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财政农业投入与农业综合发展的关系研究

2013-03-09 06:37武以敏李壮壮孙善辉
统计与决策 2013年8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国民经济协整

武以敏,唐 捷,李壮壮,孙善辉

(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就农业发展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国民经济的增长、政府财政投入和农业发展三者结合起来进行量化分析,运用VAR模型、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对财政投入的时滞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论针对每一问题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1 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益分析和变量选择

本文选取了农业增加值(AGDP),农民人均收入(INC)两个变量作为综合评价农业发展的新指标,选取中央财政投入和地方财政之和占农业增值的比重用变量FINA表示我国财政农业投入变量指标,使用GDP表示我国经济发展变量,样本区间选取的是1991~2010年,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财政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各变量的影响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三大子系统的联系

2 我国财政农业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动态效应的实证分析

本文将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对财政农业投入效应,农业综合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了使序列的趋势线性化,消除经济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的异方差性,数据均取自然对数。

2.1 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出现虚假回归而造成结论无效,需要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采用的是ADF检验,根据各变量的时序图确定其检验的具体形式,同时依据各变量检验方程中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的系数显著性来判定方程设定的合理性,滞后阶数基于AIC准则确定,用Eviews5.0中ADF检验模块检验以上变量的结果表明,在5%的水平下,lnagdp、lninc、lnfina和lngdp四个变量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

2.2 VAR和SVAR模型的确定

(1)VAR模型。

为了保持合理的自由度使模型参数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同时在综合参照了残差的自相关性、异方差性和正态性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模型的滞后期为两期,对VAR模型进行估计,拟合优度较高,得到的估计模型为:

VAR自回归方程为:

(2)SVAR模型。

因为VAR模型中不能直接得到同期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期相关关系包含在随机误差项中,所以为了弥补VAR模型的这一缺陷,可以通过建立有约束的VAR模型,即SVAR模型(Structural VAR),根据实际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关系矩阵作了相应的约束,从而可得当期的关系式为:

由P值可以看出C(2)和C(6)未通过检验,其余系数都已通过检验。根据VAR模型和SVAR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各变量当期及其滞后期的各种变化关系。

2.3 协整分析

为了对各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变化关系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基于上述VAR模型进行了协整检验,本文采用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都表明在显著水平5%下,LNAGDP、LNINC、LNFINA、LNGDP变量具有至少两个协整关系,说明被检验的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可以得到如下的β矩阵的估计量,β矩阵的每一列都是协整向量:

以协整向量为系数建立序列LNAGDP、LNINC、LNFINA、LNGDP的协整关系方程可以是四个不同的协整方程(因为中有四个协整向量),估计不唯一,本文给出了以下三个配套的协整关系方程:

从上面协整方程来看,农民收入的长期增加要靠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增长,农民人均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呈正向的变动关系;农业经济与财政农业投入和国民经济发展均呈现出正向的关系,财政农业投入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呈正向变动的。以上协整方程的结论与VAR和SVAR模型的结论几乎是一致的。

2.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本文在检验过程中选取4个不同的滞后期,相对于自由度来说,滞后期已经足够长,检验结果的因果关系可以用图2表示。

图2 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上因果关系图表显示国内生产总值稳定增长是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也是财政农业投入增加的原因,同时,在滞后第二年开始也是农业增加值增加的原因;观察财政农业投入、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收入三者的因果关系,可以发现是一种前因后果的关系,农业增加值增加是农民人均收入增加的原因,农民收入增加在滞后前三期是财政农业投入增加的原因,财政农业投入增加在前滞后两期内是农业增加值增加的原因,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农业增加值增加和农民收入增加却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原因。

2.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本文得到的关于变量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如下:

图3 LNFINA和LNGDP对LNAGDP的冲击

图4 LNAGDP、LNFINA和LNGDP对LNINC的冲击

从图3中可以看出,给财政农业投入LNFINA一个正冲击后,农业经济LNAGDP在前两期的变动响应不明显,从第3期开始向正的方向变动,在第6期达到最大值,接着掉头向下逐渐趋向平衡,这说明财政农业投入的绩效在投入后的第三年开始凸现出来,在第六年绩效达到最大;农业经济LNAGDP对国民经济LNGDP的正冲击从第1期就有了正的响应,在第3期响应达到最大,这表明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通过市场可以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图4显示,农民人均收入LNINC对农业经济LNAGDP的正冲击,在刚开始时是微弱的负响应,在第二年转变为正响应,第五年达到最大值,这符合农业经济对农民增收的作用规律,先投入,后收获;国民经济LNGDP的正冲击能给农民收入的增加带来长期的正效应,这是国强民富的真实论证;但是,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冲击会带给农民收入很长一段时间的负响应,从第四年才开始转为正响应,这与国内很多学者研究的结论是相同的。

图5 LNAGDP、LNINC和LNFINA对LNGDP的冲击

图5给出的是国民经济LNGDP分别对农业经济LNAGDP、农民人均收入LNINC和财政农业投入正冲击的响应。农业经济LNAGDP正冲击会给国民经济LNGDP的发展带来积极稳定的正响应,这体现了我国农业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推动作用;国家经济LNGDP对财政农业投入正冲击的响应也是符合事实的,财政投入不会很快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地正效用,必然要通过一定年限的积累才会发生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农民收入的增加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负冲击,这与上述模型的结论是一致的,其内在原因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挖掘。

3 结论

(1)国民经济与财政农业投入的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增加是农业财政投入增加的原因,并且国民经济增长越稳定,农业财政投入增加越有保证,通过VAR、SVAR模型和协整检验都可以看出滞后的GDP对农业财政投入的影响会更大一点,相应的影响比例可以参见模型,两者之间的这种稳定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

(2)财政农业投入与农业综合发展的关系。

从因果关系图上可以看出,财政农业投入仅仅是农业增加值增长的原因,而且滞后两期的财政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但是这种影响是有限度的;从结构模型和脉冲响应图看,刚开始时,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作用不大,在短期内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与以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是相似的。财政年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的正效应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凸显出来,在一定时期内滞后期越长这种正面的影响力越大,从脉冲响应函数图可以看到滞后8期的影响力最大,符合实际,国家财政投入对农业基础建设经过几年以后才能给农村带来福利,对农民增收具有长远利益的影响。

(3)国民经济与农业综合发展的关系。

从结构模型、协整方程、因果关系图和脉冲响应图上都可以看出,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增加值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而且这种关系长期稳定向前发展,国民经济对农业经济的正冲击和对农民收入的正冲击都可能在滞后的第3期达到最大,之后的冲击影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未消失,给农民的利益带来了长远的好处。反过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体现出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农业经济的微小波动也会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长远的影响,所以必须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农民收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却是不稳定的。

[1]McDonald P.Benjamin:Investment Projects in Agriculture,British Li⁃brary 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 Data[Z].1981.

[2]Hennessy,D A.The production Effect of Agricultural Income Support Policies under Uncertainty[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8,(1).

[3]魏朗.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对1999~2003年农业生产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9).

[4]孙少茹.财政农业支出及其效益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曾国平,刘娟,曹跃群.财政农业支出、农村金融发展与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VAR动态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5).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国民经济协整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