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新闻素养及职业精神

2013-01-31 09:23谢文婷
枣庄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主持人职业

谢文婷

(苏州大学 凤凰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浅谈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新闻素养及职业精神

谢文婷

(苏州大学 凤凰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随着新闻改革步伐的加快,新闻类节目的丰富,一批走进新闻现场,感受新闻事件内涵及外延,对整个新闻报道起主导作用且又经受历练的记者型主持人,在公众心中建立起了权威性和信任感,扩大了立体媒体的影响力。

记者型主持人;角色定位;新闻素养;职业精神①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记者型主持人都拥有记者经历,都具有记者和主持人双重角色,以“采编”、“主持”见长,集采、编、播于一体。他们凭借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新闻素养以及独特的视角,形成了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职业规范与行为模式的角色定位。

首先,记者型主持人是新闻报道中的主持人

“记者型主持人”这一词语中,“主持人”是中心词,“记者”是定语,也就是说,记者型主持人首先是主持人的角色,然后是记者型的非架式主持人或播报式主持人。一个好的主持人能用最简洁明了的话语表达最具实际意义的内容,能以其纯熟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可信赖的屏幕形象立于观众面前,他是整个节目的支撑,集中体现着节目创作人员的创作意图。因此,记者型主持人要具备语音、发声、表达、形象、气质等基本素质。

采访是记者型主持人基本功,他的采访活动与其他普通电视记者的采访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是二者的采访都遵循采访活动的规律,个性在于记者型主持人的采访是为了突出权威性。记者型主持人作为主持人,是对受众进行传播的第一人,特殊的新闻位置和职业的新闻敏感,使他们对自己的主攻方向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于是这样的采访活动也就带有一定的权威性。记者型主持人的采访要体现其权威性,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在新闻事件现场采访、现场报道和现场点评,让观众能清楚地看到他的采访水平和新闻敏感程度。

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作为记者在《新闻调查》中,她与受访者面对面深入交谈,气质非凡,当她站在镜头前时,对着受众层层分析,独特而精辟,让人们看到记者型主持人应有的丰富的采访经验和良好的镜头前的语言表达能力。她的语气、语调、态度的变化,媒体与受众之间关系的处理,以受众为中心,与受众平等交流,友好互动的姿态等,诠释着一个记者型主持人特有的风貌,告诉人们她就是“这一个”新闻事实报道的主持人。

其次,记者型主持人是具有个性和权威的记者

记者型主持人的个性在于融入了记者的报道观点,也就是头脑中要有一线采访的现场感,写下具有记者视角的串联词,主持播出中有记者型的思考和述评。

新闻类节目中,新闻需要大量的采访和现场出境。节目前期,要深入了解新闻的背景和情况,对所要播报的节目进行策划和采访;节目主持中,要对深层的事实材料进行组构,并对新闻事件分层进行准确的预测。因此,记者型主持人必须树立一种整体意识,包括报道策划、案头准备、现场报道的临场发挥和节目后期的编导制作,要把握住节目最终成品所必须的诸多因素。记者型主持人不仅仅是完成采访任务的记者,而是兼二者于一身,既要起到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导作用,又要承担起富有个性的权威性采访任务,在主持中融入记者的报道观点,在采访中体现主持人的权威性。这就要求记者型主持人尽可能的深入到节目制作中去,宏观上具有全方位编辑意识、节目意识,又要仔细感受个别细节,每一个小环节都尽可能考虑周全、到位,包括每一个转场如何转、串场如何串、述评如何评等,就是说,在他的节目创作思维活动中,主持意识、采编意识同时进行,并在实践中达到高度统一。

从某种程度上说,记者型主持人参与节目创作越深入,做出的节目效果也就越好。《新闻调查》曾播出过一期《宏志班》的节目,以记者型主持人白岩松的调查采访为主要形式,对北京广渠门中学设立“宏志班”这一事件进行多侧面、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白岩松参与节目策划、采访、拍摄、编辑、主持,足迹遍布整个北京,历时多日,以一次次个性化的现场采访、现场报道加上适时的评论,跟踪记录和剖析了“宏志班”这一社会现象本身发生的过程。既增强了节目的现场感和可信度,也体现了记者型主持人采访的个性和权威性。

第三,记者型主持人角色的认知应与社会的角色期待相一致

社会对角色的期待是社会对某一角色的希望和要求,它影响着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行为。记者型主持人既要报道客观世界发生的大量新鲜的事实,如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新道德、新事物等,又要报道广大民众的呼声、要求和愿望,还必须揭示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是社会对记者型主持人这一角色的期待,如果记者型主持人对角色的认知和领悟与社会的角色期待出现偏差,不能通过大众媒介提供的“虚拟环境”让民众来感知现实世界,就可能出现角色失调,造成角色不当或角色冲突或角色不清。

记者型主持人不仅是客观事物的记录者,还应是客观事物的分析者、阐释者、播读者,是观察家和思想家的融合,具体说,一是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自成体系,能透过零散的社会现象看清事物内在联系的本质,能挖掘事物蕴藏着的深刻内涵,能从司空见惯广泛复杂的客观现实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二是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并对事物有预见能力,能准确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走势,具有超越一般记者所处的那个社会阶段的平均认知水平。

记者型主持人由于身兼记者与主持人的双重职责,因而,就素质而言,记者型主持人要比单纯的主持人高出一筹。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节目中涌现出的一批记者型主持人就是佐证。

1.具有新闻敏感性是记者型主持人必备的素养

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迅速而敏捷的辨别和捕捉生活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新闻敏感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敏锐的感知事物的新变动,及时发现、掌握有关新闻线索;二是迅速、准确的判断各种新闻线索的价值;三是要有必要的新闻超前意识;四是准确的分析、判断在当前形势下的报道方向;五是迅速、准确的分析、判断自己掌握的新闻事件同各种社会信息的关系,具有哪些个性特点;六是迅速、准确的分析、估计自己所采写的新闻报道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果,是否进行连续报道等等。

新闻敏感最重要的就是挖掘事实背后的事实,新闻背后的新闻,或者是在看似平常的事实中发现重大的新闻价值,这需要平时多观察、多分析、知识面要广,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猜测,并及时跟踪与调查。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发现和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是政治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是灵感思维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体现。它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迅速、综合的反应能力。可以说,新闻敏感之于记者型主持人,就像画家之于色彩的辨别,音乐家之于音符的了解。

2.采访前的周密部署是记者型主持人必做的功课

采访前做好周密的布署是节目创作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记者型主持人必做的功课。为了采访的顺利进行,主持人要事先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进行足够的了解,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多角度分析采访对象,全方位透视新闻事件,做到心中有底,有备而去。

准备工作做充分,不是说开会之前你看了多少资料,你脑子要不停的转,跟你需要的答案有关系的你才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问的准、稳、狠。在这个过程中,有跟编导的沟通,跟摄像师的沟通,跟录音师的沟通等等,采访工作在不停的变换被采访者中进行,你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你怎样去保持这种状态,保持它的连贯性,以最佳状态出现在屏幕上。为了使后期剪辑出的节目更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主持人在前期采访时还要顾及四类问题:探究事实的提问;了解知识的提问;印证态度的提问;挖掘感情的提问,以尽可能的避免出现采访不到位,不全面的遗憾,所以,采访前的周密布置和充分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3.亲临新闻现场观察、分析是记者型主持人采访的路径

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有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的不够近”。这句话道出了新闻摄影和新闻采访的一个真谛:采访,一定争取到现场。

柴静在北京市人民医院的地下室发现黑板上SARS患者被写成普通感冒病人;王志在一次采访假楷模中,发现贴满墙的学习体会材料是假的,他仔细看了字迹,发觉只有两三个人的字迹,尽管墙上有40、50份,但实际就是两三个人一夜之间抄出来的。再看看这些稿子的内容,开头、结尾都是一样的,中间稍微几句是变化的。这就是记者型主持人的新闻嗅觉和观察能力,这种观察现象背后的价值要求记者型主持人要有“深看一眼”和“高看一眼”的能力。

主持人到了现场,一定要争取到所报道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了解事件的真相,用客观事实说话,增加报道的可信度。所以说一名合格的记者型主持人必须亲临新闻现场,紧抓关键人物,做到有大事发生的时候,“我”就在现场,“我”是整个事件的目睹者。经验告诉我们—“在唇干舌躁之后,在别人停下来的地方,再往前走一步,往往能得到惊喜。”

4.分析事件来龙去脉,把握报道主线是记者型主持人的定力

一是主持人要学会揣摩观众的心理,观众在什么时候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会对什么问题提出质疑。节目随着悬念展开,悬念在质疑中一个个被解开之后,不用主持人做出结论,观众也会得出自己的答案。《新闻调查》节目之所以吸引观众就是其悬念与冲突的设置,调查性报道不是单纯的记录,而是一种纵深的发掘,悬念和冲突的制造使节目更具可看性。《新闻调查》围绕记者的调查过程而展开,悬念构成了节目的关节点,随着悬念的出现、发展和结束,节目也完成了自身的起承转合。悬念设置的根本出发点是把握好观众的心理,让观众和主持人同时面对一个个疑问。例如矿难事件的发生:矿主隐瞒了什么—是谁在隐瞒—为什么要隐瞒。主持人必须不停的代表观众提出问题,不断地寻找答案使调查层层展现于观众面前。

二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问与答的交流中,要把握住报道的主线,要把表象背后的事实呈现出来。仔细分析事物,透过现象挖掘事物深处的本质,这其中也不乏一种定力,在采访中要懂得你需要什么,主持人绝对是一个控制者,不能跟着被采访者的思路进行。关键时要保持清醒,这种清醒就是一种定力。所以说一名记者型主持人要善于分析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报道主线,观众才能更加清楚、明了的知道事件的前因后果。

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精神不是笼统宽泛的概念,它由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良心等多重要素构成。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精神具体体现在日常采访活动中。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10名外国记者坚守在巴格达冒死采访而不幸牺牲,香港凤凰卫视女记者闾丘露薇面带伤痕出现在巴格达街头向世人报道战事,此时,我们看到了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精神;在非典型性肺炎阻击战中,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王志一次又一次的走进核心隔离区,向人们讲述抗击与死亡、坚韧与悲伤,当人们从电视获知核心隔离区的人和事时,我们看到了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精神,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天职感”。

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精神,说到底就是一种追逐新闻的精神,追求真实的精神,追寻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源泉是社会责任感。记者型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就是根据人们最关心的问题,通过客观真实的报道寻找事实真相,提供关于事实的全面公平的信息,关注民生,具有公平心和正义感。什么是真相?真相是“正在或者一直被遮蔽的事实”,探寻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被遮蔽的真相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没有责任感的人往往会被表象所蒙蔽,只能蜻蜓点水,触及皮毛。只有那些真正有激情有责任感的人才会不断质疑,直到探寻到事实的真相。

在《新闻调查》的一期节目《张润栓的年关》中,观众一开始对欠民工钱的包工头张润栓的人品产生质疑,节目中主持人柴静带领观众走进了张润栓前妻的家,走进法院,与张润栓面谈,最终弄清了事实的真相。随着对事件过程的跟进,观众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张润栓的同情,对中国法制的无奈之感。正是有了主持人这种满腔的责任感和人文意识才使受众清晰地看到了这些真相。面对真相,《新闻调查》不是简单呈现后束之高阁,不是意气用事地恶狠狠地批判,更不是高高在上地生硬教化,而是用理性的目光去审视,用积极的行动去引导,努力促成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的体现。有了这些主持人优秀的素质,栏目才得以出彩,才被观众所接受。因此,可以说职业精神作为全力承担社会责任的生命境界,作为超越物欲的价值追求,对于记者型主持人来说,就在于其对新闻传媒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

中国电视主持人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不仅和一些主持人缺乏自己的风格容易被替换有关,也和很多节目一味追求年轻化,时尚化有关系。于是主持人在国内几乎就成了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而欧美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很多电视主持人自己就是新闻业的代表,他们就是一个栏目的品牌。比如CBS擅长深度报道的节目主持人芭芭拉·沃特斯,虽已步入老年,却仍让人感到魅力独具。英国BBC新闻节目主持人也都是有阅历的成年人,而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60分》著名主持人麦克·华莱士已年届84,至今仍活跃在电视荧屏上并深受观众喜欢。《60分钟》和华莱士成功的例子来看,调查性新闻报道需要能够支撑起整个调查报道的记者型主持人。今天随着中国电视新闻理念和制作手段不断更新和完善,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日趋丰富,主持人的风格也日趋多样,集记者、主持人于一身,采、编、播合一的记者型主持人,拉近了新闻采访报道与观众的距离,适应了广播及电视报道制作深度和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认可和青睐。

[1]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孙玉胜.十年[M].北京:新知三联书店,2003.

[3]柴静.看见[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王俊涛,刘丽霞.记者型主持人的定位与把握[J].现代视听,2010,(1).

[5]从央视“新闻调查”看优秀记者型主持人的素质[N].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632705/.

G642

A

1004-7077(2013)06-0134-04

2013-10-19

谢文婷(1992-),女,山东枣庄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本科,主要从事播音主持方向研究。

吕艳]

猜你喜欢
主持人职业
PHONEY WAR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