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3-02-02 10:17肖瑜范明莉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5期
关键词:循行肩痛偏瘫

肖瑜 范明莉

中风在现代医学中也称之为脑血管意外。中风有高致残率,文献显示,中风后偏瘫性肩痛发生率为16%~72%[1]。据调查,多数中风患者在偏瘫发生3个月内会发生轻重不等肩痛症状,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受限及偏瘫侧肩关节疼痛,对躯干稳定、肢体平衡产生影响。若不及时、正确进行治疗,迁延反复,则会有肩手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症状,最终变成不可逆病变,降低患者生存、术后生活质量[2]。本组研究中,笔者使用针灸对中风后偏瘫性肩痛进行治疗,并与西医治疗组进行比较,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9月起因中风并发偏瘫性肩痛病例118例,均于本院神经内科进行康复治疗,经CT及MRI确诊。患者意识清楚,未发现存在感觉障碍,均排除肩关节周围炎或外肩部创伤病史。根据患者意愿及实际治疗情况,分为针灸治疗观察组68例及西医治疗对照组50例。观察组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40~71岁,平均(51.9±14.9)岁;病程12~132 d,平均(36.9±41.5)d;中风类型:脑梗死42例、脑出血26例;偏瘫发生部位:左侧39例,右侧29例。西医治疗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1~72岁,平均(52.1±15.7)岁;病程13~135 d,平均(39.9±42.6)d;中风类型:脑梗死28例、脑出血22例;偏瘫发生部位:左侧29例,右侧21例。两组性别比例、脑梗死部位及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主穴包括人中、患侧极泉、通里、内关、绝骨、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交替针灸。配穴:按经络辨证进行。手阳明经循行出现疼痛的联合肩髑、曲池;手少阳经循行出现疼痛的联合肩髂、外关穴位;手太阳经循行出现疼痛的联合后溪、肩贞;手太阴经循行并发疼痛的联合列缺、肩前。寒证、虚证患者联合足三里、关元温和针灸。刺法:针灸穴位常规进行消毒,取1.5寸(30号)毫针,直刺进入穴位,再小幅提插捻转操作,行平补平泻法。刺入人中穴针感以患者眼眶刚好含泪为宜;内关、极泉及三阴交穴强度以患者微触电感或向脚趾、手指尖传导为宜,极泉穴不宜留针;余穴得气之后需留针30 min,每隔10 分钟行针1次,1次/d,5次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治疗完成4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西医治疗对照组以内科常规疗法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入院时、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肩痛状态行视觉模拟评分比较(VAS),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肩痛改善状态。治愈:肩痛症状彻底消失,随访半年后无复发;有效:肩痛症状显著改善;无效:治疗后肩痛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29例,治愈率42.6%;有效37例,有效率54.4%;无效2例,无效率2.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 24.0%(12/50)、有效率 56.0%(28/50)、无效率 20.0%(10/50)。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分别为(7.20±2.91)分、(7.36±2.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3.10±0.9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8±0.9)分(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因为患肢血液不畅,可导致肩关节、韧带及附近肌肉、肌腱挛缩、牵拉过度等,诱发患侧肩痛,延迟了患肢功能的康复[3]。由于疼痛,偏瘫侧肢体主动、被动运动功能受到限制,很大程度上对偏瘫一侧的肢体锻炼产生不利影响,也对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影响,甚至让患者丧失对疾病治疗的信心[4-5]。因此,对中风合并肢体疼痛患者应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对患者的肢体康复有着重要意义。尽可能地缓解、消除患者疼痛,消除妨碍偏瘫康复各种不利的影响因素,是避免致残的重要措施及关键。中医认为偏瘫肩痛属“痹证”,病机为气血逆乱、筋脉失养、肩气血壅滞。针灸能够调节气血,促进肩关节气血的通畅,达到“通而不痛”疗效[6]。

针灸疗法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42.6%,有效率54.4%,VAS评分为(3.10±0.9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针灸疗法的可靠性。一般治病应以综合疗法为主。本组研究发现:(1)对于偏瘫后肩痛,针灸治疗较西药治疗效果更佳,说明针灸在中风后偏瘫性肩痛治疗中发挥主要作用。(2)本组治疗遵循“治病求本”原则,但不拘泥“以痛为腧”,疗效较好,说明经络的客观存在,也进一步证实了中医理论的完整性、独立性及科学性。(3)针灸疗效确切,早期介入可有效降低肩痛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1] 邓柏颖,李扬帆,周恩华,等.针灸防治中风后偏瘫肩痛近期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4,24(12):815-816.

[2] 黄锦军,粟胜勇,雷龙鸣,等.推拿、针刺、拔火罐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及对全血黏度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9,30(5):83.

[3] 何玲娜,秦幼平,漆述蓉.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肩45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0):25.

[4] 闫建萍,吴和平,林东.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8):222-223.

[5] 潘俊婵,冷亦煊,陈晓芸.康复护理程序在脑卒中偏瘫中的早期瘫中的早应用[J].医药世界,2006,7(11):58-60.

[6]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16):381-383.

猜你喜欢
循行肩痛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任督脉循行刍议*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督脉循行考
从西汉出土经穴髹漆人像看手厥阴经脉的循行演变*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