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例隐裂牙的诊断与临床治疗分析

2013-02-02 07:32林少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全冠口腔科牙髓炎

林少云

85例隐裂牙的诊断与临床治疗分析

林少云

目的探讨牙隐裂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案。方法观察记录85例隐裂牙的临床资料以及综合方法,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发病部位以上颌第一磨牙发生率最高(40%),发病年龄40~60岁患者牙隐裂发生率最高(73%),隐裂纹走向主要为近远中向。临床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取其良好效果。结论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临床综合治疗,对治愈及保存隐裂牙意义重大。

诊断;隐裂牙;综合治疗

隐裂牙是临床上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一种牙体非龋性疾病[1],由于隐裂纹位置隐蔽或与沟裂重合,致使临床症状不明显而难以早期诊断,具有渐进性、隐匿性以及不可复性的特点,病程迁延常累及牙髓引发根尖周及牙髓病变,最终导致牙缺失。本研究总结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口腔科就诊的85例隐裂牙的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口腔科就诊的85例隐裂牙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4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5.60±9.84)岁,其中<40岁13例(15%),40-60岁62例(73%),>60岁10例(12%)。临床诊断标准:①患牙咬合不适,偶有咬合后短暂撕裂样疼痛,伴冷热刺激痛。口腔检查见牙冠完整,牙合面存在与发育沟吻合浅在裂隙,延伸越过边缘嵴,碘酊染色可见“碘线”。②牙髓测试有活力,X线未见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病变。③利用口腔科光固化机进行光源辅助检测[2],隐裂牙可见“界线”状改变。隐裂牙分布情况: 下颌第一磨牙21例(24.7%),下颌第二磨牙6例(7.1%),下颌前磨牙3例(3.5%),上颌一磨牙34例(40%),上颌第二磨牙16例(18.8%),上颌前磨牙5例(6%)。隐裂情况:患牙隐裂线走向为近远中向有76颗 (89.4%),颊舌向6颗(7.1%),两中走向并存者2颗(2.4%);,与对合牙咬合紧密和合面磨耗不匀所致的高陡牙尖者有74颗 (87.1%)。

1.2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不明显且遇到冷热刺激疼痛不显著者,牙隐裂处在牙本质浅层,可仅给予调整患牙咬合面,裂隙处备洞,应用光固化树脂永久充填修复,临床上有明显咬合痛及遇冷热刺激痛,牙隐裂隙已经处在牙本质深层,裂隙处备洞且常规垫底,用光固化树脂永久充填修复。2周后无症状行全冠修复。出现牙髓炎或牙根尖周围炎临床表现者则降低咬合,制作带环,常规根管清理治疗,观察1周无不适反应,行全冠修复。

治疗效果的评定:治疗成功者,临床无任何不适症状,咀嚼良好,填充物与全冠边缘结合紧密,无松动、脱落,隐裂牙能够完整存在, X线根尖片无炎症。治疗失败者,治疗后出现牙根尖周围及牙髓炎,或是牙体折裂导致隐裂牙拔除,X线根尖片出现根尖周、根分叉病变。

2 结果

本组40颗隐裂牙牙髓活力正常的隐裂牙进行调颌和充填治疗,45颗患牙有牙髓炎而进行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85颗隐裂牙进行1年观察随访,成功74颗(87%),好转5颗(6%),失败6颗(7%),其中3颗后期出现牙髓炎症,3颗反复出现牙槽炎症,形成瘘管,冠根折裂,最终拔除。

3 讨论

牙隐裂常见于中老年患者,本组资料中40-60岁患者占73%,与相关文献报道相近[3],原因在于此年龄段患者易出现牙齿应力疲劳,咀嚼力高,抗折裂强度低,另外随着年龄增长,牙齿磨耗逐渐加重,牙尖斜度逐渐增大导致创伤性合力的产生,如合并合干扰将水平分向力破坏性大大增加,提高发生牙隐裂的风险。本资料中上颌一磨牙发生牙隐裂机率最高,达40%,上颌第一磨牙位于咀嚼中心位置区,存在与对颌牙尖窝对位最合适关系,因此出现牙隐裂机率最高。

发现隐裂牙应该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促成患者尽早治疗。临床以综合治疗为理念,治疗过程始终强调消除致病因素,调整咬合关系,平衡咬合负担,通过准确评估牙髓活力以及隐裂深度选择根管治疗[4]。本资料对40颗隐裂不深、牙髓活力正常的患牙进行调合及树脂充填,随访1年有6例出现根尖周及牙髓病变,4例通过进行根管治疗后恢复,1例治疗无效拔除。分析原因在于反复充填和调合治疗导致患牙牙体结构变薄,咀嚼力加深裂纹,增加了后期牙折裂或和牙髓病变的机率。本资料对45颗隐裂牙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和全冠修复后,随访1年,1例失败,原因为根管治疗不彻底,炎症反复控制不力而拔除。总体而言此方案是治疗和保存隐裂牙行之有效的临床方法。由于本资料纳入观察患牙例数不多,其有效性还需进一步观察,治疗隐裂牙的关键仍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临床综合治疗,对治愈及保存隐裂牙意义重大。此外,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提高医患双方的信任度,也能够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奠定基础。

[1] 郑麟蕃,张震康,俞光岩.实用口腔内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

[2] 胡丙耀.光源辅助检测牙隐裂的实验研究.口腔医学,2010,30(6):375-376.

[3] Ratteliff S, Becker IM, Quinn L, Type and incidence of cracks in posterior teeth. J Prosther Dent,2001,86:168-172.

[4] Opdam NJ, Roeters J, Loomans BA, et al. Seven-year clinical evaluation of painful cracked teeth restored with a direct composite restoration. J Endod,2008,34:808-811.

515100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口腔科

猜你喜欢
全冠口腔科牙髓炎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全冠预备体终止线局部扫描正确度对整体的影响
樟脑酚与氢氧化钙治疗慢性牙髓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门诊口腔科消毒效果与有效干预措施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下江西省口腔科专业住院医师KAP调查研究
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活髓保存的短期疗效观察
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临床研究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炎的效果比较
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烤瓷全冠修复残根残冠上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