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球资本角逐升温

2013-03-07 08:54支点方迎定实习生陈岩霖
支点 2013年5期
关键词:会展业成都经济

《支点》记者 方迎定 实习生 陈岩霖

成都,全球资本角逐升温

《支点》记者 方迎定 实习生 陈岩霖

成都经济的一大特点是,政府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清晰,形成整体有机的协调统一发展。充分利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深度调整带来的新机遇,成都正在致力于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中国的西南角,长江上游重镇——成都,似一条潜伏盆地已久的巨龙,吸引来世界的聚焦和全球资本的角逐。

6月6日,第十二届财富全球论坛重返中国,这一次是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城市——成都。

对论坛主办方来说,成都是一个经济发展最富活力、不断创新的地区,在成都谈论中国,实际是谈论全世界。

全球向西。十年前,英特尔宣布在成都建立封装测试工厂时,许多国际同行还要努力地在地图上寻找成都的位置,而今天世界银行组织将成都评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英国《经济学家》智库与花旗集团共同发布的全球最具竞争力城市的最新调查报告中,成都排名中国中西部第一。

贝祥投资集团西南地区首席代表石峰对《支点》记者表示,成都经济的一大特点是,政府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清晰,形成整体有机的协调统一发展。

充分利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深度调整带来的新机遇,成都,西南内陆这座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正在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总体战略,致力于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攀“高”采果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唐朝诗人杜甫笔下描绘的成都,彼时成都作为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商贾如云、车水马龙。

穿越历史,如今的成都不仅是国家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级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

近几年来,成都更有崛起之势。2 010年成都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551.33亿元,比2005年增长95.9%,年均增长14.4%,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左右。

成都经济的快速增长恰逢新一轮产业西移热潮汹涌。2003年8月,英特尔宣布将投资3.75亿美元在成都高新区建立一座芯片封装测试厂,生产与处理器相关的芯片组。这家封装测试厂也成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迎来的最大外商投资。

较发达地带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的快速攀升,金融危机下企业市场空间拓展的需要,使企业不得不思考把生产环节配置到成本更低的区位。

成都则在“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大趋势下,抢先占据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所谓的“两个高端”,在成都市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描述为:“抢占高端产业发展制高地,推动重点产业高端化”,有成都市政府人士形象的比喻为“攀高采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杨建龙对《支点》记者表示,成都承接产业西移的过程也是技术的升级转移过程。

2012年1月9日,英特尔成都第十亿颗芯片下线。英特尔同时宣布中国西部地区分拨中心落户成都高新区。

英特尔的辐射效应,吸引了众多国际高科技企业前来投资,推动了成都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如今成都已经成为IT产业集群的一个新核心。

目前,成都天府软件园是中国10个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自2005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吸引包括IBM、华为、阿里巴巴、西门子、爱立信、腾讯等近25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

“成都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先导,更注重产业链的发展,注意衔接性和整体引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勇对本刊记者说。

以成都经济开发区为例。目前,成都经开区内已聚集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高原、沃尔沃、川汽集团等汽车整车和神钢集团、卡特比勒再制造中心、神钢大吨位起重机等工程机械重大整机生产项目,以及麦格纳、佛吉亚、汉高、德尔福等180多家配套项目,形成了“十车七机”整车(机)生产和核心关键零部件配套链群,呈现出了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的强劲势头。

显然,利用产业西移的机遇,成都已敏锐地将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在内的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精密机械制造等纳入到战略层面进行了布局。

2012年底,成都市GDP跃过8000亿元大关,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新启动的天府新区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2 012年累计完成投资突破1400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9.2亿元。

《财富》全球论坛历届会议举办地及议题一览

世界向西

自1995年创办以来,财富全球论坛被称为“把握世界经济走向最清晰和最直接的窗口。”

“全球产业链的转移和生产的全球布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中海,经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至美国东、西海岸,最后从东亚‘四小龙’经中国东部向长江中上游移动。”刘勇对本刊记者指出,财富全球论坛选择成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东部发达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以及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我国开始了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对《支点》记者表示,中国产业向西始于21世纪初,并呈现不断加快的趋势。产业西移的过程也是西部利用优势资源吸引资本的过程。“投资者是理性的,企业进驻考虑更多的是成本和收益。”他说。

“中国西部存在尚待开拓的巨大市场空间,也是吸引众多跨国公司高管目光的关键所在。”刘勇在采访中指出,中国西部同时是内需核心主战场和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目前西部城镇化率大致为三成,工业化率不足五成,展现了很大的空间。

安邦咨询认为,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外需增长显著放缓的背景下,加快落后地区的建设、缩小区域差异,反而为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

尽管现阶段,西部发展还是以投资为主,但杨建龙表示,成都因良好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辐射作用,在产业西移承接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这也是今年财富全球论坛主题——“中国的新未来”之根源所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在未来5年甚至25年里,中国能否实现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非常关键。而中国的消费趋势,越来越集中的体现于西部的城市化。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接受媒体专访时也表示,中国西部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是吸引财富全球论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也透露出投资者的一个想法,中国的发展是不是越来越均衡化,中国西部的发展是不是科学的、可持续的。

目前,233家世界500强企业已落户成都。不仅如此,欧盟与成都市政府合办了欧盟孵化中心,是欧盟在中国首个项目孵化中心。

会展经济魔力

会展业被认为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在自身创收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财富全球论坛曾于1999年、2001年、2 005年在中国的上海、香港和北京举行,三届的主题分别为“中国未来的50年”、“亚洲新貌”、“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上海正是借助财富全球论坛的效应,全面奠定了中国经济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

据成都市委副书记李昆学向新华社记者介绍,目前,初步确认参会的企业已近200家、嘉宾200多位,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已近70家,邀请情况为历届论坛同期最好。

2012年,成都会议产业国际化水平加速提升,举办的国际会议由2011年的54个提升至76个,一批首次进入中西部,甚至首次走进中国的重量级国际会议落户成都并成功举办,确立并不断巩固了中西部第一、全国前列的会展中心城市地位。

2012年8月发布的国内首个会展行业景气指数——中国会展指数报告显示,成都位居2011年度中国城市会展业发展指数排行榜首位。

事实上,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成都并非所有的资源禀赋都占有优势,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值得研究和借鉴。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阎星对《支点》记者说,会展业在成都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政府机制的创新。

2010年,成都会展业发展办公室正式更名为成都市博览局,率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为会展业设立政府职能局,标志着成都会展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阎星认为,成都市政府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比较好的把握了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良性互动。

此外,很多专家指出,成都的产业基础、旅游业资源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都是成都会展业得以发展的土壤。

近年来,成都会展业规模快速提升,直接收入由2009年的25.5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约50.2亿元,年均增幅达25.3%;举行的展会、节庆赛事活动数量由2009年的320个提升至2012年的456个;展览面积由2009年的170万平方米增至271万平方米。

当前,成都“五大兴市战略”的推进将大大惠及会展业发展。“交通先行”战略将为更多国际会展来蓉举办提供更大便利;“立城优城”战略将为优化会展场馆布局、完善硬件设施提供良好契机;“产业倍增”战略将为培育和壮大专业会展提供产业基础;“三圈一体”战略将为优化整合会展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丰富载体;“全域开放”战略将为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引进更多国际会展活动,构建高层次、广领域的会展经济开放格局提供良好环境。

借财富全球论坛等重点会展活动的东风,成都市委市政府将2013年定调为国际会展突破年,这标志着成都国际会展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西部发展问题

“十一五”期间,西部六省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6%,增速远超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在31省区公布的2013年GDP增长目标中,西部省份的增速目标明显高于东部。增速12%的省份有9个,西部占了7个。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增长目标设定在20%及以上的有20个省区,基本都是中西部省份。

刘勇在其最新发表的文章《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的新变化》中指出,2011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态势为:中西部经济增长继续快于东部,区域增长和总量重心继续向北向西转移。2011年我国中西部连续5年超过东部且超幅继续扩大,前者比后者快2.59个百分点.

不过,不能忽视的现实是,西部还比较落后,成都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刘勇在谈到区域发展差距时对本刊记者说,中国中西部跟东部地区相比,只是相对差距有所缩小,绝对差距还是在扩大的。据统计,2000年,西部与东部人均GDP差7000元,而现在达到了2万余元。

从2012年GDP看,全国还没有进入万亿级GDP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部,人均GDP较低的省份也主要集中在西部。从消费水平来看,东部是万元级消费,中部是千元级消费,西部是百元级消费。消费水平的不均衡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正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西部有较为广阔的增长空间和强劲的增长动力。

与东部的注重转型,增速趋缓相较,西部地区仍会处于一个做强经济和做大经济规模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阶段。不少专家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特别要关注西部的力量。

然而,从发展路径上来看,大举进行工业投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争相提升城镇化水平,这些不免引起人们担忧:中国的东部地区现在处在艰难的转型之中,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却正狂奔在东部地区走过的路上……

事实上,东部一些沿海地区的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了诸多诟病,其发展模式被很多学者认为是“race to bottom”(谷底竞争模式),即以牺牲资源环境、员工福利等模式来吸引外资。刘勇也指出东部发展虽跟世界联系紧密、技术层次高,但缺乏一个整体规划,抓住什么发展什么,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引导。

安邦咨询的调查报告认为近年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存在如下一些明显的特点: 一是有强烈的后发追赶心态;二是GDP挂帅和工业优先;三是环境意识淡薄,远远落后于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的形势。过去,中国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但近年来,恶性生态环境事件出现了西移的态势。

如何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目前西部亟需面对解决的问题。

产业西移、企业进驻固然是市场化的选择,但政府的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对于区域发展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会展业成都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穿过成都去看你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成都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会展业
在成都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