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作用

2013-02-02 02:08莫冰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医中药治未病中医药

莫冰泉

“治未病”起源于我国2000多年前,是我国中医学的璀璨明珠,备受历代医学大儒所重视并应用于发病治病的历程中[1]。恶性肿瘤对人的危害极大,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我国的“治未病”理论应用于防治恶性肿瘤的各个阶段中,能使大多数肿瘤患者受益,减轻病情,其临床意义重大。

2 认识“治未病”

2.1 “治未病”的理论内容“治未病”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充分的表达出古人对未病的认识,所为治:包括医治,调理方面,古人对与疾病的预防主要表现为首先要调理,争取做到无病的状态[2]。未病,主要是指患者身体健康处于现代所说的健康或是亚健康状态,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即为癌症前期或是尚未确诊的肿瘤疑似患者,或是已有明确肿瘤诊断的患者并未有转移或者恶化的患者可以成为“未病”。因此,对于恶性肿瘤的“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患者未患肿瘤前的自身调理,癌前病变的及时诊断并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患癌期间未发生肿瘤转移,维持病症稳定。

2.2 “治未病”的三个阶段和五个原则“治未病”的理论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五个原则[3]:⑴无病阶段:在无病阶段,“治未病”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治疾病发生,保持健康的身心,维持自身身体康健;⑵有病阶段:患者在患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后,其身心均受到极大的伤害,此时,“治未病”的目的是防止疾病发展,恶化,保持病情稳定,主要体现在防止疾病发作、防止病情加重、防止病情恶化三个方面,此三方面相互促进,互相关联,不可分割,在患者患病初期时就应该以统筹兼顾的方式对此三个原则进行认识;⑶病愈阶段:病愈阶段患者的身体情况虽有好转但是仍然存在复发的隐患,“治未病”主要表现为防止疾病复发,维持患者身体健康。由此看来“治未病”理论可以应用于疾病的各个发生发展阶段,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3 “治未病”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应用

3.1 在无病期的应用 恶性肿瘤的发生受到多种高危因素的影响主要为:①不良的生活习惯:主要表现为吸烟酗酒,此两大因素时导致高位恶性肿瘤发生的主要因素;②饮食习惯不合理:现代生活方式较快,大多数人由于各式原因不能保持正常的,有营养的饮食,因此,有关食道和胃肠等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③环境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生活的环境及工作的环境不理想,常常受到来自空气或者是地域性的环境污染以及工业污染等的影响,其患癌率也较高;④婚育行为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妇科的各种肿瘤与婚育等因素有关;⑤心理状态失常: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心理收到不正常的刺激,这也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治未病”理论在此主要的体现为揭示恶性肿瘤的发生高危因素,使人们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认识,并促使让你们改正不良的习惯,避免受到不正当的刺激因素,从而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维持真正的无病状态[4]。

3.2 在有病期的应用 恶性肿瘤在正常发生发展时,其生长的速度较慢,患者并未感到身体有不适症状,但是当恶性肿瘤发生转移时,其病情症状才会显现,但是已经是晚期病症,在“治未病”理论中,应及时的发现病症,主要采用定期的身体检查,尤其是针对一些从事导致恶性肿瘤高危因素工作的人或是易患恶性肿瘤得人,要积极宣传,使得更多的肿瘤患者在肿瘤发生早期即被发现,有助于后续治疗[5]。对于有些不能根治的患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进而减少其病痛的方法也是“治未病”的实践表现。

3.3 在病愈阶段的应用 对于一些在疾病早期即被发现的恶性肿瘤患者,其根治的可能性极大,在根治疾病后,“治未病”的理论应用主要表现为防止复发:即是坚持定期复查,根据治疗效果采用中医药进行辅助治理,进而巩固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还有一次病人在经过疾病的折磨后,其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此时可以采用服用一些具有固本培元的中药进行身体滋补,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进而降低复发率。

4 结语

中医中药博大精深,“治未病”理论可应用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于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起到意义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应充分渗透“治未病”理论,保证患者身心健康。

[1] 朱向东,李广远,刘稼,等.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内涵探讨.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725-2727.

[2] 齐彦春.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12,27(3):87-88.

[3] 江琪,王国玮.“治未病”思想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北京中医药,2011,30(2):123-124.

[4] 宋敏,温孝明,安文博.运用“治未病”思想探讨骨科慢性病的防治策略.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2):55-58.

[5] 张晓黎,郭迎树.中医护理在治未病中的优势与实践.中医中药,2009,6(8):72-73.

猜你喜欢
中医中药治未病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踝套牵引加夹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效果观察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舒缓疗护中医药疗法的研究进展和思考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