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欧盟,怨侣难离

2013-03-07 08:54宋金波
支点 2013年5期
关键词:利弊卡梅伦民调

英国欧盟,怨侣难离

宋金波 Song Jinbo财经作家

假如英国与欧盟是一对夫妻,他们之间,除了“青梅竹马”,只怕没多少爱情可言。英国加入欧盟,从一开始,就不情不愿。这本是一场基于政治与经济利益的联姻。其中一方,还在婚后不断强调他那骄傲的“光荣孤立”传统。就好比婚姻的一方,一边过着日子,一边宣扬“我是多么喜欢单身汉的日子”。这恐怕比和别人勾勾搭搭更让人难以忍受。

有够多的人在算这笔大账,把“维持婚姻”,亦即唐宁街不在可预见的将来将英国拖入“脱欧”的公投,以及“散伙”的利弊,一一分开计较。可惜,在这么大的尺度上,不存在精算师。在每个项目上,似乎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判断,又或是利弊不可分开,只能概括承担。

任何面临分手的夫妻或许都面临着类似的局面,都在或明或暗地进行着类似的盘算。但英国和欧盟的利益纠纷显然没有这么简单。仅就英国一国而论,就存在内阁成员、执政党、在野党、无党派、王室、中产、底层、移民等等不同角度下的利益主体。这使本就利弊相当、纠缠难言的局面判断,变得更加复杂。

而对于每一个利益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人来说,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信息的不对称,比如个人的宗教、文化甚至心理因素影响,未必能清楚、理性地衡量英国脱离欧盟的利弊得失——现在可以透露标准答案了,英国与欧盟大部分政治家的判断是,英国脱离欧盟很可能是亏的。但是,英国人不一定认为这是标准答案,甚至根本不觉得这是一次需要理性对待的考试。他们自行其是惯了,哪怕在这次考试中,充分体现出“乌合之众”的非理性或者群体性智商降低。英国选民不承认自己是乌合之众,他们的每一票都是有力量的。卡梅伦不可能不记得梅杰的前车之鉴。

英国是否保留在欧盟,表面上的利弊得失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选票压力,这是国内政治。2012年11月,激进的脱欧党派英国独立党在递补选举中获取了仅次于工党的席位。选票格局的改变,让卡梅伦感受到了威胁。

众所周知,脱离欧盟不是卡梅伦本人所持的政治态度。他之所以要冒着将英国与欧盟亲手撕裂的风险,提出公投议题,是为了保住自己政党的席位。保住了,就有可能重新评估议题,否则一切免谈。更确切地说,说服选民比精算利弊重要得多。

起作用的不是经济学,而是政治手腕。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在欧洲,政治算计已经成为一门微妙的技艺。卡梅伦正在施展这门技艺。他说的每句话都字斟句酌。他既希望向欧洲同行施加适当压力,以让本国选民看到自己是一个负责、有力、善于争取利益的领导人,同时也期待着来自欧洲的反馈,不至于使他太没面子,有一些让步,同时有一些稍具恫吓意味的词语,使英国的选民也感受到压力。

现在看来,默克尔、奥朗德和巴罗佐以及欧洲大陆政治家的多声部合唱,部分地达到了这个效果,但他们对英国的耐心正在逐步失去。

接下来会怎样?很可能要取决于民调。和一般的看法相反,一旦英国民调结果中赞成脱离欧盟的比例超过了半数,即便没从欧盟那里拿到足够多让步,卡梅伦很可能不得不拖延、放弃公投议题。一场弄假成真的“脱欧”公投是冒险性的,会将保守党政府绑定在极端保守群体。这一样会让保守党完蛋。卡梅伦不可能没注意到,他来自自由民主党的副首相在欧盟议题上,已经与在野的工党越走越近,并在近期发表了与首相保持距离的声明。

相反,如果卡梅伦太过失望,而民调又让他觉得公投的赌注没那么大,他可能会铤而走险。

坏消息是,德国和法国似乎并没准备给卡梅伦足够多的好处;好消息是,民调结果,英国人赞成“脱欧”的比例还在升高。考虑到欧洲近五十年来已经养成良好的妥协传统,人们不妨乐观一些。

猜你喜欢
利弊卡梅伦民调
利弊怎么看
微型学习之利弊谈
电子产品利弊说
“暗杀奥巴马民调”惊现美网站
远离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