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翠交融,灿若云霞
——《谈瓷论道》之宋代钧窑

2013-03-07 08:54卢鹤寿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
支点 2013年5期
关键词:月白钧窑钧瓷

卢鹤寿︵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

紫翠交融,灿若云霞
——《谈瓷论道》之宋代钧窑

卢鹤寿︵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

宋五大名窑之一钧窑,始于宋而终于元。钧窑产地在今天的河南禹县(宋时为钧州),以当时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负盛名。钧瓷的最大特点是先烧素胎,出窑后施釉二次烧制,由于工匠们在釉料中掺有少量的铜为着色剂,因此在还原气氛中出现高温铜红乳浊釉。即在天蓝或月白釉上窑变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玫瑰紫、海棠红、葡萄紫等多种釉色交相汇融,变化万千,灿若云霞,美轮美奂。“夕阳紫翠忽成岚”,这是宋代诗人对钧窑釉色的最好写照。钧瓷造型考究,色泽莹润,神韵独具,一改前朝青瓷独步局面,为世人所称道。

1. 鼓钉洗

器型钧瓷造型设计十分严格、规整,且形态自然,品种多样,多为仿古。做工考究,重视釉色变幻是钧瓷的主要特征。钧瓷器皿以陈设瓷为主,常见的有尊、洗、盆、炉等器物,比例协调合理,器型古朴典雅,无不精工巧制,给人以美的享受。官钧传世品多为花盆、碗、盘、炉、钵、洗等,民钧以日常生活用瓷居多,除碗、盘外,还有注子、盏托、罐、枕、瓶等。

胎釉

北宋的钧瓷,胎土淘练精细,胎泥陈腐彻底,无颗粒不均匀现象。烧制成型后,胎质略厚,坚硬致密。其釉层凝厚、釉质乳浊,纹理沉着,玉质感强,釉表多有流淌,棕眼甚多,釉面变化十分丰富。常见的有灰蓝、月白、天蓝、玫瑰紫等。由于釉料中掺入铜的缘故,加上精湛烧制,釉层中即出现强裂的窑变,淡青中泛出美艳的红彩,如秋天的海棠红得鲜亮欲滴,如盛开的玫瑰红得发紫,如蓝天彩云灿若晚霞,如此等等,美不胜收,令人神怡心醉。钧瓷以红为贵,古人云:钧窑见红,价值连城。这句业内行话,足以说明钧瓷红斑的珍贵。

钧瓷以釉色美而见长,器表没有任何人为的装饰,但由于冷却时釉子上下收缩温度不一致,釉的活动方向和流淌纹路长短不同,釉面往往留下不规则的线状流动痕迹,呈现出“泪痕纹”、“兔丝纹”、“蚯蚓走泥纹”、“珍珠点”等。其中,“蚯蚓走泥纹”是鉴定宋钧瓷的重要依据和特征。这本是一种非人为的缺陷,是其在烧制过程中釉面发生微裂,高温下其他物质渗入而自然生成的一种状态,然而却因釉色与纹路交相出奇而为人们所倍加喜爱。

款识

宋钧瓷器基本上无款识,传世的尊、盘、洗、盆类,部分器物底部刻有1—10的数字铭文,最小为十号,一号为最大。据专家们考证,凡底部刻有1—10数目的钧窑瓷器,均为当时宫廷所置用,民窑钧瓷则不见刻有数字或文字。

2. 月白釉紫斑莲花式碗

3. 天蓝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4. 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5. 玫瑰紫釉鼓钉洗

6. 出戟尊

7. 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8. 玫瑰紫釉折沿盘

钧瓷真伪辨

钧瓷烧造在历史上几乎没有间断过。元中期后虽然逐渐停止生产,但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乾隆时期景德镇烧制了不少仿钧制品。近年来,市场流通的现代仿钧瓷数量也不断增多。因此,在鉴别上要准确把握以下要点:宋钧釉好、胎好,色泽凝重;元钧则显略粗糙,足底外撇;明、清钧瓷反之制胎过细,釉面及瓷器的神韵不足;现代仿制的赝品则无肥厚玉质感,胎质疏松干燥,釉表光泽刺目,器身不见棕眼,无铁质斑痕,无熟旧感,器底所刻数字,用刀软弱无力,笔画粗糙起毛。

猜你喜欢
月白钧窑钧瓷
写意泥性·黄河印迹·钧窑瓷板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孔家钧窑 国礼精品钧瓷作品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
月白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