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色建设

2013-02-20 04:06张丹丹李永华王文军宋爱芹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医学院校课程体系

李 宁 张丹丹 李永华 王文军 宋爱芹

(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山东 济宁272067)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使公众切身感觉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对食品安全更为关注,有了更高的要求。鉴于社会对食品安全领域专业人员的需求,教育部于2002年批准新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6所高校率先设立该专业。一些工、农类院校,陆续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近些年来,随着该专业的不断发展,中国药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广东药学院等一些医学类院校也陆续开设了食品质量与专业。时至今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我国高校中已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有一百余所高校设立了该专业[1]。

食品与人的生命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所患疾病大多与日常的饮食相关。医学院校作为人体健康教育与研究的专业院校,将医学与食品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这将是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特有的优势。

济宁医学院于2010年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作为历经六十年发展历程的医学类院校,我校的医学教育有着深厚的底蕴。在本专业设立之初,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与医学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我校医学教育资源,成为该专业的立足点,并以此为基础,创办出特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1 人才培养目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导本专业建设的基础,课程设置、教学工作的开展都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以教育部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规范为基础,参考其他农、工院校的培养方案,同时充分考虑我校医学优势、师资情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医学相关内容的教育,在课程、实验、实习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即懂食品知识,又懂医学知识的复合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医学、营养学、卫生学、食品安全学以及食品检测技术,熟悉GMP、HACCP等国内外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及法规,熟练地掌握外语和计算机,有着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能够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技术监督局、海关、食品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等与食品相关单位从事食品质量监控、营养教育与膳食指导,也能够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复合型人才[2]。

2 特色建设

农、工类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利用原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修改,增加了食品理化分析、食品微生物检测等课程,注重食品安全检测以及食品生产、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的安全。

我校作为一所医学院校,预防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是我校传统专业,这些专业与食品质量与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时,不仅注重学习食品安全监管、检测知识,更加注重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特别是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将食品检测与营养健康并重,并以此作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特色。

2.1 课程设置

在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设置上,利用我校医学专业教育的资源,建立起食品质量与安全、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4大课程体系。在这4大课程体系下,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在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体系下,开设食品微生物、食品添加剂、食品工艺学、食品化学、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等一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在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下开设基础医学概论、医学免疫学、人体解剖学、毒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在预防医学课程体系下,开设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等预防医学课程。在检验医学课程体系下,开设食品理化分析、仪器分析等医学检验课程。这4大课程体系将医学院校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将食品安全控制、医学卫生知识、检验知识传授给学生。既满足了社会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人员的要求,同时也培养了食品营养、健康卫生方面的专业人才。

2.2 双语教学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食品行业的跨国交往日益频繁,掌握好外语对食品专业人才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为了培养出能适应食品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学生,设置了食品专业英语、Food safety risk management、Food safety risk communication &education等双语授课课程。这些课程使用英语讲授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检测、标准法规等相关知识。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国外食品监管方面的知识,同时提高了英语水平。在今后的就业、深造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3]。

2.3 证书认证

与食品相关的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有相应资质,具备相应的经国家认证的证书。针对食品行业的这个特点,我校在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资格的学习与考试。例如,在系统的学习完营养学等相关学科以后,组织学生参加公共营养师考试。在完成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检测、食品理化检验等课程后,组织学生参加食品检验工(高级)考试。考试通过后,学生将会获取公共营养师、食品检验工等从事食品行业所需证书。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取得了这些相关证书,毕业后可以直接从事与食品相关的工作。

2.4 实验教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工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的是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应用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中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非常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首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实验教学模块。在模块中将所要开设的实验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实验教学。例如,将营养学与食品化学中营养素相关的实验内容,一起结合起来开设实验。将毒理学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中有关有毒物质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实验。在基础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我校的资源将食品卫生与人体健康相结合,开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例如营养素缺乏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得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具体的应用灵活地结合在一起,深刻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同时,在实验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变,结合食品检测中的一些具体项目,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提出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开展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一改以往按步照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针对实际检测中大型仪器广泛使用,将校内的大型实验仪器进行共享,建立仪器共享平台。通过共享学生有机会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仪等一些先进仪器进行检测实验。

2.5 实践能力培养

医学类院校历来重视学生毕业实习,本专业继承和发扬了该优点。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实习。首先安排学生到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实习过程中学生对食品生产过程有直接的认识。在生产实习基础上安排学生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监督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农业局质检中心等食品监管单位实习,学生可以将所掌握的食品安全控制、食品检测方法、食品标准与法规等知识得到具体应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针对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注重营养与健康教育的特色,安排学生到三级甲等医院营养科、社区医院进行实习,用所学到的医学知识指导膳食健康。通过这一系列的实习使学生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监管过程、营养与健康等有切身的体会。这一系列的实习最终使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4]。

2.6 师资建设

在师资建设方面,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师资资源。从我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职业与劳动卫生学教研室、医学检验教研室等与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学科教研室中选出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作为该专业学术骨干,组建教学团队,拓展具有特色的科研方向。同时从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中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教授,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利用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通过引进食品安全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更好地带动我校该专业的发展。随着该专业的不断发展,相关教学成果不断涌现。

3 结束语

济宁医学院地处鲁南经济带,鲁南经济带是山东省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之一,为落实科学发展,山东正加快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该区农业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现代食品工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将为该地区提供大量优秀的食品专业人才,支持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专业人才,需要我们立足社会需求不断的修订教学内容、不断地探索教学模式、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更为有效的实践方式。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专业人才,满足国家的食品安全战略,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建立起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特色。

[1] 胡坤,高永清,方少瑛,等.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4):445-457.

[2] 王素芳,方东生,胡传来.医学院校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安徽医药,2005,9(1):59-60.

[3] 王颖,姚笛,袁旭,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347.

[4] 李李,周丽,博庆丽,等.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优势、劣势、对策与建议[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443-445.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医学院校课程体系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的应用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及在大米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