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点击钞票

2013-03-07 08:54支点罗乐
支点 2013年5期
关键词:阿里阿里巴巴小微

《支点》记者 罗乐

鼠标点击钞票

《支点》记者 罗乐

对互联网金融而言,市场的划分已经相对明晰,一方面是拥有数据金矿的互联网数据收集企业,另一方面是主攻金融服务的资金方。对这两方而言,他们不一定非要打入对方的“腹地”,也能够赚取足够的利润。当然,对于传统银行而言,能够两者兼备是再好不过的结局。

5月10日,“救火队员”陆兆禧将正式出任阿里巴巴集团CEO,这位曾经的“首席数据官”将负责小微金融之外的阿里全部业务。

为什么不是全部业务?这可能需要从马云的阿里布局说起,早在去年,他就宣布:“阿里巴巴集团未来发展有三个阶段:做平台、做金融、做数据。”

金融业务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十分有诱惑力,这不仅仅是钱的事,马云有更大的设想:“阿里会重建一个金融信用体系,在这个金融体系里面,我们不需要抵押,我们需要信用。”

2006年,阿里巴巴就开起了小微贷款银行。今年3月起,阿里金融更是针对个人就推出了“网络信用卡”,支付宝可以根据用户交易数据进行授信,信用额度可用于在淘宝等购物支付。

不仅仅是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电器也先后布局金融业务。

面对电商的金融试水,银行也坐不住了。2012年,建设银行推出了电商平台“善融商务”,交通银行同类平台“交博汇”也正式运营。银行再也不满足于类似于信用卡商城的小打小闹,做起了金融电商。

金融电商时代正在走来。

无关第三者的“离婚”

其实,在2011年之前,电商平台的金融业务,是与银行合作开展的。

从2007年5月起,阿里巴巴联手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向阿里巴巴的“诚信通”企业用户推出4种贷款产品,企业可通过阿里巴巴向银行申请贷款,阿在接到申请后,连同企业的信用记录一并递交给银行,由银行审核贷款与否。

建设银行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尝到了小微企业贷款的甜头,因为电商企业庞大的在线信用数据,大大降低了小微企业的坏账率。

在此期间,阿里巴巴也从建设银行学到了大量专业的信贷风险控制的依据和方法。在讨教学习中,阿里巴巴发现,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有大量的机会可以归为己有。同时,与大型国企合作的低下效率,让阿里巴巴萌生了自己做金融的念头。

而银行方面则认为,阿里巴巴“赚取一杯羹”的念头,加大了银行的风险。于是,在2010年阿里巴巴拿到小贷牌照之后,其与建行的合作也逐渐转冷。2011年4月,阿里巴巴和建设银行正式“分家”。

2012年上半年,阿里金融完成了170万笔贷款,累计投放贷款130亿元。

电商试水银行看重“利”

在线“银行”的兴起,与小额贷款难不无关系。

在政策上,传统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发放一直处于适度支持的态度。但从实务而言,传统银行在挑选企业方面十分谨慎,主要只针对于经营满一定年限(一般2-3年以上)、现金流比较稳定、有一定利润和净资产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而一般情况下,小微企业净资产达到贷款额200%的要求,让许多初创企业望而却步。

有银行内部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银行做贷款,大多数时候是锦上添花,很少雪中送炭。”通常的操作手法是,如果企业想贷款100万元,那么银行会要求企业先购买30万元的保险,企业实际只能贷款70万元。另外,银行再将30万元保险进行质押贷款24万元,实际上企业贷款额度可达94万元,但却要按124万元付息。“这种捆绑式的销售模式,恐怕也不是小微企业能够负担的。”

正是传统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难,“逼”得大量小微企业前往互联网寻求资金来源。不过,无论是找传统银行,还是找电商银行,强烈的资金需求让小微企业在贷款中对利率都没有议价权,其贷款利息往往偏高。

这种高回报正是电商企业看重的。

2012年7月20日,阿里金融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这意味着,如果这一势头持续一年,阿里金融的利息收入将达到惊人的3.65亿元。正因如此,阿里小贷被业内誉为“最赚钱的小贷公司”。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阿里小贷年化贷款利率大致达到17%~18%,坏账率低于1%,毛利率在15%左右,扣除资金成本、人力成本,目前收益还不错。”

由于手握大量企业的在线交易数据,天然的“征信系统”使得电商企业在发放贷款时效率很高,而为了尽可能减少利息支出,企业还贷也十分迅速。在线“银行”的资金流动速度非常快,同样的,赚钱速度也很快。

在线金融是为了更好的消费和投资!

银行做电商意在客户群

在电商试水银行业的同时,银行也开始尝试涉足电商。

虽然建行的“善融商务”2012年6月才上线,但短短半年时间内,企业商城累计成交35亿元,商户融资近10亿元。对于建行来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争取到海尔上下游2000个配套企业的贷款业务,规模和利益都相当可观。

与电商不同的是,银行其实并不在乎小微贷款的那点收益,即使这对于电商企业来说是巨大的利润来源。既然小微贷款的业务量并不足以引起银行的兴趣,那么银行涉足电商意图何在?

在银行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对客户的争取,就是争取客户的时间。由此不难解释为什么银行从业人员总是不能准点回家——如果把客户数据的处理都堆积在正常工作时间,那么繁杂的审核流程浪费的时间足以让你失去足够多的客户。

电商的金融试水给了银行很好的借鉴,在线审批平台能够为客户节省更多的时间,从而拓展客户群。

所以,如果你认为银行做电商是为了卖东西,或者做供应链,那就大错特错了。

而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影响了各行各业,也包括银行。

比尔·盖茨曾说,银行将是21世纪倒下的最后一批恐龙。这句话的寓意可能在于,互联网对于金融的影响,足以让传统银行业为之震动。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兴起,让银行“吃了一个大亏”,银行作为支付端,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客户是在消费什么东西,这些数据都被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取。而这些数据,正是银行分析客户偏好、建立客户档案的重要来源。

如果银行知道用户详细的消费数据,就可以向个人用户推荐关联的理财产品,或向企业用户推荐相应的融资产品。也就是说,通过发展电商掌握更多更真实的交易数据,掌握客户消费行为,这也应该是银行做电商的根本意义。

建行善融高管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所有的金融服务都是基于对客户的认知和判断。在传统行业里,银行要对客户分析、了解、评估,然后做出相应的服务设计,数据都是静态不连续的,并因此受到了制约,甚至承担了风险。而通过和互联网公司合作,由他们在源头提供客户详细的数据,基于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建行就可以做出新的融资贷款产品。

这样不难理解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渴望,这是他们获取信息流最为高效的方式。

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电商的对手不是银行,银行的对手也不是电商。其实,单就金融业务领域而言,他们的对手还是在自身行业内部。无论是电商还是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布局,都将影响到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在今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央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示:“对于互联网银行的探索,央行的态度应该是给予支持。”

在美国,金融机构的服务发展十分完善,网络金融服务是一个金融机构的“标配”。而国内之所以出现电商做金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金融服务的滞后。

“我们没有全国性的个人经济管理系统,只有负债型经济管理系统。在这种框架下,信息是不完整的,没有形成共享,这是一种管理的缺陷。电商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弥补作用,这是在特殊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曹红辉说。

他还认为:“这个行业有前途,有市场,但是并没有电商设想的那般宏大。电商也不必过于张狂,认为自己是一个新的网络银行。”

对互联网金融而言,市场的划分已经相对明晰,一方面是拥有数据金矿的互联网数据收集企业,另一方面是主攻金融服务的资金方。对这两方而言,他们不一定非要打入对方的“腹地”,也能够赚取足够的利润。当然,对于传统银行而言,能够两者兼备则是再好不过的结局。

但是,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则成为金融监管者的新课题。

由于监管失位、利益驱使等因素,初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案例不在少数,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金融秩序。其实,不仅是金融监管方需要规范市场,新生企业主动接受监管,也是对自身业务发展的保护。

“这些新事物出现以后,要加快我们的学习步伐,及早吸取经验教训,同时不断更新规章制度和监管标准,这样就能使整个金融业保持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周小川对于互联网金融问题如此结语。

数据公司又要赚钱了

不管互联网金融最后走向何方,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随着个人越来越多的参与到金融互动中来,互联网金融数据收集者必然能够从中获益。

李英豪是一家售卖移动支付终端产品的老板,他们为装不起POS机的小微商户提供移动收单刷卡终端,但他们并不指望通过卖硬件赚钱。

通过自身的硬件和手机上的App,他们的产品成为了一个移动的轻量POS机,在消费者向商户刷卡消费时,这张卡片的消费信息自然而然的会被记录下来。

这其实与电商在线收集用户信息做个性化商品推荐的逻辑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李英豪的这种做法避开了直接与现有的电商平台做竞争,而是通过一个互联网之外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相比“移动支付公司”,这更像是一家“基于移动支付服务的数据挖掘和推荐引擎”提供商。而这些数据,正是角逐互联网金融的巨头们所梦寐以求的。

猜你喜欢
阿里阿里巴巴小微
云上阿里
辰辰带你游阿里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阿里战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阿里是个好榜样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
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