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02-02 11:15张蓉邓岚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护理学教学法

张蓉 邓岚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其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应用于理工科生产教学过程中。其核心内容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再由学生自己应对与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这一切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和提升各种能力[1]。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相比较,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指导者或咨询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准备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2]。而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者变为主动建构者和追求知识者。该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中职卫校以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对象与材料

1.1 教学对象 我校2010级中职护理专业1、2班学生,共计112名学生。

1.2 教学材料 李小萍主编的《基础护理学》第十一章第一节内容[3]。

2 方法

2.1 课前准备

2.1.1 选题查阅项目教学法的相关资料,编写项目教学设计,根据中职卫校学生能力以及所学解剖学知识、健康评估知识及护理学基础知识,选取临床常见护理操作“肠道手术术前患者大量不保留灌肠护理”为项目任务。

2.1.2 确定项目教学的主要知识点:①肠道手术术前护理的注意事项。②肠道手术患者术前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护理内容。③制订护理计划。④实施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护理措施。⑤树立良好的护德护风。

2.2 分组并布置具体任务 授课教师提前1周将项目教学计划、项目任务、主要知识点布置给学生;授课教师指导学生分组,选出学习小组组长;授课教师安排好具体教学任务并接受学生咨询,做好答疑工作。

2.3 制订护理计划和工作程序 授课教师要求学生在1周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工作程序的设计。各组学生自行查找肠道手术术前患者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护理的相关资料,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定期检查各组学生完成进度,并负责接受咨询和指导。

2.4 成果展示 学生自行完成任务后,各组分别展示所取得的成果。成果展示的基本要求如下:①各学习小组分别汇报项目开展程序。②各学习小组呈交一份为肠道手术术前患者行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护理操作流程。③各学习小组进行一场情景表演,重点演示为肠道手术术前患者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护理的具体操作方法。④最后由师生共同评选出优胜小组。

2.5 学生自我评价 总结本次项目教学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6 教师评价与总结 根据成果展示,授课教师对各学习小组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作出客观、详细点评,最后对本次项目教学作出全面的总结和评价。

3 结果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解剖学知识、健康评估知识和护理学基础等知识联系起来,分工合作,通过自身的努力较好地完成项目任务,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均有所提高。

4 讨论

4.1 教学模式的创新性 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相互协作的新型教学模式。学习过程成为一项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性活动,师生们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该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授课教师只负责编写项目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素质,选取适当的项目任务,通过提纲的形式交给学生,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起着咨询、指导的作用;而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项目任务中的组织、策划、实施均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5]。在“为尿潴留女患者导尿护理”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解剖知识、健康评估知识、护理学基础知识来有效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把理论知识真正的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操作中。

4.2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为较好的完成各项任务,各组学生各尽所能,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力争本组取得最佳成绩。项目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通过成果展示,学生看到自己的表现得到肯定和好评,增强了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4.3 目标指向的多重性 对学生而言,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自身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自身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消除自身出现的焦虑和压抑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协作的精神;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有效的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实现学习成绩的“全面整体”提高,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对学校而言,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探索管理特点、支撑条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革新,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学校课程体系。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使得在以上几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4 有效的教学可控性 项目教学法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技能操作的训练。

4.5 开展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4.5.1 授课对象为中职学生,由于中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较差,教师选题不能太深、太广,以免增加学生任务完成的难度,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4.5.2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师应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估:确定学生是否具备了先决技能、先决态度和先决习惯;鉴定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辨别学生需要帮助的程度。再根据诊断性评估的结果,为学生提供预期性知识,使教学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

4.5.3 教师要加强监督、检查与指导,以避免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懈怠,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4.5.4 教师应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指导方式,积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并与学生共同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

4.5.5 在成果展示环节中,师生要仔细观察,以便在后续的讨论、评价中指出各组的优点和缺点。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更像一名顾问和向导,科学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拓展创新思维;积极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自身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6]。从临床护理学的发展前景看,专业划分趋于深化和细化,项目教学法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作为专业教师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项目教学法的优点,并大力试用推广于医学教学工作中。

[1]李妍.项目化教学在发展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科学,2010,12:91-92.

[2]杨黎明,瓦格纳,赵斌娣,等.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职教论坛,2002,(18):4-9.

[3]李小萍.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沈曙红.项目教学在直肠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6):83-84.

[5]夏军阁.项目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96-97.

[6]成颖,任晓勇.项目教学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69-170.

猜你喜欢
基础护理学护理学教学法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应用Delphi法重构高职《基础护理学》教材的研究
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学》的应用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