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误诊原因分析与探讨

2013-02-02 07:32高秀杰吕丹赵颖侯丽刘岩王婷怡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导联波形电极

高秀杰 吕丹 赵颖 侯丽 刘岩 王婷怡

心电图误诊原因分析与探讨

高秀杰 吕丹 赵颖 侯丽 刘岩 王婷怡

心电图的使用已有100多年历史了,心电图技术的问世极大的提供了心脏电生理学研究水平,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能力,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心电图检查具有简单、方便、快捷、准确、无创的优点,也是目前诊断心脏病最常用的方法。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能遇到不结合临床状况,只凭偶尔的心电图记录,就给就诊者诊断为“心肌缺血”,甚至“冠心病”,使就诊者常年吃药,加重了其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相反,有些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心电图检查却正常。因此,全面、系统、正确的认识心电图,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1]。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意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对10000份心电图的分析,操作和阅图时判断导致误诊的发生率为0.21%,即10000份心电图因操作阅图时判断导致误诊者占21人次。

1 常见的操作失误

1.1导联线接错 ①左右手导联线接反是最常见的。心电图可出现侧壁T波倒置,呈侧壁肌缺血的表现。②双下肢导联线接错,由于下肢电极之间无电位差,左右下肢导联线接反,心电图无明显改变。③上下肢导联线接反,11导联线呈等电位线,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下,酷似急性下壁心梗,上下肢导联正常连接,图形恢复正常。此种情况少见。

1.2胸部导联位置放置不当 这是常易发生的操作失误。胸部电极位置比正常相差2 cm(升高或降低),都会影响到R波的振幅。如当电极位置升高2 cm时,R波振幅明显降低。

1.3人工伪差 人工伪差也是导致诊断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交流电干扰、肌电波、膈肌痉挛、皮肤与电极接触不良等可造成类似f波或F波。体位移动及电极板一时松动也可产生类似室性早波的移位波动波形。

1.4其他 双上肢电极如远离身体,心电图波形则不出现。当双上肢电极靠近身体时,心电图波形正常呈现。

另外,室内温度低于-18℃时,要注意给被检者保暖,否则易出现伪差或心电图波形不能正常显现。

2 阅读心电图不仔细导致诊断失误

有的医生阅读心电图时,特别是遇到比较简单的心电图时,只是大体浏览一下,走马观花,未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就下结论,极易发生误诊。如TUP现象误诊为房扑或房颤;预激波误诊为其他病理情况;将左束支阻滞、左室肥大的对应性右胸导联ST-T改变误诊为前间壁病变等。

3 仅凭个别导联的改变而做出诊断

如I无P波,就误认为是交界性心律,忽略了Ⅱ、Ⅲ导联的P波情况;Ⅲ导联T波倒置,就误认为是下壁心肌缺血,忽略了II、aVF导联T波的情况。

4 忽视临床资料导致诊断失误

心电图只反映疾病的一个侧面,要想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如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出比较可靠的正确诊断。

例如,临床上出现头晕、黑蒙、晕厥发作、心悸、胸闷、呼吸不畅等常是快速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多尿也是其快速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症状。由于心律失常发作时可引起心钠素分泌增加,导致尿量明显增多。如患者出现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伴有尿量明显增多,高度提示其可能为快速心律失常。再如,心电图出现窦性心动过缓,T波低平,体检见患者面部皮肤粗糙、臃肿、眉毛外1∕3脱落,言语迟缓及畏寒等,再结合甲状腺功能检测,即可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2]

以上对心电图常见误诊原因进行了概括的总结和探讨,其有利于更好的掌握正确分析心电图的方法及正确操作心电机的技巧,以便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加认真阅读、仔细判断心电图。每一份心电图都能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避免和杜绝心电图误诊的发生。

[1] 贾大林,齐国先.冠心病的心电图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张文博.心电图诊断线索与误区.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130021 吉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

猜你喜欢
导联波形电极
全陶瓷电极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剪应力计算分析
基于Halbach阵列磁钢的PMSM气隙磁密波形优化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针对电极事故的控制系统方案应用
用于SAR与通信一体化系统的滤波器组多载波波形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凿岩钎具波形螺纹检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