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与我国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

2013-02-01 02:30袁修学袁静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生理学医学院医学院校

袁修学,袁静萍

(1.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全球已有1,700余所医学院采用PBL模式,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我国引进PBL教学较晚,至今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仍处于起步阶段。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沟通基础与临床各学科间的“桥梁”学科,尤其适于进行PBL教学[1]。本文将就我国病理生理学教学活动中已经进行PBL改革的规模、方法、进展等做简要分析,为全面深化PBL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基础性资料。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仅限于内地全日制普通本科医学院校,不包括军医大学和中医药大学。最终,资料完整的97所院校被纳入研究范围,他们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病理生理学质量工程为主线,采用反复网络检索的方法完成。具体方法是:以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为单位,逐一罗列出其区域内的医学本科院校名单,在百度和谷歌搜索引擎中以病理生理学+PBL+学校名称为关键词进行双重搜索,将能得到的阳性结果直接记录并整理归档;零检索结果者,则在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再按精品课程、学术论文、会议论文的顺序依次检索,能全部逐一排除者,方确认为无PBL教学活动单位。

三、研究结果

1.截至2011年9月,全国共有20所医学院校开展了病理生理学PBL教学,其比例1为21%。其中,既有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等“985”高校,也有徐州医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等地方院校。

2.中国医科大学是惟一一所实行全程病理生理学PBL教学的单位。其余19所高校都只在特定对象进行了部分章节的PBL教学尝试。

3.2003年,中国医科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病理生理学PBL教学;2004年,北京大学医学部面向八年制医学生开设了病理生理学PBL课程(心血管系统)[2]。其余各院校进行病理生理学PBL教改的时间集中在最近5年。

4.我国病理生理学PBL教学以理论课为主,其主要形式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此外,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泸州医学院等院校也尝试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进行PBL教学,用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收效明显。

5.张海鹏、吴立玲主编的《病理生理学(PBL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是我国第一部病理生理学PBL教材,填补了我国病理生理学PBL教科书的空白。

四、讨论与分析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一种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由于PBL是以临床个案作为学习的基础,可以拉近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距离。医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如果能建立PBL的学习能力,在临床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便能更快适应,学习临床知识也能更得心应手、更加自如运用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

病理生理学主要是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重点研究其病理过程以及患病机体机能和代谢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它既是由基础课学习到临床课学习的过渡,也是从医学理论学习到进行临床实践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国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行PBL教学不仅完全可行而且十分必要!

在北京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一流医学院校有关病理生理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病理生理学PBL教学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在诸如PBL教材建设、PBL本土化研究、PBL考核体系建立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势必会推动我国病理生理学PBL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然而,PBL教学并不容易。当前,阻碍病理生理学PBL教学全面推广的瓶颈性问题在于体制的僵化[3]:

首先,现行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较好地体现了医学科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完整性,已具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它天然性的适合于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fing,LBL);而PBL教学则与以系统疾病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体系相匹配,后者打破了传统课程体系,围绕临床问题综合组织相关学科内容为课程,加强了基础医学同临床联系,使学生早接触临床,直接从临床工作实际出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其次,PBL是全球在“全人教育”新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方法,宗旨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的灌输。目前我国学校使用的评价模式大部分是建立在知识灌输基础之上的,整个体系比较滞后,国内当前的评价模式(如研究生入学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在根本上制约着PBL的发展,现有的终结性评价模式也制约着PBL评价理念的形成。

最后,教学条件的先天不足客观上也迫使我们不得不放慢教改的步伐。诸如PBL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对导师的需求呈几何级增长而致师资更加捉襟见肘,图书资源与网络资源增长的滞后、科学合理的PBL教案匮乏等不一而足。

PBL教学改革的重重困难,直接导致了如下局面:截至2011年9月,我国只有21%的院校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活动中尝试PBL教学。而且,仅仅只有中国医科大学一所学校实现了全程病理生理学PBL教学!统计资料显示[4],早在1998-1999学年,127所美国医学院校中就有126所(占99%)实现了PBL全程教学。很显然,我国PBL教学仍然属于起步阶段,PBL仅仅是作为试验性方法在进行研究与探索,在医学教育改革中更是万里长征第一程。

当然,我们仍坚信PBL教学是我国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大潮中的一股清流,虽细小但将给教学改革带来无限活力。

[1]袁修学,袁静萍.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1):58-59.

[2]吴立玲,徐 海,高远生,等.以心力衰竭为专题进行PBL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1):2260-2261.

[3]雷俊霞,杨惠玲,郭振宇,等.病理生理学国际化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6(12):53-54.

[4]周忠信,陈 庆,林艺雄,等.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2007,28(8):72-74.

猜你喜欢
生理学医学院医学院校
新乡医学院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右江民族医学院全科医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