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导向标识的包容性设计*

2013-03-09 03:31安大地ANDadi杨建华YANGJianhua同济大学上海0009TongjiUniversity0009Shanghai福州大学福州35008FuzhouUniversity35008Fuzhou
设计艺术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明度包容性字体

安大地AN Dadi 杨建华YANG Jianhua.同济大学,上海0009(Tongji University,0009 Shanghai).福州大学,福州 35008 (Fuzhou University,35008 Fuzhou)

浅议导向标识的包容性设计*

安大地1AN Dadi 杨建华2YANG Jianhua
1.同济大学,上海200092(Tongji University,200092 Shanghai)
2.福州大学,福州 350108 (Fuzhou University,350108 Fuzhou)

介绍了导向标识包容性设计的理念。借助国外案例分析声音信号标识的设置方法;从字体与内容、字号与间距、色彩与明度差三个方面强调了图文标识的易读性设计原则。指出导向标识的包容性取决于其普遍的易读性,它需要将各个设计环节共同纳入整体的设计之中,并依靠建筑、设计、人因工程和工程结构等具有多样化专业背景人员的共同协作才能顺利完成。

包容性设计;导向标识;整体设计

一、引言

“包容性设计(Inclusive Design)”的理念最早由英国标准协会提出,指的是无需改良或者特别设计就能够适应于所有人的产品或者环境设计[1]。类似概念还有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授Ronald Mace提出的“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 Design)”和“普遍性设计(General Design)”。它不受限于特定的人群,也不受限于特定的时间和场所,它并不只强调弱势群体的差异性,而是要关注所有人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普遍性(见图1)。

很多国家把导向标识系统的包容性设计原则纳入无障碍建筑环境设计的规范之中。美国联邦政府的《无障碍法(ADA)》和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推出的Providing Accessibility and Usability for Physically Handicapped People已经得到了国际范围的应用,加州政府和华盛顿州政府 制 定 的California Access Laws和Accessibility Reference Guide中,都包括了导向标识系统的地标、突出物、盲文标识等通用设计原则和细部设计参考指南[2]。另外,挪威环境规划与保护部制定的Adapting the Built Environment to the Disabled已经被日本建设省制定的《促进高龄者、身障者建筑物使用便利性的实施标准》所吸纳[3],也同样强制性的规定了逃生系统、地面导向系统等设置原则,以及声音标识、灯光标识等设备的设计规范。

图1 包容性设计的范围

图2 地铁站内声音信号标识位置

二、声音信号标识

针对视觉障碍者的寻路行为,多年来人们研究和应用了多种方式以实现其导航与方向指引,比如导盲手杖、导盲犬等。从导向标识的角度来看,如何为视觉障碍者更加有效地提供信息,帮助他们更方便地寻找方向,成为设计的新挑战。一般而言,信息传达的方式有两种,即声音信息和触摸式信息。根据导向标识类型的分类,声音信息标识可以分为三类[3]:

(1)位置声音标识,用来说明行人所在的位置;

(2)信息声音标识,用来说明地铁的运行状况、形式方向、卫生间或问询中心的位置等内容;

(3)警示声音标识,通过声音对行人进行安全提醒或警告,比如电梯开关门的提示音。

以地铁站为例,声音信息标识设置位置一般包括出入口、电梯厢、售票处、卫生间、站台、车厢内等处(见图2)。

除了将声音信号标识或者触摸式盲文信息应用在传统形式的标识系统上,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新形式的导向带来可能。比如个人导向系统(PGS),就是把空间信息、指南和定位等功能整合在一起,可以让行人随身携带的一种导航仪,还有远程红外遥控声音标识(RIAS),在环境中合适的位置装设信息发射器,行人将随身携带的感应器指向发射器时,就会收到相应的声音信号,比如当前所在的位置、去卫生间的路线等信息。日本七隈线站内也应用了这种发射器。另外,在车站的换乘空间设置手触式的平面图和声音信号标识相结合,行人通过按钮可以收听到关于站内介绍、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和距离等内容;卫生间的入口设置了类似的声音信号和手触式平面图(见图3)。

图3 日本福冈地铁七隈线站内声音信号标识

三、 图文标识

1.字体和内容

为了让所有的人能够迅速识别,同时考虑材料、加工手段和安装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导向标识的字体设计要满足清晰简洁的基本特征。目前,除了历史遗址、迪斯尼乐园等具有特别主题的场所,国际上的标识设计基本上都采用了非衬线体文字。其中汉字多采用黑体、华文细黑等字体,英文则常用Helvetica、Futura、Johnston或Frutiger等字体[4]。另外,一般建议英文采用大小写形式,因为其字母的高低变化会加强标识的易读性并更方便于记忆。来自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对不同视力及视觉障碍人群的测试研究表明,即使在视力低下辨认模糊的情况下,大小写形式的单词因其轮廓的完整性也更容易让人辨认和记忆(见图4)。

图4 文字的大小写更容易辨认和记忆

内容的多少也会影响导向标识的易读性,同时出现在同一行的内容过多,会降低标识的可读性,甚至能引起视觉的干扰。根据美国标识设计协会(The Sign Design Society)的建议,每行标识的内容宜为2~3个单词或者12~14个字母[5];按照经验和大部分人对汉字的一次性认知能力,一般的中文标识在同一行里设置7~8个汉字比较适宜。

2.字号和间距

字号大小和观察距离有关,字号并非越大越好,具体要结合现场环境的照明、通透程度、尺度等要素进行设计,否则就会对空间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破坏信息传达的效率。针对步行者的导向标识设计,一般设定三个观察距离,分别是35~40m、18~22m和10m以下(见图5)。观察距离和字体大小的关系各国都有可供参考的规范,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日本ADA法则(见图6),即设定对应三个观察距离的汉字最小高度分别是160mm、80mm和40mm;英文字体的尺寸一般采用巴黎机场公司(ADPi)的可视距离公式:可视距离=字体高度(mm)×350。英文字母的结构比较简单,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当英文和汉字并置时,一般将英文字母的高度设定为汉字的60%。

图5 常用的字号大小和观察距离

图6 日本ADA法则

对于视力水平低下的人群,字号大小则取决于观察距离和视力水平两个要素。美国标识设计协会(The Sign Design Society)提出,要满足标识易读性的最大化,应采用视力水平、观察距离和字体高度关系表做设计的参考(见图7)。表中针对三种不同视力水平在0~6m的观察距离设定了三条基准线,当字号大小低于基准线时,相应视力水平的人群则也不能顺利阅读该标识[5]49-50;其中Snellen视力6/9(相当于1.5)是英国对汽车驾驶员的标准视力要求。

图7 视力水平、观察距离和字体高度的关系

间距包括行字间距和词间距以及行间距。出于对老年人和视力低下人群的考虑,字间距和词间距都应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增加20~30%,具体幅度参考所选用的字体;有连续文字内容的标识,考虑其易读性和与相邻信息的关系,行距一般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5~20%。按照大部分人的阅读习惯,标识版面应该以左对齐为主,尽量避免右对齐或者居中对齐的版式。

3.色彩和明度差

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度差异很大,标识设计的色彩应用要尽量简单,宜采用国际标识通用的颜色,同时还要考虑各种颜色的暗示性,比如黄色的警示意义、红色的禁止意义等。加拿大的一项关于公共建筑方向和寻路研究(Orientation and Wayfinding in Public Buildings,Public Works,Canada,1988)报告提出了12种最容易辨认和记忆的颜色(见图8),这些颜色的名称简单并且常见,通常不需要多余的形容和描述,所以非常适合于导向标识的设计。

图8 12种易于辨认和记忆的颜色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颜色易于辨认和记忆,却并不代表着它们可以同时一起使用(见图9)。同一个色相在不同背景颜色的衬托下,醒目的程度会发生变化(见图10)。标识设计要尽量避免选择醒目程度差异较大的色彩,应该选用在不同背景下醒目程度变化不大的色彩。

图9 不同背景下各色相醒目程度的比较

图10 不同背景中标牌和图文颜色的设计建议

对于有辨色力障碍的人群,仅仅使用简单色彩、依靠色相对比的标识也许并不具备可读性。标识设计需要借助色彩之间固有的明度差异产生有效的对比,在确保明度差的前提下,不同的背景环境下的标识牌和图文颜色可以做适当的变化。图11给出了在石材、砖材、白色墙面和绿色植被为背景的情况下,标识牌和图文颜色的使用建议。可以用去色的方法对标识明度差进行测试[6],将黑白灰按照明度分为十个等级,把去色后的标识牌和图文明度进行对比求差,生成明度差(见图11)。一般五个以上的明度差才能保证观察的舒适性。

图11 标识的明度差

四、 小结

导向标识的包容性取决于其普遍的易读性,可以从设置和设计两个方面给予考虑:在标识的设置过程中,涉及到和建筑、环境的结合,对空间结构的利用,与采光、照明设计的配合等环节,这决定了包容性设计视角下的导向标识,必须和规划、建筑、室内等设计环节一起纳入“整体设计”(Total Design)之中,从而实现与建筑“合作”、“共融”的存在方式,而不是简单地被“添加”到建筑环境中的标识牌;导向标识的设计过程,也并不是简单的平面设计或艺术创作,而是在满

[][]足美观的前提下,还受到导向标识系统高度标准化、规范化、功能化以及包容性设计要求等条件的制约,需要建筑、设计、人因工程、工程结构等具有多样化专业背景人员的共同协作才能够顺利完成。

[1]伊丽莎白·伯顿,琳内·米切尔.包容性的城市设计——生活街道[M].费腾,付本臣,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7.

[2]Peter Barker, June Fraser. Sign Design Guide-a guide to inclusive signage[M]. London:JMU and the Sign Design Society, 2001:46-49.

[3]福岡市交通局.公共交通機関の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 [M].日本:株式会社宣伝会議,2005:84-85.

[4]向帆.导向标识系统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121-127.

[5]Peter Barker, June Fraser.Sign Design Guide-a guide to inclusive signage[M]. London:JMU and the Sign Design Society, 2001:54.

[6]中田直人.ユニバーサルサインデザインの手法と実践[M]. 日本东京:学芸出版社,2009:40.

Discussion on Inclusive Signage Design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inclusive signage design, and proposed several design principles for legible verbal sign and pictograms in the aspects of typography and content, font and spacing together with color and lightness difference by taking foreign signal sign as a case study. Inclusive signage is based on universal legibility, as well as the cooperation of total design including architecture, design, human factors and structural engineer.

inclusive design;Signage;total design

J06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3.05.006(0025-05)

2013-07-17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3CB119)。

安大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创意学院)博士生;杨建华,福州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明度包容性字体
基于Coloro色彩体系不同色深公式的颜色深度研究
字体的产生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如何让学生在设计中有效认识和使用色相环
浅谈中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
印刷颜色的明度预测评价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组合字体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