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第二课堂对预科中职生素质的培养

2013-03-18 16:21罗海洋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汉语交际

吴 庆,罗海洋

(巴州卫生学校,新疆 库尔勒 841000)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有思想、有觉悟的各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技能型劳动者素质的高低。新疆地处我国西部边陲,西部大开发为新疆中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在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仅靠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是职业学校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一项工作,也是学生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1 开展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1.1 汉语学习的需要

新疆职业学校预科班的学生通过一年的汉语学习,仍有部分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很差。这主要是受诸多因素限制,很难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目前汉语课堂教学仍以讲解词汇、语法、句型、课文等为主,而且考核方法也只是反映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掌握情况,缺乏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检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只能以不变应万变,新教材老教法,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忽视学生的特点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仍能以儿童习得本族语的方式掌握第二语言。也就是说,获得语言交际能力与“强语境”有直接关系。这给我们开展汉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以启迪。

1.2 专业学习的需要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而中职生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中职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认清当前形势,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所了解,正确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这种氛围的营造需通过多渠道来实现,例如,可带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社会实践,邀请成功就业的毕业生来校谈体会,请心理学专家来校作讲座,召开班会等方式。通过参观见习、社会实践,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体验从业者的感受;邀请成功就业的学生来校座谈,使学生懂得自信是成功就业必不可少的基石和中职生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邀请心理学家作讲座,从心理学角度给学生剖析自信心的重要性;班主任组织召开以自信为主题的班会,列举从古到今因充满自信而成功的名人故事。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中职学校和自身的优势,从内心热爱学校,热爱自己所学专业,从而增强自信心。

2 开展第二课堂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的转变,而且也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的转变。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放、灵活和广泛的优势,把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第二课堂系列活动的开展,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 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

3.1 系列竞赛活动

学校应关注国家、自治区和地州级职业院校汉语教学的主要赛事,积极响应和举办各类汉语竞赛活动,如普通话大赛、演讲比赛、讲故事竞赛、书信大赛、小品竞赛、礼仪知识竞赛等。同时,要让预科班学生积极参加竞赛,在竞赛中体会到成就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和层次。另外,要把竞赛成绩与评优和奖学金挂钩,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竞争、参与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3.2 特色课外活动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想方设法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活动。对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汉语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一边摸索,一边积累经验,通过查阅资料,撰写教案,与学生一起总结教学心得,与同事共同切磋教学方法,丰富和充实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的实效。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新型教学方法,摈弃了令学生感到枯燥的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法,倍受学生欢迎[2]。

学校可通过设立不同类型的组织机构,如文学社、文艺社、礼仪队、健美操队、舞蹈队等,由专业教师和有特长的教师负责指导,把具有各种兴趣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积极开展各类兴趣活动。通过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以汲取文化养分,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各取所需,扬长避短,为预科班学生学习汉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3 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专业特色,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各专业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进行专业体验,如到医院、社区参观见习和进行社会实践。这样,通过构建循环节律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将校内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提高学习效率和教育实效,同时,也在实践中升华了人文精神。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假期志愿服务工作和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与人和社会、自然的交往中开阔视野,关注社会,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3.4 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地进行德育,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新生入学教育、优秀职专学子榜样教育等。在这些教育活动中,通过树立身边典型榜样、邀请专家作报告等形式,激励学生成才,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责任意识。在学年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制度建设中设立思想品德学分,作为健全人格培养教育的有力补充和制度保障。同时,还组织举办人文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作讲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总之,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创新精神,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促进了学生健康和谐个性的发展。所以,开展汉语第二课堂活动,对课堂教学作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更适合中职生特点,更有利于调动预科班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其交际能力。

[1]杨青琳.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 [J].教育,2010(1):124.

[2]何天霞.中职学校第二课堂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2012(2):8.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汉语交际
情景交际
学汉语
情景交际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交际羊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