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复发性尿路感染22例

2013-03-02 07:36刘建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抗菌药尿常规尿路感染

刘建月

(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郑州450000)

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复发性尿路感染22例

刘建月

(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郑州450000)

目的观察西医抗菌药结合健脾益肾清热中药治疗老年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内科学的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选取44例老年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采用西医抗菌药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西医抗菌药结合健脾益肾清热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0.91%,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22.73%,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医抗菌药结合健脾益肾清热中药法治疗老年复发性尿路感染安全有效。

复发性尿路感染;淋证;中西医结合疗法

老年复发性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西医抗菌药治疗,但一般都疗程长、易复发,且不易治愈。笔者近年来应用西医抗菌药结合健脾益肾清热中药治疗具有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的门诊患者,且都为女性,参照内科学的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1]。治疗病例共44例,年龄41~79岁,平均59岁。全部病例进行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2例,两组情况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有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尿常规示白细胞(+)以上,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②有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病史6个月以上(6个月内发作多于3次);③经抗菌药及中成药等控制后仍反复发作者。

1.3排除标准①2周前经抗感染治疗未治愈者;②除外泌尿生殖系统非感染性炎症、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和衣原体感染等;③B超检查以排除尿路梗阻、结石、肿瘤等病变;④有发热(发热≥38℃)及血白细胞升高者除外;⑤对药物过敏,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列入观察对象。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根据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低廉敏感的抗菌药物足量口服治疗14天(如: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等),再停药1周后应用低剂量抑菌疗法(每晚临睡前排尿后服用1次)巩固6周。

1.4.2治疗组应用对照组的西医抗菌方法治疗14天,再停药1周后应用健脾益肾清热中药6周,方药:黄芪20g,当归12g,白术12g,茯苓20g,怀山药20g,益智仁12g,牡丹皮10g,陈皮6g,半夏10g,甘草6g,蒲公英12g,瞿麦20g。有尿血者加大蓟、小蓟、仙鹤草、白茅根等;湿重者加苍术、薏苡仁、砂仁等;热甚者加黄柏、栀子等;阴虚者加山萸肉、生地黄等;阳虚者加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等。

两组均治疗9周,治疗期间宜清淡饮食,忌酒及辛辣刺激饮食。

2 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停药1个月以上临床无尿路感染症状,尿常规、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为阴性;显效:停药1个月以上有轻微的尿频尿急症状,尿常规示白细胞(-)或(+),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为阴性;无效:停药1个月内有轻微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尿常规示白细胞(+)以上,或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105/ml。

2.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2%,痊愈率为4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痊愈率为22.7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卡方检验,χ2=4.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痊愈率比较,经统计学卡方检验,χ2= 1.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有1例、对照组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5%、18.18%。经统计学卡方检验,χ2=0.902,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典型案例患者徐某,女,78岁,离休干部。2010年3月19日初诊。诉尿频、尿急反复2年余,近1周来加重,偶伴有尿痛,平时常服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热淋清等治疗,其间也曾做多次尿常规、尿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治疗,但效果均不明显,常反复发作。体检:体温36.6℃,神志清楚,眼睑无浮肿,呼吸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肾区叩击痛阴性,两下肢无水肿,纳可,大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腻,脉细滑。经查B超(肾、膀胱、输尿管、子宫及附件)无异常,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均示基本正常,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等为正常范围,尿常规示白细胞(++),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药物敏感试验对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等敏感。诊断为“尿路感染”,予呋喃妥因100mg每次,每日3次,口服14天。停药1周后复查:诉尿频、尿急等症已无,纳可,大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腻,脉细滑,尿常规示白细胞(-),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阴性,此脾虚湿浊不化之证,予应用健脾化湿,佐以补肾清热中药调治。处方:黄芪20g,当归12g,白术12g,茯苓20g,怀山药20g,益智仁12g,牡丹皮12g,陈皮6g,半夏10g,甘草6g,蒲公英12g,瞿麦20g。加减治疗6周。1月后复查:诉尿频、尿急等症未再复发,纳可,大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尿常规示白细胞(-),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阴性。后随访3月未再复发。

3 讨论

尿路感染是常见病,属中医“淋证”范畴。而老年性尿路感染多因疲劳、情绪变化、感受外邪而诱发。西医常用抗菌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且治疗时间长,不良反应多。对于“淋证”的治疗,古有“忌汗、忌补”之说。笔者应用健脾益肾清热法结合西医抗菌药治疗老年复发性尿路感染效果明显,而且安全,复发率又少。复发性老年性尿路感染的病程长,病情反复缠绵,具有湿邪致病及虚劳的特点,且本文病例多为中老年患者,体质易虚,正气不足,故本法先用西医抗菌药以急者治标,再应用黄芪、白术、茯苓、淮山药以健脾益气,扶助正气,正合张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之意。中医认为“精血同源”,应用当归配益智仁,补血益肾使精血互相资生,气血充盈则肾气旺盛,肾的主水功能就能正常发挥,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2]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机体抵抗力的功能;白术[3]中的活性成分白术内酯Ⅰ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活性成分;山药[4]具有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肾脏再生修复、调节酸碱平衡、消炎抑菌等作用;陈皮、半夏具有燥湿化痰、理气的作用,张仲景的黄芪建中汤方条后有“补气加半夏三两”,可见半夏又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尿的功效,药理学研究认为:蒲公英煎剂[5]对多种细菌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病久多虚,虚则气滞伴有血瘀,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作用,用之恰宜,况其中含丹皮酚,有抗病原微生物、镇痛、调节免疫、抗炎、抗过敏等作用;瞿麦有利水通淋的作用。因此,综合临床的应用,表明本方的组成既符合中医理论又与现代药理相吻,且疗效及安全性也好,值得临床应用。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3-525.

[2]王振纲,周金黄.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第1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254-261.

[3]李翠芹,贺浪冲.白细胞膜色谱模型建立与白术中TLR4受体拮抗活性成分筛选研究[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5,35(6):545-550.

[4]孙晓生,谢波.山药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3(22):353.

[5]周震.蒲公英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2009,9(24):1801.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2.020

:1672-2779(2013)-02-0032-02

王志华

2012-12-07)

猜你喜欢
抗菌药尿常规尿路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
14种市售抗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