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灾后复兴缓慢的警示

2013-03-07 08:54徐一睿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学者
支点 2013年5期
关键词:福岛汶川劳动力

徐一睿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学者)

日本灾后复兴缓慢的警示

徐一睿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学者)

日本在灾后重建中,劳动力市场需求远高于供给,加之效率低下的行政管理体制,重建效率远不及中国。

日本福岛大地震已过去两年,但与中国汶川的灾后重建相比较,日本的灾后重建的弊端显而易见。

首先是统筹力度不够,缺乏速度感。由于日本是一个中央集权式国家,在应对这样一场国家灾难过程中,各个省厅之间的条块责任鲜明,各执其政,极大限制了重建速度。在土地征用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各个地方政府受农地法、森林法、都市计划法等多项法令限制,土地征用和土地使用手续繁杂,至今依然有许多地方无法推动重建活动。在需要执行土地区划整理项目的57个地区中,地震发生近两年内只完成了60%,许多项目直到今年春天才能实施。

虽然日本在震灾后成立了专职复兴厅,并赋予了复兴厅可以向各省厅下达指令的权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复兴厅竟然没有动用过一次“劝告权”,基本上成了摆设。

其次是缺乏劳动力,工程进展速度慢。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受灾地复兴,却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现象。笔者在听取福岛县磐城市市政府介绍时,被告知全市劳动力市场是需求远远高于供给,特别是从事土木建筑行业的有效需求比高达两倍以上。同时,日本还缺乏灾后建设的行政管理人员。

中国汶川大地震以后,政府针对各受灾地区采取的对口支援模式成效显著,其中通过对口地区派遣行政管理人员的做法起到了关键作用。与之相比,日本虽然也有近1700名行政管理人员被派往受灾地,但其中大部分都将于今年3月回归原工作岗位,无法建立持续而定向的人才支援体系。

最为严重的是,日本无法解决居民的住宅困境。笔者在访问福岛核电站附近双叶町居民的临时避难场所时发现,大多数当地居民被分别安排在几个不同的避难所中生活,当问及以后有什么打算时,许多人一脸惆怅。当地居委会的委员长在介绍避难情况时说道:“过去一年中,就有160多位老人先后过世,这要占到双叶町居民总数的10%,虽然无科学依据,但许多老人的死亡原因应该是在避难所生活中带来的压力所导致的。”

根据日本住宅金融支援机构的报告,到2012年底,东北六县灾后复兴住宅融资的申请数量只有7286件,这和由于地震和海啸导致12万家房屋损坏的总数来比,数量可谓极小。这个数据和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阪神大地震相比,差距很明显。阪神大地震后1年10个月的利用总数约4.3万户,其主要原因还是土地转让问题。由于离海岸线较远的海拔较高地方可供建造住宅的土地较少,几个受灾地的土地价格曾经高涨,一度成为日本近来土地价格上涨最高的地区,这无疑阻碍了老百姓重建家园的进程。

此外,对于无能力自己重建家园的人们,日本各地政府也在加大力度建设灾害公营住宅(俗称复兴住宅)以缓解困难。但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临时避难住宅的使用期限将于2014年到期,至今却只有计划中的57%的住房可如期入住。

5年过去,汶川大地震灾区已是新城一片,人们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两年过去了,日本地震灾区的复兴道路依然举步维艰。如果只比较灾害重建,中国似乎比日本更强势、更灵活、更优越。但不要忘记,日本是最先进的防灾国家,或许“防灾看日本,救灾看中国”这句话,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实际吧。

猜你喜欢
福岛汶川劳动力
云上远眺新汶川
福岛:日本宣布将把污染水倾倒入海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我在汶川挂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