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贷款破题利于拉动农村内需

2013-03-07 08:54淡马锡富登信实公司总经理詹文岳
支点 2013年5期
关键词:信贷小微金融机构

(淡马锡富登信实公司总经理) 詹文岳

刘琦岩 (国家科学技术部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

小微企业贷款破题利于拉动农村内需

(淡马锡富登信实公司总经理) 詹文岳

在许多金融机构看来,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高、收益低,故而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难以获得满足,进而很难拉动农村的内需市场。

中国有6000多万家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提供了超过70%的就业岗位,雇聘了7.64亿员工。数据还显示,现有一半小微企业在农村,它们的发展有助于刺激农村消费。由于大多数小微企业都面向市场,5年后就可以把目前因出口衰退所产生的缺口全部填补。但如果没有正规的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就会遭遇瓶颈。

6000多万家小微企业中,接近50%的企业有扩张需求,其中又有近一半的企业从来没有通过正规渠道成功融资。这些小微企业的资金,或是跟亲戚朋友借的,或是向非正规金融机构借贷。一方面,可以发现小微企业信贷在中国有广阔市场,而另一方面,银行和金融机构服务的内容和产品并不符合它们的需求。在许多金融机构看来,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高、收益低,故而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难以获得满足,进而很难拉动农村的内需市场。

据中国人民银行估计,中国约有1万亿地下资金在运作。虽然银监会及其他监管机构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农村金融发展,但基本格局没有变。中国的大型金融机构大多有能力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却不愿意做,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做国家的大宗信贷业务就足够“吃饱”,自然失去了做小微企业信贷的动力。像2008年的4万亿元国家经济刺激计划,有将近两万亿元从大型金融机构贷出。

一般来说,利益越高,风险越高,这就是经济学理论中强调的“利益覆盖风险的曲线”。然而,小微企业带来了高风险,却没有带来相应利润,这也导致大部分正规金融机构没有动力做小微企业信贷。依据国外经验,小微企业的风险平均达到15%。当经济向下运行时,它们是受害最深的群体,有的企业不良贷款率高达50%。

目前,国内小微企业信贷大多是基于地缘、人缘、血缘的贷放模式。同时,仍存在民间借贷、地下金融等负面现象,监管难度大。例如,在工作中,或许是被金融机构漠视得太久了,个体经营者总是对小额贷款公司充满防备,宁愿向亲朋好友借钱,甚至借“高利贷”。“贷款难”和“高利贷”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解决了“贷款难”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高利贷”问题。

在中国,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一直存在高营运成本、利率上限无法真正覆盖信用风险等问题。而在其他国家,比如墨西哥、印尼等,对利率则没有上限,微型贷款金融机构本身的利率就可以覆盖风险,所以它们运行较平稳。但对利率有上限的国家,包括中国,微型贷款金融机构就举步维艰。因此,不论是担保公司或贷款公司,都不能有效扭转这些金融机构的发展格局。另外,中国还存在耐人寻味的现象,很多小额贷款公司的平均贷放额达100万至200万元人民币,资金实际上还是流向了中大型企业。

公司的核心任务是对股东负责。由于微型贷款金融机构资本放大受限,降低了股东回报率,进而大大削减了股东的投资热情,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于是,这些微型贷款金融机构或者不增加贷款总量,或者只做有抵押的贷款项目,小微企业的信贷市场仍难以形成。

着眼长远,微型金融机构要实现有序而良性的发展,必须具备5个条件:保持商业的可持续性;让股东能看到今后可以达到的融资规模;自身的良好信誉;有较强的风险控管能力;能吸引中高端人才。

刘琦岩 (国家科学技术部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

同模块创新相比,架构创新对企业的意义往往更大。当企业建立新的产品架构后,就可以借此主导产品升级,进而引领市场和其他企业。

猜你喜欢
信贷小微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