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护理

2013-02-19 14:31黄芳古巧芳何燕
军事护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颅压面肌尿管

黄芳,古巧芳,何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广东 广州 510080)

面肌痉挛(hermifacial spasm,HFS)是一侧面部肌肉反复发作性、不自主、无痛性的抽动,多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等原因诱发,多在中年发病[1]。HFS虽无生命危险,但患者饱受痛苦折磨,非手术治疗疗效往往欠佳。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治疗该病的有效率已达87.5%~99.3%[2]。本科室从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对100例HFS患者实施MVD,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37例、女63例;年龄为22~69岁,平均(46.3±11.2)岁;病程10个月至21年,平均(7±5.5)年。左侧面肌痉挛43例、右侧面肌痉挛50例、双侧面肌痉挛7例。本组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MRI和MRA检查,排除颅内占位病变。所有患者均经药物、针灸、理疗等方法治疗无效或症状缓解后又复发。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取健侧卧位,行耳廓后发际内切口,直达骨面,从骨面剥离肌肉,暴露乳突切迹。乳突撑开,磨出骨瓣,暴露横突、乙状窦边缘,在显微镜下沿着窦缘弧形切开脑膜,打开桥小脑池,释放脑脊液,牵拉小脑,暴露面神经三叉神经根。探查见小脑前下动脉发出两支在三叉神经根腹尾侧部和腹头侧部分别压迫神经,另外内听动脉伴行压迫面神经尾腹侧。充分松解动脉,用毛豆片将面神经与血管分隔开。检查无出血,灌水排气,缝合。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的3级评估标准为疗效评价标准。Ⅰ级为优,即术前症状全部消失或患者自我评价面肌痉挛症状已消除98%或98%以上;Ⅱ级为良,即术后症状部分消失,面肌痉挛症状消除75%或75%以上;Ⅲ级为无效,即症状同治疗前[3]。

1.4 结果 本组患者经MVD治疗后,疗效为优者89例、良者9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8.0%。本组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发生低颅压症状者70例、听力障碍者1例、脑脊液鼻漏者3例、切口感染者2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面肌痉挛影响患者的容貌,病程迁延,使部分患者长期处于一种精神高度紧张和情绪烦躁的状态。同时,患者对手术存在疑虑,并渴望被关心和理解。因此,在工作中护士要多关心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安排同类病种的患者入住同一病房,让他们相互交流、互相安慰。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指导患者听轻音乐、做肌肉松弛训练,让患者产生“被尊重、被关心、被爱护”的良好感受[4]。

2.1.2 术前准备 做好相关术前检查及术前的常规准备(如禁食、理发、配血等)和宣教。

2.2 术后护理

2.2.1 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患者给予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仪监测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注意瞳孔及肌力的变化;注意有无脑干受损的症状,观察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如患者出现意识改变、舌后坠、呼吸不均匀等情况,应警惕是否发生颅内继发性出血。注意观察头部伤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以减少脑脊液漏、术后低颅压、脑组织移位、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均稳定,未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防止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

2.2.3 留置尿管的护理 保持尿管通畅,妥善固定尿管,防止尿管受压、扭曲、堵塞。做好会阴清洁,防止感染。一般术后3~5d拔除尿管,所以术后第2天嘱患者夹闭尿管,以锻炼膀胱功能。本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均在术后5d内拔除尿管。

2.2.4 密切注意患者面部肌肉的运动 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注意观察其面部肌肉运动的情况,并做好动态记录。如无明显痉挛,可嘱患者做皱眉、紧闭双眼、呲牙及鼓腮等动作。面肌痉挛严重的患者,术后可见患侧眼裂较术前增大,这是病因解除后原先紧张的肌肉松弛所致,并非面神经损伤,是手术成功的第一征兆。所以护士要与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血管减压术虽然解除了血管压迫,但是面神经根髓鞘的再生、修复和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趋于平稳仍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术后疗效的观察应该持续6个月以上的随访[5]。

2.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3.1 发热 本组患者中,有13例术后患者出现高热,达39.4℃,考虑为脑脊液刺激所致中枢性高热。遵医嘱给予氢化泼尼松龙6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并口服布洛芬混悬液10ml。在这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使用降温药后,患者会出很多汗,所以要注意为其更换衣服。本组患者一般3d内体温降至正常。

2.3.2 颅内感染和切口感染 本组无一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但有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5d,患者自觉切口疼痛加剧,局部有明显的红肿、压痛及皮下积液等表现。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给予红外线照射伤口(距离20~30cm,照射15~20min),2次/d。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伤口愈合。

2.3.3 低颅压反应 本组有70例患者发生低颅压反应,发生率为70.0%。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术中显露面神经根部过程中,需放出大量脑脊液,加上术后麻醉药的刺激与颅内渗血,致脑脊液分泌进一步减少,从而造成术后低颅压[5]。本组有12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5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呕吐者均遵医嘱延长其术后平卧的时间,并减少脱水剂的用量;使用止吐药、激素药和胃肠动力药,静脉补液量>2000ml/d。经上述处理后,患者低颅压症状的时间明显缩短,一般持续12h至3d,极少数超过3d,比文献[6]报道的2周左右减少了3~7d。

2.3.4 脑脊液鼻漏 本组有3例患者发生脑脊液鼻漏,发生原因与术中缝合硬膜不严密,加之术后发生颅内压增高或切口愈合不佳,脑脊液从切口漏出有关。此外,还与术中打开乳突,脑脊液经乳突流至鼻腔[6]有关。确诊为患者发生脑脊液鼻漏后,立即嘱其卧床休息,给予半流质饮食,抬高床头15°~30°。告知患者要保持鼻孔清洁,勿抠、挖及堵塞鼻孔。同时,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头部剧烈活动,避免咳嗽等诱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2例患者经上述护理后自愈,另1例患者因上述护理后无效而放置腰大池引流管,4d后治愈并拔除腰大池引流管。

2.3.5 暂时性听力障碍 本组有1例患者出现同侧听力减退,其发生原因与术中损伤听神经或损伤听神经滋养血管有关。护士应该耐心向患者解释出现听力下降的原因,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心理。遵医嘱运用扩张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和激素等治疗,避免噪声刺激。出院后随访患者听力障碍基本治愈。

2.3.6 面瘫 暂时性面瘫主要由于手术过程中过度牵引面神经或触动神经根,导致患者术后暂时性面瘫或感觉减退,表现为同侧面部麻木,严重者面肌无力。由于颊肌瘫痪,食物残留渣可遗留在颊部、齿龈之间,易发生口腔炎,故要注意口腔护理。眼睑闭合不全者,要注意保护其眼角膜,预防角膜炎发生,可给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夜间给予眼药膏外涂及外敷凡士林纱布以保护。本组无一例患者发生面瘫。

3 小结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理想的方法,娴熟的手术是成功的基础,而术前的心理辅导和术后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是确保手术效果的重要保证。

[1]刘蓓,唐安州.面肌痉挛颅内显微手术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7,13(3):238-240.

[2]袁越.张黎.面肌痉挛显微外科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学分册,2002,29(4):338-341.

[3]Samii M,Günther T,Iaconetta G,et al.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to treat hemifacial spasm:Long-term results for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143patients[J].Neurosurgery,2002,50(4):712-718.

[4]王洪瑛.面部塑形手术者的心理疏导[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1):68-69.

[5]顾锐,王惠娟,朱宏伟.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12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18-219.

[6]Shin J C,Chung U H,Kim Y C,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in hemifacial spasm[J].Neurosurgery,1997,40(4):730-734.

猜你喜欢
颅压面肌尿管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记性越来越差就是老年痴呆吗
脑积水这种失智可治疗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原发性低颅压头痛24例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