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抗毒散治疗肝著32例

2013-03-02 07:36杨冬玲李晓林程东仙韩志娟丁春权韩登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乙肝病毒转氨酶症候

杨冬玲 李晓林 程东仙 韩志娟 丁春权 沈 磊 韩登苗

(宁夏石嘴山市中医医院肝病科,石嘴山753000)

清肝抗毒散治疗肝著32例

杨冬玲 李晓林 程东仙 韩志娟 丁春权 沈 磊 韩登苗

(宁夏石嘴山市中医医院肝病科,石嘴山753000)

我科自拟清肝抗毒散治疗肝著,能明显改善症状,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但对于乙肝病毒DNA的抑制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的优化和筛选,辨证驱邪和扶正的关系是关键。

清肝抗毒散;肝著;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

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应用自拟中药方剂清肝抗毒散治疗肝著(慢性乙肝)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同时将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病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清肝抗毒散对乙肝病毒DNA的影响。清肝抗毒散能明显改善肝著病人的症状,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但对于乙肝病毒DNA的抑制率不及阿德福韦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门诊及住院的肝著(慢性乙肝)患者62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2.4岁;男34例,女28例;所有患者所患肝著(慢性乙肝),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于2000年9月西安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①有不同程度的肝病症状,肝区不适、隐痛、尿黄或皮肤轻度黄染。②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乏力、厌食、口苦、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大便干结或便溏等。③化验检查:肝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乙肝病毒DNA均升高;HBVDNA值均≥10×105cop/L。

1.2治疗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患者分为2组:①对照组:患者30例,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mg,每日1次。②治疗组:患者32例,口服清肝抗毒散治疗,基本方:黄芩15g,苦参10g,葛根15g,升麻10g,黄精15g,木香6g,香附10g,丹参15g,炒白芍10g,半枝莲20g,白花蛇舌草15g。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加减下列药物:茵陈、虎杖、栀子、生地黄、柴胡、茯苓、白术、党参、制附子、桃仁、北沙参、枸杞子、麦冬、滑石等。本院制剂室制成水剂,部分患者自煎。每次200毫升,每日2次,疗程为3个月。

1.3疗效评定标准

1.3.1中医症候疗效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大于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大于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症候积分减少小于30%。

1.3.2肝功能疗效评价标准(3个月疗程)显效:血清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谷草转氨酶恢复正常,总胆红素降低80%,停药3个月反跳小于50%;有效: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降低50%,停药3个月反跳小于80%;无效: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无变化。

1.1.3血清乙肝病毒DNA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乙肝病毒复制率转阴性(乙肝病毒复制率小于1.0×103COP/L或乙肝病毒复制率下降1.0×102COP/L);有效:乙肝病毒复制率下降1.0×101COP/L;无效:乙肝病毒DNA无变化。

2 结果

2.1两组中医症候疗效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n,%)

2.2两组肝功能复常率两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比较(n,%)

42.3两组乙肝病毒下降率两组患者乙肝病毒下降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乙肝病毒下降率比较(n,%)

3 讨论

肝著(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为湿热毒邪与肝脾气滞。湿热毒邪侵袭人体之肝脏,致肝脏气机不舒,血液运行不畅,以致肝之脉络瘀血阻滞;肝气郁结,脾土运化失职,则五谷精华运化失常,气血生化无源,病久则正气亏虚,故本病的病机转化为:湿热→气滞→血瘀→正虚。在临床上,清热、利湿、活血症状改善较易做到[2],如表1,治疗组改善机体症候群总有效率93.8%,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清肝抗毒散能有效改善症状。在恢复肝功能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效果相近,但扶正(使机体产生免疫力抗体)较难,根据表3结果,清肝抗毒散的抑制乙肝病毒DNA的效果有限,相比较阿德福韦酯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效果明显优于清肝抗毒散,阿德福韦酯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增殖等作用,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使肝脏病变得以缓解和恢复[3]。因此,筛选出有效的保肝药物的同时并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是我们今后在治疗肝著中探索的目标。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2]徐道振,巫善明.病毒性肝炎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7-68.

[3]张绍俭.调治驱邪疗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0例观察[J].中医杂志,2000,41,(11):664-665.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2.011

:1672-2779(2013)-02-0020-01

王志华

2012-12-13)

猜你喜欢
乙肝病毒转氨酶症候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更正说明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转氨酶高与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