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研究

2013-03-18 20:27纪正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9期
关键词:高级教师双师型双师

纪正红,赵 静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 223300)

正如苏联职业教育界所说的那样:“职业学校教师是综合性的职业,他们应同时具备教育家、工程师和高级熟练工人三种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为更好地探讨、研究、建立我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明确、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本课题试作一些探讨。

1 教师能力

教师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我国许多学者对此都有过论述。有的对教师核心能力进行界定、内涵分析,有的对教师能力标准提出理论模型,有的对教师能力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要求。但关于教师能力的研究绝大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少可行性的操作标准及评价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教师能力结构、标准、评价等体系已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对教师能力做进一步研究。研究时应注意:找准教师能力的核心问题,细化教师能力构成要素,制定可操作性的教师能力标准,开发行之有效的教师能力评价系统,构建高效的教师能力培训平台。

2 国外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上关于职业教育教师能力认定标准已非常成熟,如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欧盟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结构标准主要包括管理、培训、发展与质量保证、工作关系网构建。美国实行“职业技术教师+证书”制,主要是在完成基础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强调从业经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求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澳大利亚则要求有教师资格证书、行业资格证书、以及3~5年与专业教学相关的行业工作实践经验。韩国实行资格证书制,职业教育教师分为三级、二级、一级3个层次。

总体来看,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师能力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扎实的文化教育水平,有较强教学实践指导能力;二是拥有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理论及实践能力;三是有较长的专业从业经历。这些标准要求较高、较严格,难以适应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3 国内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

随着职业教育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国内有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讨论一直在进行。2007年全国中职教师能力标准出台,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颁发了《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并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等,促使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探讨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明确。有的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标准构建框架,有的针对高职教师能力标准提出几方面要求,如祁银德[1]筛选出13项中职教师能力因子。

但国内的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和“双师型”结合较少,制定的标准也较空洞,难以操作。有些学校将具有双证、双职称、有实践经历的教师统称为“双师”。为此,我们要确立能力本位的指标体系,对标准进行量化,使其易于操作。刘韵琴[2]提出,从知识、技能、实践时间、实践教学能力4方面去量化认定,其注意到并细化了职称和专业分类的不同标准,但忽略了一些基本标准,且有些标准偏离了当前教育部门的政策导向,准入级的要求偏高,难以实现。

4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

本课题围绕所研究的“双师型”教师能力(指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研科研能力、拓展能力等),对其要素做进一步的细化,并量化能力表现指标,开发研制出切实可行的、逐级递进的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

4.1 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应具有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

4.1.1 思想道德 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教师风范,遵纪守法;对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进行评价,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学生。

4.1.2 职业道德 初级、中级教师要能遵循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政策、职业道德和相关行业的规章制度。高级教师要能指导初、中级教师学习相关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规章制度,能对初、中级教师提出遵守职业道德的改进建议。

4.2 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一定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技能,是“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核心之一。

4.2.1 教师资格和职务任职资格 初级具有教师资格证、助教职务任职资格;中级具有教师资格证、讲师职务任职资格;高级具有教师资格证、副教授及以上职务任职资格。

4.2.2 教育理念 初、中级教师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并能运用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高级教师能帮助和指导初、中级教师提升职业教育理念,对初、中级教师提出改进建议。

4.2.3 教育教学内容 初级教师能选用适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教学材料;能承担一门及以上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教学目标明确、完整;教学内容容量适度,详略得当,深广度适宜,针对性、应用性、先进性强;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恰当。中级教师能承担两门及以上专业实践教学工作;重点、难点处理得当,教学效果好。高级教师能承担本专业3门及以上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帮助和指导初、中级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4.2.4 教学设计 初级教师能明确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具备解读课程标准的能力,能写出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和目标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选择恰当。中级教师熟悉课程标准并能熟练运用;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选择和组织适合学生的教学材料,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高级教师要有很强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中有自己的特色;有指导初、中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4.2.5 教学组织和实施 初级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熟悉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中级教师能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对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高级教师能指导初、中级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

4.2.6 教学比赛 初级教师近3年要参加市级及以上教学比赛且获得市级三等奖以上级别奖项。中级教师近3年要参加市级及以上教学比赛且获得市级二等奖以上级别奖项。高级教师近3年要参加市级及以上教学比赛且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级别奖项。这是非必要条件。

4.3 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是指教师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标准和规范,并能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包括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能力,是“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核心之一。

4.3.1 专业资格 初级教师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及岗位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等。中级教师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高级教师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3.2 专业实践能力 初级教师专业生产实践能力较强,操作规范,熟练程度较高;具有初步指导学生的能力,能指导为期1~4周的实习、见习,指导基础型、简单的实验实训。中级教师专业生产实践能力强,操作规范,熟练程度高,指导学生能力强,能指导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专业综合实践、实习。高级教师指导学生能力强,能指导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以上的专业综合实践、实习,能独立完成学生专业实践大纲的制定;具有指导、提高初、中级教师专业实践的能力并有成果。

4.3.3 专业实践经历 初级教师有6个月及以上(可累计)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中级教师有一年及以上(可累计)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取得合格证。高级教师有两年及以上(可累计)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及开发能力,有丰富的工程(职业)技术经验。

4.3.4 技能大赛 初级教师本人或所指导的学生在各种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的奖项。中级教师本人或所指导的学生在各种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的奖项。高级教师本人或所指导的学生在各种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的奖项。这是非必要条件。

4.4 教研科研能力

教研科研能力是指教师能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并处理信息,切实从事寓教育教学与研究于一体的工作能力[3]。

4.4.1 课程开发 初级教师能够根据专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整合教学内容。中级教师能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能根据能力标准、学生实际开发教学材料,了解行业企业生产结构、增长方式并且融入教学过程,能独立或指导他人进行课程开发,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成果,或编写教学材料。高级教师能根据市场调查与分析调整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能独立或指导他人进行课程开发,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成果;能参与开发、修订能力标准;帮助和指导初、中级教师开发教学材料。

4.4.2 教研能力 初级教师能收集和了解职教研究的新进展、新知识。中级教师能收集并分析职教教学改革信息,在教学中能贯彻实施课改理念,撰写有关教学改革的学术论文。高级教师能积极为职教教学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初、中级教师进行与职教教学实践相关的研究。

4.4.3 科研能力 初级教师近3年要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篇以上。中级教师3年内要在省级学术或行业等刊物上发表专业教研或应用技术研究的文章4篇以上,课题是省市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高级教师3年内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本专业方面论文6篇以上,近5年主持一项本专业的实践性课题研究,且成果有实际借鉴意义,并指导初、中级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4.5 拓展能力

拓展能力是教师对基础能力的拓展延伸,主要包括沟通协作、组织管理、社会服务、创新创业能力,其中的每一项都是非必要条件。

4.5.1 沟通协作能力 初级教师能与学生及其家长和同事建立沟通关系及沟通渠道,能与他人有效沟通,与团队成员和睦相处。中级教师能发现、处理工作场所中的交际障碍,能与团队成员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高级教师能指导初、中级教师有效沟通并排除障碍,能有效管理团队。

4.5.2 组织管理能力 初级教师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总结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教学活动。中级教师能在教学中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具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高级教师具备独立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

4.5.3 社会服务能力 初级教师有企业、行业工作经历,获得相关的行业经验;在教学中能运用相关行业中的知识和技能。中级教师近5年内主持(或主要参与)一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或近5年内主持(或主要参与)一项校内实践教学设计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能制订行业联系计划,建立行业联系网络。高级教师近5年内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或近5年内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计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能根据行业需求及发展预测,对学校课程改革提供建议。

4.5.4 创新创业能力 初级教师能查阅、接受新信息,分析解决新问题,有初步的想法。中级教师能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培养学生就业能力;自身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并运用于实践。高级教师能开展创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选择创业方向;具有解决技术难题、开发高端技术产品、组织大型工程(职业)技术项目实施的能力,能创造性地指导本专业的综合实训、实习,能理论联系实际对本专业的发展设计科学合理的规划。

本标准将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能力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初级标准难度不大,主要是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中级标准主要针对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主体部分,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对师资队伍提出的能力要求;高级标准体现了“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名师,反映了职业教育对专业教师的最高要求。文中没有注明的是必备条件,是每个层次必须具备的条件。注明是非必要条件的,表明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如具备了这些条件,在评定、评优、聘用、待遇等方面可以优先考虑。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的确立和规范,有利于各职业学校以此为参照评定“双师”,提高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为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促进高职教师队伍专业化,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祁银德.中职教师能力因子的筛选和分级[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4):25-29.

[2]刘韵琴.高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3]王国光.校本视野下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的策略[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3):89-92.■

猜你喜欢
高级教师双师型双师
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第一单元拓展阅读
“任意”“存在”型双变量问题分类辨析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论高级教师奋进思想的激发策略
对初中体育学科上微型课的再思考——以高级教师评审之课堂教学评价为例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