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词生活化教学的探索

2013-02-01 08:58王军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探讨生活化初中语文

王军涛

【摘要】生活也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只有将语文学习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语文学习转化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让语文与生活和谐地链接起来,语文的课堂才会多姿多彩。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诗词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探讨

一、诗词与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

诗词是语文课程教学生活化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副主编温立三先生指出,新教材从七至九年级的编排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人文性和文学性越来越强。中华诗词的频繁介入,无疑使新教材的文化内涵更丰富,如七年级课本(包括新诗)共选58首诗词,八年级仅上册直接在教材中出现的就有30首。显然,这些大量的诗歌阅读,为中华诗词走进初中校园提供了可行的量的积淀,这是其一。其二,“中华诗词,特别是其中的古典诗歌可谓精美绝伦,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爱国爱民的爱国主义、天下为公的道德胸襟、悲天悯人的悲悯情怀、万古长新的艺术魅力,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三千多年来,不知熏陶、感染、教育、鼓舞了多少代人,已经变为中华民族形成、凝聚、发展、振兴的一种精神力量”。因此,新课程标准强调“诵读古代诗(歌)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其三,语文的“国学”地位和二千多年的诗教传统的浸润,早已使中华诗词根植于民族精神和“最优秀文化成分”的土壤中“博大精深”,经过民族的代代相传,而成为最广泛的素材资源和人文资源,从“六艺经传”到“经典诵读”,从自然名胜到风俗民情,何时何地无诗?诗歌是语文课程教学生活化取之不竭的源泉。

二、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以往的诗词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诗词篇章,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诗词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诗词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诗词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诗词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诗词教学的返朴归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诗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强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战士们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如教学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秋天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了解秋天的特点秋天的美,这样,学生学习这首词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教学王维的一些诗歌或一些咏物诗就可以指导学生走入山中,去观察山水虫鱼、动物植物,领略山中的美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诗词内容。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诗词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形势发展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杜甫的《石壕吏》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诗人、差役、老妇等,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如:曹操《观沧海》一诗中作者通过自己对大海的观察,再借用生动的想象表达自己豪迈的心胸与理想,学生也较感兴趣,但因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很少见到大海,缺乏感性认识,势必给阅读带来阻力,所以课前老师可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到海边走走,观察大海等。在学好课文后,为更好的拓展延伸,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作业:这篇诗歌写大海写得这么好,其实大自然中精彩的东西很多,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总之,诗词教学生活化的空间很大,但是在和生活的联系上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生活化的引入都需要经过仔细地思考。所以,如何在细化上,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不断深入研究和思考。

猜你喜欢
探讨生活化初中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