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成长的助手
——化学实验

2013-02-27 09:06朱建华
化学教与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氧化铜面粉空气

朱建华

化学教师成长的助手
——化学实验

朱建华

(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江苏如皋226561)

实验是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也是化学教师成长的得力助手,只要教师能利用好实验的每个环节,不断地改进创新及时总结,定能使自己在专业的成长道路上茁壮成长。文章从实验前的精心准备,实验过程中的改进创新,实验后的总结等角度阐述了对教师的成长所起的推进作用。

成长;实验;准备;改进创新;总结

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全市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化学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实验。通过几天的实验操作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一个化学教师必须要有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必须要时刻关注细节才能做到实验的准确无误,必须要有创新精神才能开拓进取。

本次实验培训过程中要求所有参训教师必须认真完成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实验操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另外每人必须自制一套化学教具并进行演示、讲解。尤其在完成教师演示实验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从实际出发,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以期能得出更好的演示效果。

一、实验前的精心准备提升化学教师的实验素养

在做面粉爆炸实验前每个参训教师都做了充足的准备,从仪器的选择到面粉的处理等每个环节的准备都做得非常的精致。各个教师所选用的仪器都不是实验室现有的,都是从生活中就地取材、各式各样,有的用饮料瓶,有的用铁制罐头瓶,有的用纸杯,有的用糖罐等;所选用的面粉也是品种纷呈,有的选用的是小麦粉,有的选用生粉,有的选用玉米粉,有的选用米粉等;有的教师虽然采用的都是米粉,但是他们选择了粗细不一的米粉来进行对比实验。教师选用的火源也各有不同,有的教师将两支蜡烛捆在一起,有的教师在爆炸装置的不同方位同时放置了蜡烛,有的教师就选用一支正常的蜡烛。

从教师在实验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就可以看出,教师要想在实验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课前必须要具备一个基本的素养,那就是在实验前要做到认真思考,综合考虑实验中的各项因素,并为之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才能为实验的顺利完成提供充足的保障。

二、实验的改进创新是教师成长的驱动力

如果教师只是满足于按照课本中的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可能由于所处的实验环境不同,就可能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要想使实验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要在实验过程中反复推敲,不断实验改进创新并通过实验反复验证,从而最终得出最佳实验选择。

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在平时的操作中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很多时候都得到的暗红色的而不是光亮的红色),因此在这次的培训中,本实验成为教师们认真探讨的重点。在实验过程中,大家根据所查找到的参考资料中提供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将木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充分混合,并分别采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进行对比实验,以找到最合适的原料配比。部分教师认为采用新制的氧化铜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有的利用铜丝进行氧化,再将表面覆盖木炭粉进行实验;有的教师用碱式碳酸铜加热新制得的氧化铜进行实验。通过大家的反复实验,最终发现采用碱式碳酸铜加热新制得的氧化铜与木炭粉以1∶2(一药匙氧化铜两药匙木炭粉)混合用酒精喷灯加热效果较好。

在面粉爆炸的实验中,有的出现面粉在整个装置中燃烧了但是没有爆炸,有的即使爆炸,声音很小。因此,老师们又出现了探讨的热点,即怎样才能让面粉的爆炸较为剧烈,又出现了新的探讨热潮。有的老师设计了采用鼓入氧气的方法,也得到较为剧烈的爆炸现象,但是得到部分老师的质疑,改变了该演示实验的条件,会让学生起不到认识生活中可燃物可能引起爆炸的严重性,学生会认为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纯的氧气。有的老师认为面粉在装置内燃烧而不爆炸以及即便能爆炸但不剧烈可能与装置的气密性有关,因为在实验中只是用硬纸板简单的盖住的基本上都是燃烧而不炸,因此有老师采用密封较好的糖罐进行实验,结果效果较好,糖罐被炸飞1.5米高。如果在课堂上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课标中安排的这个演示实验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面粉的爆炸让学生产生震撼,只要是可燃烧物在满足爆炸的条件下都可能发生爆炸,在生活中要注意防火。

三、实验后的总结是促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努力做好实验,在实验后还要善于反思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的实验素养。在实验后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要进行分析总结,为以后的实验的改进创新提供实验探究的思维模式。

在面粉的爆炸实验后,指导老师作了总结。每个参训老师在进行实验时,指导老师都认真进行了观察,通过他的观察最终进行了总结。从仪器的选择上,由于我们是演示实验,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看到实验的真相,因此所选用的仪器组成的装置最好是透明的,这样学生在就可以看到面粉是在装置内燃烧而引起了爆炸;面粉的量不在于多,扬起就行,这是从几例失败的实验中发现都是面粉没能扬起导致,当然面粉不能扬起的原因有面粉不干燥不易扬起,面粉放置的位置不对也不易扬起等;火源的火焰不一定要大,只要位置适当就可,实验中蜡烛放置的位置各有不同,有的放置位置偏下,虽然火焰较大,但在吹面粉时蜡烛被吹灭了,导致实验失败,有的放的位置偏高,还没来得及鼓空气就已经导致上面的纸盖燃烧;操作速度是关键,有的老师在实验中由于速度较慢,还未还得及鼓空气,蜡烛由于燃烧消耗氧气,火焰已经在减弱,甚至熄灭,所以实验中要果断迅速。

指导老师通过实验的观察从演示实验对装置的设计要求、实验中药品的用量、操作实验的速度等角度进行了总结,将实验成败的关键进行了精辟的概括,让实验操作者顿时心如明镜。因此在实验后,我们要学会总结,让自己在总结中成长。

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化学教师专业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好实验,不仅能使学生轻松学好化学,也能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得到茁壮成长。

图1 气体制备的流程图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他们的思路,这个实验的关键点是两个:一个是装置中原来有空气,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0会与空气中02反应产生N02而产生干扰,所以要把装置中的空气赶掉。要赶走空气,可以用溶液来驱赶,此处可用稀硝酸,将分液漏斗连接在两端高度不同的U形管的短管处,在双孔塞上插上一铜丝,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从长管加稀硝酸,加至液面到双孔塞处,关闭活塞,装置中的空气就被赶走了。其实也可以用“惰性气体”(此处指不与N0反应的无色气体)来驱赶空气,如用C02,实验中可以把盛有石灰石的干燥管放入稀硝酸中,直至后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变浑浊,这说明装置中空气已排干净。另一个是要防止污染环境,实验结束时铜丝要能与酸液脱离接触,尾气要进行吸收或收集。在这样的思路引领下,学生设计出了合理的实验方案。

通过这样的综合实验,我们让学生整理了知识,使他们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获得了提高。

化学实验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指导其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其观察、推断、表达的能力。这些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做了一些尝试,但还是很不够的。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1]杨梅.高三生物复习方法[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2

[3]窦洪庚.化学知识结构之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2):5~9

[4]吴名胜,诸全头.碳酸氢钠与氯化钙溶液真的不反应吗?[J].化学教育,2008,(2):65~66

1008-0546(2013)11-0085-02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33

猜你喜欢
氧化铜面粉空气
面粉大战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面粉多少吨
面粉为什么会爆炸
不同铜源在蛋鸡腺胃吸收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纳米氧化铜在腺胃肝脏的分布
小灵通磨面粉
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早晨的空气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