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球”的光谷驱动

2013-03-07 08:54支点丁杰李世庭宋宏杰
支点 2013年5期
关键词:应用服务光谷北斗

《支点》记者 丁杰 特约记者 李世庭 宋宏杰

“智慧地球”的光谷驱动

《支点》记者 丁杰 特约记者 李世庭 宋宏杰

随着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顺利推进,下一个万亿级产业——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呼之欲出。作为这一新兴战略产业的发祥地,武汉东湖高新区(即中国光谷)已抢占其制高点。

北斗导航系统亮相珠海航展。新华社

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抗震救灾,刻不容缓。我们看到了众志成城,也看到了科学部署、高效救援。

为什么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都能快速有序地抗震救灾?有一个您看不见、摸不着的庞大的“体系”在运行: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全力保障,增强了灾害应急服务能力;航空遥感平台系统及其航行保证体系,确保复杂天气条件下的可靠飞行;空间基础数据和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减灾救灾支撑能力……

这个“体系”基于地球空间信息,以上与抗震救灾相关的应急指挥、交通运输、灾情预估、灾害分析等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无一不与它息息相关。

事实上,地球空间信息已经全面融入国计民生,和我们走得越来越近。

国家战略

晚上下班后,不知道去哪里吃饭,打开手机的软件客户端,屏幕上一个卫星图案的标识开始闪动,几秒钟的时间,附近有什么特色的餐饮,便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对于这样的场景,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卫星定位导航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导航仅仅只是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的一部分。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既包括“3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 S)、卫星定位与导航(GNSS)等领域,也包括以此为基础,融合通信、光电子、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集成电路、文化创意等其他相关技术与产业所产生的各类新应用、新服务和新业态。

近几年,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性,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密切相关。谷歌、微软、脸谱、华为、腾讯、百度等巨头纷纷涉足,譬如谷歌斥巨资打造Google Earth。这充分印证了该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瞩目地位,也为产业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金保证,并促进其迅猛发展。

实际上,发展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早已成为国家战略。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发展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3个重大专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项目也正式出炉。《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导航定位列为需要建立的重大技术系统。科技部发布《国家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十二五”专项发展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提出“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

万亿级产业

“目前,我国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的发展状态与20年前的互联网产业非常类似。”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强小哲告诉《支点》记者。

“要想养大鱼,需要找大水池。要促进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规模发展,就需要找到大市场。我们现在基本上确定了发展方向,把它定位为现代服务业领域中的信息服务。目前,比较确定的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导航与位置服务,通过室内外全空间高精度导航信号和全息地图,服务于智能终端,并进一步向支持移动支付延伸,另一个是环境生态交易,也就是通过及时、准确的地球空间信息支持大宗商品等期货衍生品交易。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期货为例:目前,全球的期货市场整体规模超过600万亿美元,中国期货市场押金2000亿人民币,如能从服务全球期货交易中获取1%的份额,就是6万亿美元,所以仅这个市场就非常庞大。”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向《支点》记者这样描绘产业发展前景。

2010年以来,仅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其全球市场规模超过700亿美元,2011年我国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尤其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12月27日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无限地放大了产业发展的想像空间。

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迅速普及和地图/导航软件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地图、消费电子导航等大众服务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我国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将在各种因素的综合推动下,与云计算、物联网、集成电路、移动互联网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保持至少30%-40%的复合增长。

预计到2015年,我国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产值将到5000亿元,2020年则将突破1万亿元,且将带动近5万亿的关联产业发展。

巨头拥向光谷

面对万亿级的产业大餐,北京、天津、重庆、广东、陕西、黑龙江、江苏、浙江、湖南等地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北斗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而中国光谷,吸引了国内外地球空间信息领域的诸多知名企业集聚。

今年1月18日,上市企业中海达正式入驻武汉国家现代服务业地球空间信息化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国家基地”)。去年,中海达已在国家基地核心区——武大科技园购置了2500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场地。

“今年2月份,我们在武汉召开2013年营销体系启动大会,全体营销体系高层、业务人员共530人参加会议,仅交通费一项就节约了50多万元。”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在《支点》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廖定海表示:“中海达在武汉的总投资将近1亿元。选择武汉,是公司发展的战略布局。未来还要进一步加大在武汉投资力度。”

除中海达外,海克斯康、美国天宝、ESRI、南方测绘、合众思壮、高德软件、深圳路畅等纷纷前来落户。中国光谷究竟有什么魅力,竟能吸引这么多知名企业蜂拥而至?

廖定海首先看中了湖北和武汉的未来发展。历史使命赋予湖北省作为国家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地位,湖北迎来了“黄金十年”的战略发展机遇。而武汉正切实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

“公司从事的行业主要是地理信息与测绘行业,武汉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人才资源,所以我们必须将研发中心设在武汉。”廖定海说。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光谷拥有产业集聚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尤为重要的是,在全国乃至亚太地区地球空间信息产学研方面独具竞争优势。近年来共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省部级重点试验室、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十多个相关学院。还拥有以李德仁、张祖勋、刘经南等9位院士为引领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每年培养逾5000名的专业人才。

目前,光谷已聚集了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企业700余家,并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以遥感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等为主导产业领域,形成了包括上游地球空间信息数据获取、中游数据处理加工与运营服务、下游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等在内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四大导航“论剑”

今年以来,卫星导航领域的专家、企业家频频光临武汉。

将在本月15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同样少不了这些人的身影,因为这次会议的举办地正是武汉。

“这是一个国际性的盛会。”刘经南院士向《支点》记者介绍,届时联合国相关组织的官员,以及包括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在内的全球四大导航定位系统的政府官员、科学家和企业家都将齐聚武汉,共同围绕“北斗应用——机遇与挑战”主题探讨卫星导航技术及其产业化路径,会议规模预计达到2000多人。

本次学术年会召开前夕,武汉市将举行部分活动,并且向公众免费开放。这些在武汉当地举办的公众开放活动包括“珞珈讲坛—北斗专场”、“北斗科技周—卫星导航科普报告”以及“卫星导航专题讲座”等,活动时间定为5月13日、14日两天。

年会组委会表示,这一系列活动将面向大众科普卫星导航领域常识,到场嘉宾会详细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进展及应用推广情况,使普通大众进一步认识北斗,了解北斗。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被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确定为国际三大卫星导航学术会议之一,此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连续成功举办三届。

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湖北年表

而这一次选择在武汉开年会,显然别有意味。

作为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一部分,今年3月通过验收的湖北省北斗精密定位服务系统,是全国首个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网,可通过地面基准站网的增强,实现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能力。

刘经南介绍,这项技术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农业、航空、航海、交通等领域,通过湖北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与各行业平台资源的结合,打造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走在国内前列,抢占全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领域制高点。

机不可失

“国家基地”是光谷大力发展产业化集群的信心来源。“国家基地”主要建设四大板块: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研究院、全球地球空间信息数据中心、全球导航与位置服务中心、全球地球空间信息应用服务中心,目标是全球的用户只要到了武汉,只需提出需求,就可以得到优质、高效、低价的地球空间信息一条龙服务。

对于该基地来说,首要任务是研究、攻克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设计、实践产业发展的新市场、新方向、新模式。目前,已引入武汉大学建设的有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建设的中国智慧流域工程中心等。

据透露,武汉还将建设“导航与位置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精密定位产业化基地”,分为两大类,一方面向行业用户的专业导航与定位服务系统,另一方面向大众用户的消费导航与定位服务系统。

谈及产业的未来布局,景贵飞提醒说,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在全国尚属于起步阶段,湖北在这方面的基础优势相对明显,但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快速发展,未来也很有可能被其他省市赶超。

同时,他对湖北发展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仍然充满信心。他认为,借助“国家基地”,湖北可以高效集聚全球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相关的产业要素和创新人才资源,加速形成完整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生态,打造国际一流的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集群,从而提升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国家战略承载力。

猜你喜欢
应用服务光谷北斗
北斗和它的N种变身
赵括很忙
北斗时钟盘
全球卫星互联网应用服务及我国的发展策略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国家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构建与应用服务
“武汉光谷军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平衡和谐是更好的教育——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发展纪实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想飞上天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