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邪论治慢性腰痛刍议——附验案3则

2013-02-20 02:57沈仕伟
江苏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防己风邪麻黄

沈仕伟

(玉环县人民医院,浙江 玉环 317600)

腰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1],好发于中青年。西医学的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可参照腰痛来治疗。笔者从寒湿、瘀血、肾虚和湿热辨证论治,运用甘姜苓术汤、身痛逐瘀汤、青娥丸等,疗效常不令人满意,后从风邪论治,运用小续命汤加减治疗,疗效颇佳。

1 风邪引起腰痛的理论基础

《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非常重视风邪的致病因素。如腰痛候云:“肾主腰脚,肾经虚损,风冷乘之,故腰痛也”;久腰痛候云:“肾虚受於风邪,风邪停积於肾经,与血气相击,久而不散,故久腰痛”;腰脚疼痛候云:“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则受於风冷,风冷与真气交争,故腰脚疼痛”。均强调了肾虚感受风邪后导致久腰痛或腰脚痛的病机。《金匮翼》在腰痛篇下亦云:“风虚腰痛者,肾虚而风冷乘之也,其尽脉虚浮而痛多抽掣,或拘急且酸,而上连脊背。”《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腰痛篇在阐述风邪导致腰痛的治疗时云:“风痛无常掣引足,经虚当用寄生痊,经实非汗不能解,续命汤加牛杜穿。”“风痛无常掣引足”说明风邪导致腰痛的特点是疼痛无定处,且疼痛牵引下肢,这正好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坐骨神经痛出现下肢的放射痛一致。且慢性腰痛病人常是急性发作前来就诊,多为弯腰持物不慎诱发,且疼痛较急,与风邪“善行而数变”吻合。

2 小续命汤治疗腰痛的理论来源及运用要点

风邪引起的腰痛运用小续命汤治疗,除了《医宗金鉴》有此论述外,《张氏医通》在腰痛篇下亦云:“风痛者,脉浮,或左或右,痛无定处,牵引两足,小续命汤加减。”《证治准绳》亦有“风伤肾而痛”运用小续命汤治疗的记载,并引用《三因方》云:“小续命汤加炒去皮桃仁,治风腰痛最妙。”

小续命汤出自孙思邈的 《备急千金要方》,为《备急千金要方·诸风第二》下第一张方,用来治疗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言等,药物组成为:麻黄、杏仁、桂心、芍药、人参、甘草、川芎、防风、防己、黄芩、附子、生姜。《医宗金鉴》的小续命汤组成稍有不同,方中无生姜,但有当归。笔者在临床中用的是《医宗金鉴》记载的小续命汤。辨证要点为腰部酸胀痛或胀痛,伴或不伴下肢疼痛或麻木,可无游走疼痛,虚人亦可用,因为小续命汤为“不令人虚方”,其药物组成已蕴含扶正祛邪之意。此方在历代均被推崇为治风第一方,汪昂称“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用后不禁感叹古方小续命汤的神效。

在小续命汤的使用过程中,笔者根据肾虚感风邪的病机,加入续断、杜仲补益肝肾,再参照《医宗金鉴·痹病总括》下小续命汤的加减法:如有游走性疼痛,倍用防风;疼痛较甚者,倍用炮附子;腰部重着,倍用防己;下肢麻木者,加用葛根和白芷;脉虚,体倦乏力者,加入少量黄芪;若汗多,则去麻黄;平素大便溏薄者,去防己;热象明显去附子,加石膏;寒象明显去黄芩,加用干姜。同时《医宗金鉴》云:“经实非汗不能解”,即腰痛用小续命汤发汗后才解。据笔者临床观察,小续命汤虽有麻黄、桂枝等辛温解表药,但患者服后并无出汗情况。部分患者服后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如胃脘饱胀、泛酸、胃纳减退等,亦有患者诉服后影响睡眠,若改为日间服可避免,且停药后可消失。

3 验案举隅

例1.胡某,女,44岁。2012年5月20日就诊。

反复腰痛10年余,加重1月。患者10年前因劳累后出现腰痛,症状较轻,自服药物后缓解(具体药物不详)。1月前因受累后腰痛加重,以胀痛为主,伴右下肢放射痛,无麻木,胃纳可,二便调,舌淡苔薄脉缓。查腰椎CT示:腰3/4椎间盘变性,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查体: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属于风邪腰痛。治以祛风通络。方用小续命汤加减。处方:

麻黄 10g,杏仁 10g,桂枝 10g,白芍 10g,党参10g,炙甘草 10g,当归 10g,川芎 10g,防风 10g,防己 10g,黄芩 10g,炮附子(先煎)10g,续断 30g,杜仲15g。7剂。常法煎服。嘱其卧床休息,避免弯腰持物。

5月27日复诊:患者服上方后腰部胀痛消失,下肢疼痛好转,舌脉同前,继服上方7剂。服后腰痛及下肢疼痛消失,余无不适,予中成药右归丸善后。

按:腰痛的治疗,临床多从寒湿、瘀血、湿热或肾虚角度论治,但用于特定的慢性腰痛疾病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尚有缺憾。笔者结合文献论述及临床实践体会,认为此类疾病当从风邪论治,运用小续命汤治疗效果较好。另外正如《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所述:“肾经虚损,风冷乘之,故腰痛也”,此病肝肾多虚,故处方中常加入川断、杜仲补益肝肾以图治本。

例2.黄某,男,53岁。2012年2月5日就诊。

反复腰痛6年,再发13天。患者既往有腰肌劳损病史,平素劳累后发作,服止痛片或休息后可减轻。13天前因弯腰持物不慎后腰痛发作,腰部胀痛不适,无双下肢疼痛、麻木。平素体倦乏力,胃纳可,二便调,夜寐安。舌淡苔薄,脉偏弱。查腰椎CT示:腰3/4、腰4/5椎间盘膨出,相应硬膜囊前缘轻度受压。查体: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肌劳损。辨证属于风邪腰痛。治以祛风通络。方用小续命汤加减。处方:

麻黄 8g,杏仁 10g,桂枝 10g,白芍 10g,党参20g,炙甘草 10g,当归 10g,川芎 10g,防风 10g,防己10g,黄芩 10g,炮附子(先煎)10g,续断 20g,杜仲10g。5剂。常法煎服。嘱其避免久坐,避免弯腰持重物。

2月10日复诊:患者服上方后腰痛明显好转,余无不适。继予上方5剂,服后腰痛愈。1个月后随访,腰痛未再发。

按:腰肌劳损表现为腰部酸胀痛,笔者常规运用小续命汤治疗。此例患者平素便有气虚表现,时觉乏力,脉亦偏弱,故笔者在处方时党参改为20g,患者服后并未出现腰痛加重的情况,所以《丹溪心法》在腰痛篇云:“诸痛不可用参,补气则疼愈甚”的观点不可机械看待。风为百病之长,常可夹杂寒邪、湿邪,小续命汤的组成中麻黄、杏仁、桂枝、白芍和营卫祛风寒;党参、炙甘草、当归、川芎调补气血;防风、防己祛风湿止痛;附子温阳散寒;黄芩清热为反佐。药物组成合理,可以起到祛风散寒、化湿止痛兼扶正气的作用,方证合宜,故疗效较好。

例3.赵某,男,37岁。2012年8月5日就诊。

患者为职业搬运工。腰痛1天。因搬运重物不慎出现腰痛,疼痛明显,以胀痛为主并伴有腰部下坠感,坐立不安,无双下肢疼痛、麻木,胃纳可,二便调。舌淡苔薄,脉滑。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急性腰肌扭伤。辨证属于风邪袭络,血脉凝滞。治以祛风通络,活血化瘀。方用小续命汤加减。处方:

麻黄 8g,杏仁 10g,桂枝 10g,白芍 10g,党参10g,炙甘草 10g,当归 10g,川芎 10g,防风 10g,防己10g,黄芩 10g,炮附子(先煎)10g,丹参 20g,延胡索20g。3剂。嘱卧床休息。

3日后患者复诊:诉服用第1剂中药后,腰痛明显缓解,3剂服完已无明显腰痛。继予前方3剂巩固治疗。1个月后随访,腰痛未发作。

按:因为急性腰肌扭伤发病急,这种发病迅速的特点与风邪的“善行而数变”吻合,故亦从风邪论治,同时加入丹参、延胡索活血化瘀,切合病机,故疗效满意。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96

猜你喜欢
防己风邪麻黄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本草图经》兴化军防己的本草考证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防己与常见伪品的鉴别综述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粉防己碱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