并不是受到什么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及帝国主义侵略的结果”。《大地》所描写的时期正是中国革命处于高潮的阶段,“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葬入坟墓”。然而在赛珍珠的笔下,“地主黯然地躲在床上抽鸦片烟,农民安静地种地。封建主义把一切都摆得‘有条不紊’”。[10](P135)总体而言,这种特殊政治历史背景下对于赛珍珠的批判缺少必要的学术性与文学性,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国内学界对赛珍珠的质疑、批判之声一直延续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直到八十年代,上述种种对赛珍珠一边倒的批判与讨伐才逐渐消退。时至今日,我们虽然仍可在报刊以及学术论文中看到些许对赛珍珠的批评和质疑,但总体而言学者们已然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来对待赛珍珠及其作品。

二、对赛珍珠价值的重新发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可视为国内赛珍珠研究的重新起步时期。贵州人民出版社率先于1982年出版了赛珍珠小说集《生命与爱》,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首次翻译出版赛珍珠的作品,对于赛珍珠研究的全面复苏有着重大意义。各种介绍与研究赛珍珠的文章也逐渐出现在国内的报刊上,国外学者的研究与相关评论也被逐步译介过来。著名学者、翻译家王逢振先生早在1985年就开始翻译《大地》,1988年,王逢振领衔八位专家合作翻译了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三部曲》,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首次出版赛珍珠的长篇著作。出版者在该书的简介中充分肯定了赛珍珠的文学创作成就,评价这部巨著“反映了王氏家族三代人的生活沉浮,对待人生、爱情、家庭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悠久中国文化薰陶出来的各种人物形形色色的心态历程,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有血有肉”[11](P87)。这样肯定的评价在建国后尚属首次。王逢振的“译者前言”也极具学术价值,主张从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视角来研究赛珍珠的作品,并开创性地对赛珍珠及其作品做出了公正的评价和客观的分析。这也为之后九十年代赛珍珠研究走入正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个八十年代大概有20余篇赛珍珠研究论文发表,但是大多为介绍性的文字,学术价值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尚有很大的不足。

上世纪九十年代堪称国内赛珍珠研究的繁荣阶段。随着赛珍珠作品的出版,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也相继召开。1991年1月22日至24日,在江苏镇江召开了“赛珍珠文学创作讨论会”,这是一次具有拓荒性质的赛珍珠研究学术会议,更是赛珍珠研究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标志着国内学界已经开始全面地重新评价赛珍珠的作品及其创作思想。与会学者认为,对赛珍珠这样有着双重身份与背景的作家不能只根据某部作品或是某次言论就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而应将她的作品,尤其是中国题材的作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客观、公正和全面的分析。自此,中国的赛珍珠研究开始步入正轨,并取得了累累硕果。仅1990年至1993年期间就发表了50余篇研究论文,出版了专著6部。《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早在1991年镇江赛珍珠研讨会召开之前就开始编发赛珍珠研究成果,并于1996年开辟了“赛珍珠专题研究”栏目,之后又延续至《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郭英剑教授自1992年第4期开始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主持“赛珍珠研究”专栏。这两个主要阵地开设至今已刊登国内外学术论文百余篇,对于国内的赛珍珠研究贡献巨大。1991年12月,国内首部介绍赛珍珠生平与作品的著作《赛珍珠——写中国题材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王玉国编著)也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资料详实,极具知识性与史料性。1992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学者刘龙撰写的《赛珍珠研究》,这是中国第一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赛珍珠的著作,该书本着“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科学态度剖析并总结了自1932年至1991年六十年间赛珍珠研究在我国走过的曲折历程,并收录了专家学者在1991年镇江会议上的发言集萃,为赛珍珠研究提供了多角度的研究方向,对国内的赛珍珠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998年,漓江出版社推出了影响深远的《赛珍珠作品选集》,包括《大地三部曲》(王逢振等译)、《东风·西风》(林三等译)、《龙子》(丁国华等译)、《同胞》(吴克明等译)、《群芳亭》(刘海平等译)等赛珍珠最具代表性的几部作品。这套选集的几位主要编者,如刘海平、王守仁、张子清等都是赛珍珠研究的专家,他们分别在每部译著之前撰写了学术水平极高的总序和分序,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郭英剑教授编选的《赛珍珠评论集》也于1999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这部评论集共收录了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赛珍珠研究者的论文以及书评等共91篇,为赛珍珠研究者们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其中,九十年代以后的评论占了三分之二,这也说明了这一时期赛珍珠研究的蓬勃发展。这些研究论文既有客观的综述,又有微观的分析;既运用了传统的研究方法,也尝试了很多新的视角,对于开拓、丰富赛珍珠的研究视野大有裨益。

进入到21世纪,赛珍珠的研究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地深入,学者们开始尝试从跨文化、比较文学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等角度来进一步研究赛珍珠的作品及其价值。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1999~2012年,共有679篇以赛珍珠为主题的学术文章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在这些文章中,研究者运用各种理论从不同的视角来探讨赛珍珠的创作思想、哲学思想、宗教理念、文化身份、中西文化观、小说观、写作策略、翻译策略以及作品中的文学艺术价值等等,涌现了不少质量上乘的佳作。镇江市继1991年成功召开全国首届“赛珍珠文学创作讨论会”之后,又分别于2002年、2005年、2008年和和2012年召开了四次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了赛珍珠研究的深入,是赛珍珠研究史上的重要事件。研讨会后又分别结集出版了《赛珍珠纪念文集》(1~4辑)。每本纪念文集收录的研究文章都是学术界赛珍珠研究的最新成果,意义非凡。2003年,镇江市在成功举办赛珍珠研讨会的基础之上还还成立了专门研究赛珍珠的学术研究机构——赛珍珠研究会,并开设了网站,给广大赛珍珠的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信息和交流的平台。2004年,国内又组织了一系列以赛珍珠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中央电视台还拍摄了专题片——《寻找赛珍珠》。此外,中国高校的一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也加入到了赛珍珠研究的行列,并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中坚力量。据笔者统计,1999年至2010年间以赛珍珠为主题的学位论文仅博士论文就有13篇之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赛珍珠研究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研究者综合运用各种理论,从文本内部到文本外部全方位地对赛珍珠及其作品进行客观地评价。

综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的赛珍珠研究成果,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种研究视角:其一是比较文学的视角。徐清的博士论文《跨文化视界中的尴尬——赛珍珠和中国》(1999)当属运用这一方法最为系统的一部力作。该著从创作目的、价值取向,艺术旨趣等方面把赛珍珠与同时代的中国作家群体进行了全面比较,一方面拓宽了赛珍珠的阐释空间,另一方面也标示了赛珍珠在当今时代的特别价值与意义。其二是女性主义视角。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论著是朱坤领的《多元视野里的文化与妇女——赛珍珠的中国书写》(2006)。该论文通过分析《大地》三部曲中的传统妇女和现代妇女群像,总结出赛珍珠的女性主义观,认为赛珍珠在赞美妇女的传统美德的同时,更加看重她们的现代品格,而正是她们的现代品格才会指引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方向。其三是后殖民主义视角。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论著是郭英剑的《赛珍珠与后殖民主义理论》(1994)和《赛珍珠:后殖民主义文学的先驱者》(1994),这两篇文章认为赛珍珠笔下的中国有别于萨义德所批判的“东方主义”所建构的“东方”,虽然赛珍珠没有正面描写农民的反抗阶级压迫的斗争,但是她认为农民的出路是要在西方话语中寻求东方的自我肯定,并期待东西方能够达到共融。其四是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论著是姚君伟的《文化相对主义:赛珍珠的中西文化观》(2000),该文开创性地运用了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框架,对赛珍珠小说及非小说作品中的中国和中国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尝试对赛珍珠及其作品作出一种新的评价,并“试图论证赛珍珠是积极意义上的文化相对主义者这一观点”。[12](P25)其五是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论著是雷鹏程的《心灵的皈依:在异乡与历史之间——赛珍珠<大地>三部曲的新历史主义解读》(2010),该文“尝试将赛珍珠及其《大地》三部曲放在历史的范畴中考察,通过结合当时的历史语境,探究赛珍珠的主体性创作,分析其作品作为文本与历史之间的互文性对话关系,并研究其作品文本参与社会历史构建的积极意义”[13](P3)。

除了以上几种单一视角,还有一些学者把几种不同的理论视角综合在一起对赛珍珠的作品进行研究,比如高鸿的博士论文《跨文化的中国叙事——以赛珍珠、林语堂、汤亭亭为中心的讨论》(2004)就同时运用了比较文学形象学方法、文化人类学方法和后殖民批评方法来探究赛珍珠等几位作家的文化身份与叙事策略等问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学者运用如此多的理论视角来解读赛珍珠及其作品,一方面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赛珍珠本人文化身份的复杂性,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打开赛珍珠作品的阐释的空间。但就在国内的赛珍珠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近些年也有一些学者们开始了对赛珍珠研究现状进行反思,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郭英剑认为,目前虽然学术界对于赛珍珠的研究日趋深入,但“‘宏观评论的理论化’已经在学界蔚然成风”,研究者“过分重视赛珍珠的文化价值,而忽略了或是有意、无意贬低了赛珍创作的文学价值”,而且,目前对于赛珍珠文学以及非文学作品的翻译还不够深入,对赛珍珠研究的视野大多局限在几部著名的作品中,“文本研究不够”,建议学者们应该继续“微观研究的深入化”。[14](P53~55)应该说,郭英剑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是存在的,理应引起国内赛珍珠研究者的充分重视。但除了郭英剑所指出的这些问题外,笔者认为近些年的赛珍珠研究成果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研究者大都受限于中/西二元解释架构,过度聚焦于赛珍珠之于跨文化交流的意义及其本人的文化身份、性别身份等,未能将其置于更为宽广的历史及理论视野中加以分析,尤其是对赛珍珠作品的现代性反思价值还缺少足够的关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们今天对赛珍珠独特价值的认知。

[1]姚君伟.赛珍珠在中国的接受[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祝秀侠.布克夫人的《大地》——一本写给高等白种人的绅士太太们看的杰作[A].郭英剑.赛珍珠评论集[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3]胡风.《大地》里的中国[A].郭英剑.赛珍珠评论集[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4]伍蠡甫.评《福地》[A].郭英剑.赛珍珠评论集[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5]江亢虎.一位中国学者对布克夫人小说的观察[A].郭英剑.赛珍珠评论集[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6]茅盾.一九三五年纪事[A].我走过的道路(中)[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7]鲁迅.致姚克[A].鲁迅全集(第12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8]鲁迅.致增田涉[A].鲁迅全集(第14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9]李怀亮.国际文化贸易三题[A].江蓝生,谢绳武.文化蓝皮书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0]徐育新.赛珍珠——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急先锋[A].郭英剑.赛珍珠评论集[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11]姚君伟.我们怎样接受一个外国作家——赛珍珠在当代中国的命运[J].外国文学,1994,(3).

[12]姚君伟.文化相对主义:赛珍珠的中西文化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13]雷鹏程.心灵的皈依:在异乡与历史之间——赛珍珠《大地》三部曲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江南大学,2010.

[14]郭英剑.寻找赛珍珠的文学价值[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I206

A

1004-7077(2013)06-0029-05

2013-11-10

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赛珍珠的跨文化乡土中国想象研究”(项目编号:12522124)和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赛珍珠的乡土中国叙事研究”(项目编号:12C014)的阶段性成果。

张莹(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

张伯存]

猜你喜欢
赛珍珠大地研究
大地之歌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大地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