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2013-02-20 01:20赵建国
吉林中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配穴选穴经络

郭 娜,赵建国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针灸推拿·

辨证论治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郭 娜1,赵建国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针灸理论指导我们在明确辨证的的基础上,结合经络的循行部位及所络属的脏腑而进行辨证归经,然后根据辨证和辨经的结果,依据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以通经脉,调气血,平阴阳,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当今针灸临床以经验取穴者居多,严格按教材进行辨证论治施术者则不多,因此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则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辨证论治;针灸;理论;疗效

学校中,针灸教材指导学生临床操作,针灸学和中医学、中药学一样,同样需要辨证论治,针灸疗法治病除了运用四诊八纲, 脏腑、气血、病因等辨证方法外,还需要重视经络辨证,这是针灸疗法有别于其他疗法之所在,也是其治病屡见奇效的原因。而目前针灸治病逐渐呈现出固定的配穴处方套餐模式的倾向[1]。不少针灸医师只是问一问西医诊断就施针,很少见到按教材进行严格的辨证论治者,甚者造成了目前临床上中药需要辨证而针灸与辨证论治无关的一种导向。那么,针灸教材如何指导我们辨证论治,而目前辨证论治在针灸临床应用情况究竟如何,在当今针灸临床环境中,我们应该遵循书本的理论指导,还是“随波逐流”呢?笔者就以上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与同道们探讨。

1 针灸教材中强调辨证论治

现行针灸教材以及一些理论性文献[2-4]中强调辨证论治,认为针灸临床应该在理、法、方、穴、术的理论体系指导下,重视辨证论治的思想,在辨证基础上进行选穴组方,并重视经络辨证的运用,具体总结如下。

首先是针灸理、法、方、穴、术的理论体系。“理”是指理论知识。以中西医两种理论体系同步分析病情,中医着重从宏观方面进行整体分析辨证,即在传统的八纲、脏腑、气血等辨证基础上,着重强调针灸学特色的经络辨证;西医从微观方面进行辨病分期。

“法”是指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针对病变机制所确定的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针灸治疗原则[5],如《灵枢·经脉》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方”是指根据治疗原则(即“法”),依据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而确定的包括穴位和刺灸方法在内的针对患者病情的最佳针灸处方。

“穴”是指穴位,是要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进行选择;“术”:指具体的施术操作技能。具体包括:针灸手法的选用、刺激量以及时间。根据病证、病位、病性的不同,选用的针灸手法也不同。恰当调节针灸的刺激强度和时间对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也起着关键性作用。

强调除了运用八纲、病因等辨证外,尤其需要注重经络辨证。通过对病候进行分析,辨清病属何经、与其相表里经、以及它们之间生克关系,据此进行配穴组方,并选取适当的施术操作[6],才能获取治病之最佳疗效。

在辨证的前提和基础上,依据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选取穴位并进行配穴组方。在“循经取穴”的指导下,选穴原则可包括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辨证取穴。其中远部取穴在具体应用时,又分为本经取穴、表里经取穴和同名经取穴。辨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辨证取穴时首先根据病证的性质、病位等进行辨证分析,将病证归属于某一脏腑和经脉,再按照随证取穴的原则选取适当的腧穴进行治疗。如因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辨证归心、肾两经,故取心、肾经神门、太溪等腧穴。

配穴是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常用的配穴方法总体上可归纳为两大类,即按部配穴和按经配穴。按部配穴主要包括远近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和左右配穴法。如眼病以局部睛明穴配伍远端光明穴属远近配穴法;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配长强属上下配穴法;胃脘疼痛,前取中脘、梁门,后配胃俞、筋缩属前后配穴法;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以及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仓配右侧合谷均属左右配穴法。按经配穴主要包括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如急性胃痛取足三里、梁丘属本经配穴法;咳嗽取太渊、偏历属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太阳头痛取手太阳经的后溪配足太阳经的昆仑属同名经配穴法。

2 目前辨证论治在针灸临床应用情况

目前针灸临床中常见的情况是,以经验取穴者居多,严格按教材进行辨证论治施术者甚寡,针灸治病逐渐呈现出固定的配穴处方套餐模式的倾向[1],众多临床报告倡导以某某针法治疗某种疾病,也有不少针灸医师只是问一问西医病名就施针,甚者造成了中药需要辨证而针灸与辨证论治无关的一种导向。周恩华等[7]为了解经络证治在临床中应用情况,整理并分析了3年内针灸临床经络证治的文献,结果发现其中涉及经络证治内容的仅占5.69%;而既有经络辨证内容,又按经论治的只占1.22%。

3 结语

截止到目前,运用针灸辨证论治治疗疾病还只停留在古籍文献和现代文献的部分个例报道中[8-12],尚无大规模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证明辨证论治的效果优于经验取穴者。而临床中却有以某针刺法治疗某病收到很好临床效果的实例。

面对针灸临床这种司空见惯的理论与实践明显脱节的现象,如何用证据表明辨证论治或是经验取穴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则需要众多临床针灸同道尽快组织起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照实验研究,用充分的临床实践结论为所有的针灸同仁指明方向,为针灸临床疗效的提高和针灸理论体系的完善作出应有的贡献,此乃我辈之责任,时不我待。

[1]何金森.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的思考[J].中国针灸,2008,28(9):685-687.

[2]陈幸生,张道宗.谈针灸的辨证论治[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4,21(4):45-47.

[3]管遵惠.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必须辨证论治[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6):7-9.

[4]蔡玉颖,刘保延,刘志顺.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J].中国针灸,2009,29(10):841-843.

[5]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10,12.

[6]程凯,郝强收,高希言,等.国医大师程莘农学术成就探讨[J].中医学报,2011,26(162):1295-1298.

[7]周恩华,邓柏颖,粟胜勇,等.近3年针灸临床经络证治文献的分析[J].中国针灸,2005,25(1):41-42.

[8]徐炳国.单纯性肥胖病的针灸辨证论治[J].浙江中医杂志,2003(1):20-21.

[9]武扬,王智明,赵俊喜.针灸辨证治疗体会[J].甘肃中医,2008,21(8):50.

[10]高文,于慧娟.浅谈辨证论治指导胃痛的针灸治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45-46.

[11]杨硕,吴文尧,徐丽.六经辨证在针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举隅[J].现代中医药,2011,31(2):2-3.

[12]史丽英,李志道.浅谈头痛的针灸归经[J].中国针灸,2011,31(8):704.

R246

B

1003-5699(2013)01-0078-02

2012-09-13)

郭 娜(198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推拿。

*通信作者:赵建国,Tel:13502026789,E-mail:13502026789@163.com。

猜你喜欢
配穴选穴经络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论《针灸甲乙经》配穴方法对后世的影响※
经络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