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2013-01-31 09:23殷悦
枣庄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外资银行银行业银行

殷悦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浅析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殷悦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金融市场正式进入对外开放的又一新阶段,本文简要概述了外资银行顺利进入我国后的发展进程和经营状况,并且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影响作出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如促进国内银行改革,完善公司治理;转变经营机制,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建立健全银行业市场竞争体系;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力度等等,旨在推动我国银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外资银行;中国银行业;银行改革①

1.引言

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资银行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外资银行的强劲发展势头密切的影响着我国本地银行业的发展,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从积极影响来看,外资银行的入驻为中国的银行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银行管理水平,健全了我国银行体系,促进了中国本地银行的发展。从消极影响来看,外资银行的入驻给一些经营不善、竞争力不强的本地银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我国的银行业正因为外资银行的入驻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势必会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产生深远的影响。

2.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2.1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积极影响

2.1.1 优化国内银行业资源配置

外资银行的进入优化了我国银行业资源,所谓优化银行业资源配置,就是指通过合理分配银行业资源使银行业的资源禀赋明显提高,从而提高银行的整体经营效率的做法,其具体表现为银行业营运成本的明显降低和银行业服务质量的显著提高。外资的进入会使得我国银行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对我国银行的整体运营效率提高有所助益。这种助益体现在外资进入带来的三种效应之中,即技术溢出效应、市场竞争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首先对技术溢出效应做出分析,外资银行往往在资本方面、管理方面、品牌方面、网络方面和产品方面都占据相当大的优势,可以说是银行业的领跑者,这种技术上和经营上的领先得益于他们长期积累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在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中总结出的专属管理技巧,这一点国内银行确实是比不上的,也就是说国内银行还有较大的学习空间和进步发展空间。因此,外资银行的入驻会带来多方面的技术溢出效应,一是可以为国内银行输入更加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二是能够为国内银行提供新产品和新技术,从而使国内银行能够更号的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高国内银行整体的经营效率。

外资银行入驻我国银行业无疑会对本地银行造成一定的竞争压力,但有压力才有动力,外资银行入驻带来的市场竞争效应会使我国本地银行更加致力于服务质量上的提高和产品技术上的创新,这对我国银行业整体改革步伐的加快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是我国银行业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整体提高了我国银行的经营效率;最后对人力资本效应做出分析,外资银行在进入我国银行业之前往往会先从本国派遣一些专业人才来对在我国建立的代表处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这对我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非常有益,因为从外国前来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言传身教是非常宝贵的,这直接提高了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提高了银行业的整体经营效率。

2.1.2 提升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根据我国银行业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态势良好,很有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而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则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我国本地银行中的大多数资本充足率都明显偏低,如果外资能够以参股国内银行的形式进入我国银行业,那么势必会使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的情况有所缓解,甚至可能使我国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快速的增长,从而使我国国内银行的财务状况和资产质量都有所改善。由此可见,外资银行的入驻带来的外资注入能够提高我国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增强我国国内银行经营的稳健性,使我国国内银行的业务发展更加顺利。

2.1.3 重塑国内银行业体系

我国银行业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资金流动性较差、资本充足率较低、资产不良率偏高、产品创新性较差、服务质量较低等。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依赖于我国银行业制度的整体改革,当然适当的放松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的限制也不失为一个方法,外资银行的进入能够缓解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激发国内银行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国内银行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对我国银行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终达到整体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率的目的。但是,外资银行的入驻也对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银行业新增加的不确定因素势必会引起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这样看来,外资银行入驻我国银行业,使得外资银行、本地银行、金融监管当局、银行客户等各个体中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也对这些银行业的参与主体带来各式各样的影响。在这场各为所求的棋局之中,银行体系的变革也是必然发生的,银行体系将会得到重塑,其质量将会提高。

2.2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消极影响

2.2.1 加剧银行业竞争

能够进入我国银行业的外资银行,其本身必然也是实力非常雄浑的大公司,这样才有向国际发展的实力与机会,这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资银行携带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丰厚的资金入驻我国银行业,势必会为我国本地银行带来一定的冲击力与压力。当然正如前文所述,外资银行的入驻为我国本地银行总体经营效率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技术溢出效应、市场竞争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三大效应方面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当然有竞争就会有压力,竞争的结果有可能是双方共同进步,这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但是竞争还有一种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便是一枝独秀。相比外资银行来说,我国本地银行在总体上处于劣势,因此在这种同行间的竞争中很难占到好处,一些较大规模比较有实力的银行在开始时还能跟上外资银行的经营效率,以尽量快速的提高管理技术、产品创新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但是加大这些方面的资金投入也会加大银行自身资金负荷,倘若与此同时银行的市场还被外资银行所占领,那么在经营成本增加总体收益却减少的条件下银行的竞争能力便会下降,甚至对银行的发展造成难以预计的影响,所以说,外资银行的入驻对我国银行业的也有负面影响,增加了银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便是其中之一。

2.2.2 增加经营风险

在上文中,提到了外资银行入驻我国银行业可能会带来诸如银行业竞争加剧这样的负面影响,但是,可能会走上这样的发展道路的大多数是规模较大的国内银行,而我国本地还有相当数量的小规模的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入驻对这些银行的影响更大,这些中小型的银行由于本身的竞争能力不强,在市场占有率和稳定客户的培养上要更加弱势,面对国内同行和国际同行共同施加的压力,这些中小银行很有可能选择铤而走险,转向一些风险大但是利润高的客户和相关业务领域,这就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即使银行侥幸在某次交易中获得了利润,也无法保证下一次交易也会如此平稳顺利的进行,所以说外资银行的入驻为我国本地银行业带来的负面风险还包括经营风险的增加。

2.2.3 产生行业宏观的不平衡

首先先从地区发展不平衡进行分析,外资银行一般会选择入驻我国银行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因为这样的地区具有发展势头强劲、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市场制度较为完善和发达的优势,外资银行在这样的地区能够找到更好的市场机会和优质客源,尽管98年之后我国政府便不再限制外资银行进入的地域,但是直到现在,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还是有80%以上都建立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深圳、上海等,[4]而那些经济落后的中小型城市或乡村便很少有外资银行问津了,这样的分布情况只会加剧我国境内各大城市发展的差距,经济发达地区将会更加发达,落后地区也将继续落后,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从银行业市场占有的不平衡进行阐述,虽然说银行业和一些其他行业一样都存在着企业扩张饱和度,但是银行业并不属于垄断行业,一枝独秀或是三足鼎立也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最好的结果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我国市场能够同时容纳数目庞大的并且力量达到平衡,足以互相牵制互相促进的银行,这些银行各有各的优势与弱点,能够从不同的专属领域达成客户的不同需求,这样的银行布局既能使各自获得稳定的客户,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重要的是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促进银行的持续稳定发展。但是外资银行的进入打破了这一平衡,外资银行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方面无不占尽优势,这就使得大部分的客户在进行选择时会选择外资银行,毕竟虽然国内银行可以做到术业有专攻,但是外资银行能做到的是面面俱到,没有人不喜欢全才,外资银行在各方面都取到了压倒性胜利而占据了大部分的国内市场,使原本不属于垄断行业的银行业非自然被垄断,这就造就了国内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不平衡。

最后从服务对象的不平衡进行分析,外资银行一般瞄准的客户群都是高端客户群,这些客户包括大型外向经营的国有公司和外籍客户、一般的富有人群等等,这种经营方式显然将客户群的选择范围局限住了,外资银行选择性的忽视了普通客户的业务需求,这就造成了服务对象的不平衡现象,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银行服务选择面的狭小。

3.推动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3.1 促进国内银行改革,完善公司治理

外资银行的入驻对我国本地银行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把这个挑战完全转变为机遇,促进国内银行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要想从根本上减弱外资银行入驻对我国银行业的负面影响,加强其正面影响,必然要改善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我们在发现公司的弱点的基础上对公司的治理进行完善。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1979年到1993年国家专业银行的分设;1994年到2002年国有商行的改革;2003年到现在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由此可见,我国始终是把银行的体制改革放在首位的,银行改革也是一直在进行着的,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我国商业银行已经经过股份制改造建立了一定的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如何使权利制衡更加合理、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等等。

为了使国内银行制度改革更加顺利,同时完善公司治理,本文在此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应该通过建立资产代表人机构的方式来解决银行缺乏所有者的问题,以建立起的新的专门机构来执行对银行固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的职能;二是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通过赏罚分明的制度来监督和激励职员认真负责的完成应承担的任务,具体实现方向分为两个,一个是从上向下实行,就是说要建立公正透明的管理制度,绝对禁止发生上级罩下级之类徇私舞弊的事情,制度的建立者、管理者和监督者一定要始终秉持着公平的态度。第二个则是从下向上实行的,公司应该尽可能的调动职员的积极性,让职员相信激励制度的公正性和可行性,从而使该制度能够顺利的实施,同时也对心怀不轨者实行心理压力;三是国有银行应该刻不容缓的建立完善的决策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同时加强每个部门和员工的风险意识,以达到控制风险的最终目的。

3.2 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盈利能力

想要将外资银行入驻我国银行业带来的冲击完全转化为机遇,必然要提高我国本地银行的竞争能力,而提高银行竞争能力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银行盈利能力的增加,因此在这一节本文讨论的是如何增强我国银行的盈利能力,从而提高银行行业竞争力。盈利能力的增加与经营机制的转换是密不可分的,而根据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经营机制的转换的主要方向是银行业务方向的调节和拓宽。首先要采取拓宽措施的是银行中间业务,国内银行普遍存在着负债业务数额庞大、非利息性收入占据总收入量份额较小的现状,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增加银行的盈利能力,我国本地银行应该顺应银行总体发展的潮流,在非传统性负债业务领域做出积极的探索与开拓,既然我国银行的具体业务以负债型业务为主,就应该在这一领域上做出新的建树,发现并完善新的业务同时增强银行的营业能力,所谓的非传统型负债业务主要包括的就是中间业务,即担保、融资、见证、租贷、银行卡、代理、结算等业务,总之,我国本地银行应该在这些非传统性负债业务方面做出开拓性创新,拓宽银行的业务收入面,从而增加银行的盈利能力。

另外,我国本地银行还应该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这是基于银行客户不断增加的需求而言的,如果银行不能迅速准确合理的做出金融创新,很有可能从根本上与银行业大潮流脱节,失去最基本的客源,又何谈盈利创收呢?所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是我国银行想要提高盈利能力所必须采取的举措。目前我国银行的发展现状是,在金融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方面较为薄弱,对客户消费的吸引力较弱,金融产品的种类和技术深度还不足以满足客户快速增长的金融需求,在基于这个大前提下,我国银行业必须要跟紧外资银行发展的速度和深度,尽可能不落后太多,并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金融产品的种类和技术做出创新性开拓,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从而为银行带来更高的利润。

3.3 建立健全银行业市场竞争体系

为了在外资银行入驻的情况下还能对我国银行业的资源配置做出优化,并且提高我国银行的运营效率,我国银行必须要建立健全的银行业市场竞争体系。一个健全的竞争体系必须要是公平公正的,我国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业务、经济管理、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实力都相差悬殊,如果市场竞争还不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的话,可想而知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必然是非常坎坷的。

为了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国政府必须加大贯彻国民待遇原则要求的力度同时明确的规定各大银行应该承担平等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都应该处于绝对平等的位置进行市场竞争。另外,我国政府也应该合理的放宽银行业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条件,虽然说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便开启了对外开放之门,而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契机更是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速度,但是我国对内资的开放与对外资的开放相比却显得过于谨慎了,由于民营资本开放力度不够,我国目前能被称为真正民营性质的商业银行只有民生银行一家。当然政府对开放内资的谨慎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内资的开放涉及到民营性质银行的市场、道德、信用等多方面风险因素,但是究其原因,我国民营资本的开放会存在这些风险主要在于监管当局的监管技术和监管手段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我国政府不能因为监管力度的不够就剥夺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权利,民营资本能够进入银行业必将为我国银行业注入新血,正如外资进入我国银行业是一样的,不仅能够改善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够的问题,还能够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增强我国银行的总体经营效率,所以我国政府应该合理的放宽银行业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条件,同时积极增强我国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强化对经济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尽可能降低民营银行增加所带来的各种风险。

3.4 加大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力度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换句话说,金融业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金融安全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势必会带来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去排除这些不稳定因素或者把这些不稳定因素转化为稳定性因素,这就需要我国监管当局将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也纳入监管范围之中,并针对外资银行建立一套新的符合外资银行的经营特点的监管理论与监管体系。

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为时已久,在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中,我国已经初步创建了一套专门针对外资银行的比较完整有效的监管体系,虽然说外资银行来自于国外,但是其主要机构与行使职能等方面与我国国内银行大同小异,所以我国专门针对外资银行创建的监管系统与国内银行的监管系统也基本一致,但是外资银行与本地银行终究是不同的,所以监管体系还是会有一定的区别,这些联系与区别都详细的记录在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们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实施细则之中,该条例较为详尽的记述了我国监管当局对外资银行实施的监管细则,该条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还有待日后国内外资银行行的发展历程来进行检验与判断。

除了以法律法规构建监管外资银行的法律体系之外,我们还应该从其他方面共同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一是加强我国银行业中介审计机构的建设,强有力的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对我国市场的良好运行与公正合理的市场监管都有直接而密切的联系,因为我国审计机构的现状是对国际规则不能熟练应用、业务处理能力较弱,所以加强我国银行业中介审计机构的建设是必然的举措;二是要完善我国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公正透明且充足的市场信息有利于政府对银行的运营管理作出约束和监督;三是要完善银行的信用评级制度,具有较强操作性与可靠性的信用评级制度也是加强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的手段之一。

[1]高玮.外资银行进入与银行业竞争度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4).

[2]王国红,何德旭.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效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7).

[3]郑鸣,冯凯.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银行业绩效、市场集中度的变化[J].金融论坛,2007,(4).

[4]朱晓艳,徐光.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分析[J].浙江金融,2007,(11).

[5]杨慧兰,徐强.基于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7,(4).

[6]杨瑶,钱晓英.国外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国银行体系效率影响的研究综述[J].金融经济,2006,(22).

[7]宋林,王建玲,王明倩.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3).

[8]张伟.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J].特区经济,2007,(12).

[9]李斌,涂红.外资银行进入对发展中国家银行体系效率影响的经验检验[J].上海金融,2006,(7).

[10]郭田勇,赵晓玲.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08,(6).

[11]黄隽,等.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度:基于韩国、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的比较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4).

[12]陈伟光,肖晶.外资银行进入效应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07,(1).

[13]毛泽盛.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4).

[14]赵子铱,等.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基于Panzar-Rosse范式的考察[J].统计研究,2005,(6).

[15]叶欣.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2).

[16]吕剑.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5).

F830

A

1004-7077(2013)06-0101-05

2013-11-07

殷悦(1990-),女,山东聊城人,大连外国语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吕艳]

猜你喜欢
外资银行银行业银行
江西银行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记忆银行
与外资银行同行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试论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